新发现《颍川纪略二》的文献价值
的评论
[发表评论]
第 5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13 23:45:04
謝謝終於刊出以上三段“糾錯”評述。《槎洲族譜》“的確”沒有這篇所謂“颍源紀略二”,只錄有“颍源紀略”。內文所引用的句子,或出自陳遇夫的“本支考”、“本支考跋”、及陳佩璿的“族譜志”、“紀變錄”,這些都早已由我發放到這個陳鳳台研究壇,可以查看。這文的最大漏洞是,清初「遷海令」是頒於1664年,當時陳遇夫僅7歲,他生於1657年。7 歲孩童怎會評「遷海令」及當時的社會情狀?那是他父親的遺文。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4-5-6 0:09:28
不知何人敢将陈猷改陈宣!
第 3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8 2:12:49
一、我不清楚這是作者出於善意還是惡意,無論如何,我想在此指出:陳遇夫從來就沒有寫過什麼“颍源紀略2”。同時,陳健庭君編的《槎洲村族譜》(我也有電子版)也未曾這樣說。這“只”是上文作者無端生有的故作驚人的“個人”揣度,完全是拉三扯四的所謂“論証”,實屬糊猜亂談的又一誤人的“解讀”。我所以必須在此糾正是,所謂出自“颍源紀略2”的「引句」,是《槎洲族譜》內《族譜錄》條目「本支考跋」起句。前有「本支考」。
第 2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8 2:15:06
陳遇夫的「颍源紀略」(http://www.chens.org.cn/show.aspx?id=483&cid=14只此一篇),是刻刊在《涉需堂詩文集》之內。所提及的有關清初“遷海令”評述,“絕對”不是陳遇夫的言詞,因為“那時”他才八歲(出生於1657!)另外,所謂“九次變遷”(請見這陳鳳台研究壇上陳佩璿的《紀變錄》),及有關“遷石頭”(請見這壇上陳佩璿的《族譜志》),都是陳佩璿寓居台山城遺作。 第 1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8 2:20:15
三、另外還想指出:陳健庭君的《槎洲村族譜》,與此文不相干,完全是被假托。有“似是實非”的誤導。陳健庭君與我同屬第八房的下延,他現時在紐約。我們的祖居同處一條巷。第五代時祖輩是親兄弟。他排輩是第十一世,我是第十世,但他比我年長、高壽。若非槎洲人,枉論槎洲事。槎洲村建於1703年,是陳遇夫由朗美村遷去的,據譜,其祖源是陳猷由南雄遷新會石頭、子孫由石頭遷上閣東山(今屬台山墩頭)、再遷至(六村)朗美村。
|
热门评论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13 23:45:04 謝謝終於刊出以上三段“糾錯”評述。《槎洲族譜》“的確”沒有這篇所謂“颍源紀略二”,只錄有“颍源紀略”。內文所引用的句子,或出自陳遇夫的“本支考”、“本支考跋”、及陳佩璿的“族譜志”、“紀變錄”,這些都早已由我發放到這個陳鳳台研究壇,可以查看。這文的最大漏洞是,清初「遷海令」是頒於1664年,當時陳遇夫僅7歲,他生於1657年。7 歲孩童怎會評「遷海令」及當時的社會情狀?那是他父親的遺文。 匿名 发表于 2024-5-6 0:09:28 不知何人敢将陈猷改陈宣!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8 2:12:49 一、我不清楚這是作者出於善意還是惡意,無論如何,我想在此指出:陳遇夫從來就沒有寫過什麼“颍源紀略2”。同時,陳健庭君編的《槎洲村族譜》(我也有電子版)也未曾這樣說。這“只”是上文作者無端生有的故作驚人的“個人”揣度,完全是拉三扯四的所謂“論証”,實屬糊猜亂談的又一誤人的“解讀”。我所以必須在此糾正是,所謂出自“颍源紀略2”的「引句」,是《槎洲族譜》內《族譜錄》條目「本支考跋」起句。前有「本支考」。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8 2:15:06 陳遇夫的「颍源紀略」(http://www.chens.org.cn/show.aspx?id=483&cid=14只此一篇),是刻刊在《涉需堂詩文集》之內。所提及的有關清初“遷海令”評述,“絕對”不是陳遇夫的言詞,因為“那時”他才八歲(出生於1657!)另外,所謂“九次變遷”(請見這陳鳳台研究壇上陳佩璿的《紀變錄》),及有關“遷石頭”(請見這壇上陳佩璿的《族譜志》),都是陳佩璿寓居台山城遺作。 陳天璇 发表于 2024-5-8 2:20:15 三、另外還想指出:陳健庭君的《槎洲村族譜》,與此文不相干,完全是被假托。有“似是實非”的誤導。陳健庭君與我同屬第八房的下延,他現時在紐約。我們的祖居同處一條巷。第五代時祖輩是親兄弟。他排輩是第十一世,我是第十世,但他比我年長、高壽。若非槎洲人,枉論槎洲事。槎洲村建於1703年,是陳遇夫由朗美村遷去的,據譜,其祖源是陳猷由南雄遷新會石頭、子孫由石頭遷上閣東山(今屬台山墩頭)、再遷至(六村)朗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