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第 32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21-4-15 19:18: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9d1f000102yj3k.html

台山李斩指山联翁墓被剽窃百年的背后
这篇文章关系到安政派系、尚书派系、任堂派系,台山陈氏。
陈鼎1102-1180之女陈氏(葬黄竹脑)嫁李联翁1147-1228(葬斩指山),非嫁李銮公1036-1103(葬河南燕子山)。
第 31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8-11-7 11:26:16
"陈猷亦即陈宣就不用再去找証明“的理由过于草率,陈遇夫只字没有提凤台世系,旧谱从没记载始祖猷有别名,现在后人将始祖改个名就接上了凤台袓,对子孙负责吗?凤台墓上华表所刻名字并非全是凤台后裔!
第 30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8-11-7 11:36:09
陈遇夫父子不知有《宋遗氏录》?
第 29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8-11-7 11:43:38
"陈凤台与吾祖台山六村槎洲解元陈遇夫及其子解元陈瀚的世系血缘关系早已于一百多年前重修陈凤台墓时作出了公认,因为他墓前所立的四枝华表,内中就刻上了他们二人名字。因此,陈凤台与他的七个儿子南逃这段历史,遂使我们台山陈氏后人有了认祖铁証。"[认祖铁证]不怕笑话吗?华表上刻上名字的就是凤台儿子了?
第 28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7-2-20 20:18:29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凤台研究会认定,陈宣逝于1256年,终年82岁,陈遇夫记述陈猷1279年还在南雄抗元。
很明显陈遇夫父子不知有《谟翁遗牒》
第 27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7-1-25 5:12:34
陈凤台研究会认定,陈宣逝于1256年,终年82岁,陈遇夫记述陈猷1279年还在南雄抗元。
第 26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4-8-31 10:26:04
回复 陈天璇 的评论
难怪!原来阁下不悉祖籍「颍川、汴梁、开封」是广义上意味同一源头。地在河南。陈地本在睢阳。颍川称郡,由秦开始。吾支始祖陈寔(公元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人。许县三国时改许昌,曹操移汉至此。五代时汴梁趋繁华(位于许昌之北,今时郑州之东),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首都。中原政治中心遂由洛阳东移。北宋用汴梁为都。明代改称开封至今。昔时达官世家多聚京城。金灭北宋,颍川陈氏大举南下,迁闽入粤。
陈遇夫所写的由汴梁直接迁南雄,时间是金灭北宋,非常之清晰,并且是陈天璇宗亲自己提供的,再论其它有意文吗?
第 25 楼
表情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5 23:19:25
难怪!原来阁下不悉祖籍「颍川、汴梁、开封」是广义上意味同一源头。地在河南。陈地本在睢阳。颍川称郡,由秦开始。吾支始祖陈寔(公元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人。许县三国时改许昌,曹操移汉至此。五代时汴梁趋繁华(位于许昌之北,今时郑州之东),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首都。中原政治中心遂由洛阳东移。北宋用汴梁为都。明代改称开封至今。昔时达官世家多聚京城。金灭北宋,颍川陈氏大举南下,迁闽入粤。
第 24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4-8-23 9:21:46
回复 陈天璇 的评论
我不同意你们这样死板肯定。比如,我是「台山六村陈」的后人。在美国,好像我这样移民到美国的,都是说「从台山六村移民来美的」。这样「台山」是意味「侨乡」,「六村」是意味「陈姓」。其实,比如我,严格讲,是「先移香港」长大,后「再移美国」。一般,「转接」都不会提。同样,不说「汴梁」,就不能够意味源自「颍川」;若改而说祖先从「龙溪」移来的,能意味什么呢?若我说从「香港」移民来的,怎会点出是「六村陈」。
依你之说为何不写从颖川迁来又要写从汴梁迁来。
第 23 楼
表情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4 13:37:33
看来,在这个网,要吗有一批人不喜欢「六村陈」加到陈凤台的世系?要吗有另批人不喜欢被并入「陈凤台」的七子?什么原因,我不清楚。总之,不愿「求同存异」的人,一再以《宋遗氏录》来反问。不管这书出自何人何处,但它不是明说:「猷,即是宣」?这又能反驳什么呢!记得台山六村《提领月报》曾有旧文,说到「陈猷迁至石头乡时入住冯天诚家」。想他们有更多资料,可去查问,宗亲添益。我处海外,下代人不知有陈猷,遑论陈宣。
第 22 楼
表情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2 1:52:39
我不同意你们这样死板肯定。比如,我是「台山六村陈」的后人。在美国,好像我这样移民到美国的,都是说「从台山六村移民来美的」。这样「台山」是意味「侨乡」,「六村」是意味「陈姓」。其实,比如我,严格讲,是「先移香港」长大,后「再移美国」。一般,「转接」都不会提。同样,不说「汴梁」,就不能够意味源自「颍川」;若改而说祖先从「龙溪」移来的,能意味什么呢?若我说从「香港」移民来的,怎会点出是「六村陈」。
第 21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4-8-20 12:26:01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遇夫是这样写的“先世避金乱,由汴梁迁南雄之保昌县珠玑巷。“可以印证《宋遗氏录》所说。
陈天璇宗亲:陈遇夫在这里写的是由汴梁(开封)直接迁南雄。没有到过福建龙溪。
第 20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5:53:44
回复 陈天璇 的评论
以我看,在「据《宋遗氏录》载:宣,号猷,字南乔,其先汴梁人。」这段不是已「表明」兼认为:宣,即是猷,字南乔。怎能以「此《宋遗氏录》所说」而推翻二陈之说。另,其先汴梁人,即祖籍是「开封」,难道陈凤台祖籍不是源自开封吗?那是颍川祖家。「播迁」,是后代散迁之意。没有说直接或是辗转。现说陈凤台于1217年迁出南雄,据称因《缓金伐元》疏犯圣,遂全家而外逃,那只是「研委会」假设。我已撰文指出个中六大疑点。
陈遇夫是这样写的“先世避金乱,由汴梁迁南雄之保昌县珠玑巷。“可以印证《宋遗氏录》所说。
第 19 楼
表情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18 8:55:04
我说我对《宋遗氏录》所说不能确认,是因「我没有机会看到《宋遗氏录》的原文,及完全不知这书来源」,比如「由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单凭这么一个书名,无从判断它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因我无法去查看。仅此而已。别无它意。如果《宋遗氏录》是在我的手上,我倒可以作进一步的细读和校查。请问:它是古书吗?是野史吗?是宋人写的吗?我对有关「史料」中任何文献记述,无论古新,时常如看「罗生门」一样去反覆检度。
第 18 楼
表情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18 8:54:47
以我看,在「据《宋遗氏录》载:宣,号猷,字南乔,其先汴梁人。」这段不是已「表明」兼认为:宣,即是猷,字南乔。怎能以「此《宋遗氏录》所说」而推翻二陈之说。另,其先汴梁人,即祖籍是「开封」,难道陈凤台祖籍不是源自开封吗?那是颍川祖家。「播迁」,是后代散迁之意。没有说直接或是辗转。现说陈凤台于1217年迁出南雄,据称因《缓金伐元》疏犯圣,遂全家而外逃,那只是「研委会」假设。我已撰文指出个中六大疑点。
  • 1/3
  • 1
  • 2
  • 3
  • »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8-10 8:55:00
不清楚二陈为什么要引用不是凤台二子陈宣的资料来印证陈猷即宣祖,风马牛不相及怎样印证?
匿名 发表于 2014-7-30 15:13:48
《宋遗氏录》:
宣丶号猷,字南乔
其先汴梁人,尝仕宋。
金陷汴即靖康二年(1127年)播迁珠玑里。
咸淳(1265年一1274年)间举家迁新会下峒。
除了名字宣与七子中的陈宣相同外,其余记载概与七子的事迹记载不同。
匿名 发表于 2014-8-7 11:10:52
问题就出在二陈在作出陈猷即宣祖的结论时,其所引用印证的文献资料很明显不是凤台二子陈宣的资料,因其祖藉、始迁地、迁移原因、时间及事迹记载概与七子不一样,也就是来路不同,所以二陈所作出的结论是引用错误印证的结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8-1 19:21:50
陈日生所撰《陈猷究竟是谁?》的依据:“陈猷即宣祖,还可以从其他文献中得到印证。 据《宋遗氏录》载:宣, 号猷,字南乔,其先汴梁人,尝仕宋。金陷汴,播迁南雄珠矶里。至猷, 沉毅有远识。咸淳间,世事日非,遂举家迁新会下峒(即霞洞),身仍在雄守墓。 德祐末,率乡人保聚。景炎初,助官军与元人战于雄,败绩,乃归下峒。未几,宋亡, 嘱子孙毋仕元。郡县以其子考(即陈巧)充贡有司,考闻,遁卢山,至明始迁邑定居。”
匿名 发表于 2014-8-20 12:26:01
陈天璇宗亲:陈遇夫在这里写的是由汴梁(开封)直接迁南雄。没有到过福建龙溪。
匿名 发表于 2014-7-19 8:42:35
陈遇夫在清康熙初年修谱时,对猷翁来历,他仍然搞不清。对此在《颖源记略》一文中有记述:“南雄而后,一迁而至石头再迁而至东山,则家谱所载而又以元末大乱史志遗缺,年代事迹讹传失椐,而属族之偕来者派分流远,可考可不考皆不得备载云。”
匿名 发表于 2014-7-17 13:28:08
“陈猷亦即陈宣就不用再去找証明“的理由过于草率,华表上所刻名字与凤台后裔没有必然联系,他们并非都是凤台的后裔。
匿名 发表于 2017-2-20 20:18:29
很明显陈遇夫父子不知有《谟翁遗牒》
匿名 发表于 2014-7-19 6:54:24
华表上的名字一: 光绪壬辰科(1892年)钦点探花及第 陈伯陶(东莞)
咸丰癸丑科(1863年)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陈兰彬(吴川)
勒封绥靖伯 陈仲真(台山)
崇祀郡学乡贤父子解元 陈遇夫 陈翰(台山)
光绪甲午科(1894年)钦点翰林院编修 陈华褧
匿名 发表于 2014-7-19 7:01:03
光绪甲午科(1894年)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陈昭常(新会)
同治乙丑科(1865年)钦点蓝翎营用 陈朝光
光绪丙子科(1886年)钦点花翎侍卫 陈英刚
光绪癸未科(1883年)钦点金殿傅胪 陈炽昌(中山)
光绪庚寅科(1880年)钦点花翎侍卫 陈远超
同治辛未科(1871年)钦点花翎侍卫 陈朝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