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第 40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22-10-31 10:08:39
吾粤本祖乃陳讓讓生涉十一世生陳實來守穎川始郡爲五世生陳登字元龍次陳耀字夢龍登為徐州牧傳二十二世生陳洪陳進洪封歧國公住金陵進生陳湖仕隆建間因假道荆南致摘官遷福建住龍溪鄉生陳漢陳隆陳烈陳驛陳旋陳東陳宗陳襄陳旭九祖長次仕宋仁宗為臣烈本祖隐居福州嘉祐七年為國子監值講不至偕二三
第 39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22-10-31 10:10:44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洪进」是「吾祖」不应肯定,因为遗牒中有记载"烈隐福州徵国子监,直讲不至,".查宋史北宋国子监设在河南洛阳和开封.福州的国子监只是存在于闽国立国后设福州为国都.如果这事成立,陈瑚九子皆为宋臣偏离正史.这样陈瑚「参与」假道荆南征伐潭州可信.只是遗牒在几个时间点上与正史有出入.所以陈洪进为吾祖疑点重重.
吾粤本祖乃陳讓讓生涉十一世生陳實來守穎川始郡爲五世生陳登字元龍次陳耀字夢龍登為徐州牧傳二十二世生陳洪陳進洪封歧國公住金陵進生陳湖仕隆建間因假道荆南致摘官遷福建住龍溪鄉生陳漢陳隆陳烈陳驛陳旋陳東陳宗陳襄陳旭九祖長次仕宋仁宗為臣烈本祖隐居福州嘉祐七年為國子監值講不至偕二三。这里与上述记载有出进
第 38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22-10-25 19:44:39
重修族谱,欠缺思考,随便修改原文。引起不必必要的争议,聪明自恃聪明误。修改原文,变作无头案一样,另人难以理解。
第 37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20-11-16 22:27:23
天璇宗长,您在此发表的大作基本拜读,您的精神值得吾辈学习!
第 36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9-4-24 13:14:42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第 35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9-4-24 13:20:09
国子监直讲:宋代也置,增至十人,须年四十及进士九经出身,先试讲然后就职,二人共讲一经。见宋代孙逢吉《职官分纪二十一�直讲》。《宋史�职官五�国子监》。
第 34 楼
表情 .陈天璇 发表于 2019-4-17 2:34:47
我对于「福州」什么时候有「国子监」不清不楚,也没作过研究,因此不便置评。也不以此为据说事。另外,我也没有在这篇文说我们现时读到的「谟翁遗牒」是真版本。我只以陈洪进(这历史人物生卒年914-985) 来推算说,陈瑚不可能是他的儿子,但不排除是他后辈。北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号用了八年,嘉佑壬寅,是1062年;套入陈烈那段陈述,也无不可。我是依据闰祖后人所说下延六代之说连接。而非五代时人。
第 33 楼
表情 .陈天璇 发表于 2019-4-17 3:04:03
顺带一问:北宋时有「国子监」吗?遗牒只说“烈隐福建州府(或曰「烈隐福州」),征国子监直讲,不至”,这可以是烈在北宋仁宗时曾被征任「国子监直讲」,也应该是北宋的国子监。是否中国大朝代都曾设立国子监(相当于最高学府旧称吧?)若这样,就与闽国无关,因为闽国已亡。另外,对「南雄州府」的考究,应该与这问题无关,因为陈烈、陈瑚这些祖先还依然在福建龙溪一带,到后辈陈文才迁粤,可否这样解读?
第 32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9-4-17 8:57:20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南雄五代时为南汉军事要地,南汉政权因其“雄踞边陲,护国安邦”而于此设雄州,设立时间还要早于北雄州(今河北雄县),北宋时为与河北雄州区分改称南雄州。元朝时,南雄州升为南雄路,明初改路为南雄府,是明朝广东十府中面积最小的府,仅辖附郭保昌县及始兴两县。清初袭明制,嘉庆十二年(1807年)降为南雄直隶州直属于广东省,同时省保昌入州,南雄直隶州仅辖始兴一县。1811年,南雄州又升为府,但第二年复降为直隶州。
也就是说南雄称为南雄府的时间是1368年—1807年这段时间,因为《谟翁遗牒》有明确的南雄府的地名记栽,因此可考证巜谟翁遗牒》的形成时间应该是在1368-1807年之间,到不了宋代,所以不可能是宋代陈谟所写。
第 31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9-4-9 15:50:05
南雄五代时为南汉军事要地,南汉政权因其“雄踞边陲,护国安邦”而于此设雄州,设立时间还要早于北雄州(今河北雄县),北宋时为与河北雄州区分改称南雄州。元朝时,南雄州升为南雄路,明初改路为南雄府,是明朝广东十府中面积最小的府,仅辖附郭保昌县及始兴两县。清初袭明制,嘉庆十二年(1807年)降为南雄直隶州直属于广东省,同时省保昌入州,南雄直隶州仅辖始兴一县。1811年,南雄州又升为府,但第二年复降为直隶州。
第 30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9-4-2 21:37:44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洪进」是「吾祖」不应肯定,因为遗牒中有记载"烈隐福州徵国子监,直讲不至,".查宋史北宋国子监设在河南洛阳和开封.福州的国子监只是存在于闽国立国后设福州为国都.如果这事成立,陈瑚九子皆为宋臣偏离正史.这样陈瑚「参与」假道荆南征伐潭州可信.只是遗牒在几个时间点上与正史有出入.所以陈洪进为吾祖疑点重重.
遗牒中有记载"烈隐福州徵国子监,直讲不至,".福州的国子监只是存在于闽国(909年-945年)即陈瑚的儿子烈在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隐福州国子监直讲不至.这样陈瑚的年代有据可查.这样变成九子皆为宋臣存疑.陈洪进与陈瑚的关系存疑.陈天璇先生所要取舍的点显然欠妥.
第 29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8-4-12 6:24:10
从两地名证明遗牒是明以后的作品,一个是南雄府,一个是潮州府,因这两府都是在(明)洪武元年由路改府设置,由此可以判断文中的遗牒是出自明朝以后陈谟后人的作品。
第 28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8-4-6 21:16:21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洪进在谟翁遗牒中角色应是认祖。族谱讲究的是上延下续,这是修谱为都有上延常用的方法。历史上明朝时福建十八陈也试过一致认祖。
讲的很对!从陈洪进往上溯都是历史人物是从历史书上抄来的。
第 27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8-3-15 17:31:41
陈洪进在谟翁遗牒中角色应是认祖。族谱讲究的是上延下续,这是修谱为都有上延常用的方法。历史上明朝时福建十八陈也试过一致认祖。
第 26 楼
表情 匿名 发表于 2018-3-4 17:03:04
「陈洪进」是「吾祖」不应肯定,因为遗牒中有记载"烈隐福州徵国子监,直讲不至,".查宋史北宋国子监设在河南洛阳和开封.福州的国子监只是存在于闽国立国后设福州为国都.如果这事成立,陈瑚九子皆为宋臣偏离正史.这样陈瑚「参与」假道荆南征伐潭州可信.只是遗牒在几个时间点上与正史有出入.所以陈洪进为吾祖疑点重重.
  • 1/3
  • 1
  • 2
  • 3
  • »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4-9 12:46:02
从《始祖伯谟翁遗牒》分析:陈谟也不清楚陈瑚之前的世系,否则不会出现陈洪进传十二代或二十二代的表述,这不能赖后人传抄之误.《遗牒》中在迁徙地上讲的很清楚陈瑚就不是福建人,依据是在《遗牒》中有"以致谪官, 迁福建龙溪."及"予之祖瑚生汉隆烈绎 ,迁福建, 徙南雄.盖九世矣."如果陈瑚是福建人为何又要用"迁福建"的表述迁徙地呢,是不是有违常理呢?
匿名 发表于 2016-7-19 20:17:24
这篇《仁翁遗牒》「造假」明显,比如这篇《仁翁遗牒》中仁翁曰:"予产于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沙水村九眼井珠玑巷 时南宋孝宗 乾道九年生予也"是不是与《谟翁遗牒》中的谟翁生年一样吗?是最明显的造假版本.
匿名 发表于 2014-4-9 13:57:18
《始祖伯谟翁遗牒》主轴是用宗族的三个走难时间点来贯穿连接,否定任何一点都将断链:
1.陈瑚谪官,迁福建龙溪.
2.陈兆谪官,陈文徙广东南雄.
3.陈瑛因抚案外夷不行,将家属被贬,陈辉与七子更名隐于广之各处散属寓.
匿名 发表于 2014-10-25 14:11:09
说《谟翁遗牒》是陈谟写的,似乎少了一点依据.
匿名 发表于 2014-4-30 12:04:33
陈天旋宗亲您认为《谟翁遗牒》是陈谟写的吗?我认为不是,是后人写的,具体时间应是明代以后的后人写的。
匿名 发表于 2015-7-4 23:27:17
陈天璇宗亲:“南雄走妃”是有记载的。在《宋史?贾似道列传》载:“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八年,明堂礼成,祀景灵宫,天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辂,胡贵嫔之父(宋季三朝政要卷四记作胡贵嫔之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宫,帝曰平章云云。显祖绐曰,平章已允乘逍遥辇矣。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嫔为尼。始还。”
匿名 发表于 2014-6-27 14:34:36
对陈天璇宗亲的看法有异,“迁福建徙南雄”应该将整句话完整地分析,完整的是“迁福建,徒南雄,盖九世矣。”请不要将“盖九世矣”漏掉来看,它的作用是说明陈瑚就是本族的福建始迁祖。
匿名 发表于 2018-3-4 17:03:04
「陈洪进」是「吾祖」不应肯定,因为遗牒中有记载"烈隐福州徵国子监,直讲不至,".查宋史北宋国子监设在河南洛阳和开封.福州的国子监只是存在于闽国立国后设福州为国都.如果这事成立,陈瑚九子皆为宋臣偏离正史.这样陈瑚「参与」假道荆南征伐潭州可信.只是遗牒在几个时间点上与正史有出入.所以陈洪进为吾祖疑点重重.
匿名 发表于 2014-6-27 14:17:55
11楼的这位谟祖第廿六代孙宗亲,是否应将原汁原味的“谟翁遗牒”贴出来让宗亲们参详,不要鄙视任何不同的见解,清者自清。因现在在网上所能见到“谟翁遗牒”都是明以后的作品,不信可以探讨。
匿名 发表于 2018-4-12 6:24:10
从两地名证明遗牒是明以后的作品,一个是南雄府,一个是潮州府,因这两府都是在(明)洪武元年由路改府设置,由此可以判断文中的遗牒是出自明朝以后陈谟后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