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台家族南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的评论
[发表评论]
第 11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9-1 9:52:11
主战、主和反覆纠缠是南宋政坛的特色。但史瀰远是主和派,与秦桧同样媚金。兼且当权。如果当时确有“缓金伐元(蒙)疏”这回事,陈凤台是附和而不是得罪当权者,何须畏罪出亡,让七子散珠江?这于理不合,历史显然错用。因史瀰远自1207-1233年把持朝政26年。至于真德秀,无论如何,应属主战派。他曾被派出使金国,因乱,中途折返。是他主张拒纳贡,金因而发兵攻宋。陈凤台既主和,与史瀰远同调,岂又反遭「奸臣」迫害?
第 10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8-8 9:07:52
可能陈经纬先生到现在也未弄清讨论的内容状况,现在问题是出现在是抗蒙还是抗元的字眼上,并是几派,蒙与元有个时间次序问题,简单来讲陈凤台在朝的时候还没有元朝,其上疏要抗的只能是蒙,上疏抗当时未有的朝代只能是后人做假.
第 9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8-3 13:00:20
天璇叔,1217年前后当时南宋朝廷确实出现两派,我认为凤台家族与邝俞平家族很可能属于其中失势的一派而于1217年南迁,请看以下这个链接,http://www.his.ncku.edu.tw/chinese/uploadeds/4._________.pdf
我叫陈经纬Adam Chen, (adam.chen.ny@gmail.com) 以前跟您通过Email, 一直想发这篇文章与您分享研究 第 8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8-3 13:18:44
天璇叔,请参考以下链接
http://www.his.ncku.edu.tw/chinese/uploadeds/4._________.pdf Adam Chen Adam.chen.ny@gmail.com 第 7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7-19 11:33:41
陈英安抚越南有无历史依据?
第 6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5-31 8:57:49
有人说”联蒙灭金“是个错误,但不要忘了北宋是如何亡国的?金国和北宋签订了”海上之盟“,相约夹击与之和好了百年之久的辽国。辽灭亡,两年之后,金国铁骑挥师南下。攻破了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以及宋钦宗和王公,皇子数百人北上,是为“靖康之变”. 北宋亡国的教训就在眼前,为什么南宋还是要联合蒙元灭掉金国。就是因为两家的仇结的太深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 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5-23 8:35:55
通篇论述看不出有什么历史意义,南迁是出于无奈,并非什么英明。假设《缓金伐元》疏为真,被采纳也不会改写历史,左右不了南宋的灭亡,不要将这作用力无限扩大。作者对陈凤台家族南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没有总结到点子上,应继续探讨。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5-24 19:04:34
作为凤台陈氏不应老提那无依无据的《缓金伐元》疏,否则会愧对下面岳飞 这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 3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5-6 11:13:21
再说,宋宁宗时史瀰远是奸相,这倒没错。但,以史论史,在对金国关系和对策上,他绝对是主和派,同时嘉定和议(1208年)由他主导,宋自认姪,称金为伯,增岁贡300万两。他是以伏杀主战派韩侂胄(1207)才上位。由此可见,若陈凤台在1216年主张《缓金伐元》,与他是唱同一个调,怎会反遭刻意加害?所以,文内如此推断,是不符史实的。此外,说到子孙后人弃宋逃亡保命,太乏民族节气,为何又有人说陈凤台在清远抗蒙?
第 2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5-3 14:48:43
可惜!这篇文内所提到的当时「历史」,与当时「现实」不相符。谁若稍为认真查查,便知其列举的有关事件年代,连不上要讲的次序上应有的连锁「依据」。所以,反成颠三倒四,混淆视听,想是这位作者强要为陈凤台《缓金伐元》疏去推砌一些所谓背景解释。但所言不靠谱,读来平添误导。如果真正以史论史,年代先后不容乱套。我举个例,所谓「宋蒙联手攻金」之议,是发生在1231年6月,那时是窝阔台汗三年。陈凤台已作古,别说上疏。
第 1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5-3 15:51:31
接上,我对陈凤台曾于1216/1217年间上《缓金伐元》疏质疑。让我再举一些有关事件年代,顺序读来,更易明白。1214年金迁都南京;1215年蒙取金中都(北京);1216年11月蒙金争战潼关,蒙随于12月退兵返辽宁平定叛将张致;1217年4月金南下攻宋;6月宋下诏伐金。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7月(夏6月投降);1232年3月蒙攻取金南京;1234年蒙灭金。1271年蒙忽必烈才改国号为「元」。
|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7-5-31 8:57:49 有人说”联蒙灭金“是个错误,但不要忘了北宋是如何亡国的?金国和北宋签订了”海上之盟“,相约夹击与之和好了百年之久的辽国。辽灭亡,两年之后,金国铁骑挥师南下。攻破了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以及宋钦宗和王公,皇子数百人北上,是为“靖康之变”. 北宋亡国的教训就在眼前,为什么南宋还是要联合蒙元灭掉金国。就是因为两家的仇结的太深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匿名 发表于 2017-5-24 19:04:34 作为凤台陈氏不应老提那无依无据的《缓金伐元》疏,否则会愧对下面岳飞 这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匿名 发表于 2017-5-23 8:35:55 通篇论述看不出有什么历史意义,南迁是出于无奈,并非什么英明。假设《缓金伐元》疏为真,被采纳也不会改写历史,左右不了南宋的灭亡,不要将这作用力无限扩大。作者对陈凤台家族南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没有总结到点子上,应继续探讨。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5-6 11:13:21 再说,宋宁宗时史瀰远是奸相,这倒没错。但,以史论史,在对金国关系和对策上,他绝对是主和派,同时嘉定和议(1208年)由他主导,宋自认姪,称金为伯,增岁贡300万两。他是以伏杀主战派韩侂胄(1207)才上位。由此可见,若陈凤台在1216年主张《缓金伐元》,与他是唱同一个调,怎会反遭刻意加害?所以,文内如此推断,是不符史实的。此外,说到子孙后人弃宋逃亡保命,太乏民族节气,为何又有人说陈凤台在清远抗蒙?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5-3 14:48:43 可惜!这篇文内所提到的当时「历史」,与当时「现实」不相符。谁若稍为认真查查,便知其列举的有关事件年代,连不上要讲的次序上应有的连锁「依据」。所以,反成颠三倒四,混淆视听,想是这位作者强要为陈凤台《缓金伐元》疏去推砌一些所谓背景解释。但所言不靠谱,读来平添误导。如果真正以史论史,年代先后不容乱套。我举个例,所谓「宋蒙联手攻金」之议,是发生在1231年6月,那时是窝阔台汗三年。陈凤台已作古,别说上疏。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5-3 15:51:31 接上,我对陈凤台曾于1216/1217年间上《缓金伐元》疏质疑。让我再举一些有关事件年代,顺序读来,更易明白。1214年金迁都南京;1215年蒙取金中都(北京);1216年11月蒙金争战潼关,蒙随于12月退兵返辽宁平定叛将张致;1217年4月金南下攻宋;6月宋下诏伐金。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7月(夏6月投降);1232年3月蒙攻取金南京;1234年蒙灭金。1271年蒙忽必烈才改国号为「元」。 匿名 发表于 2017-8-8 9:07:52 可能陈经纬先生到现在也未弄清讨论的内容状况,现在问题是出现在是抗蒙还是抗元的字眼上,并是几派,蒙与元有个时间次序问题,简单来讲陈凤台在朝的时候还没有元朝,其上疏要抗的只能是蒙,上疏抗当时未有的朝代只能是后人做假. 匿名 发表于 2017-7-19 11:33:41 陈英安抚越南有无历史依据?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9-1 9:52:11 主战、主和反覆纠缠是南宋政坛的特色。但史瀰远是主和派,与秦桧同样媚金。兼且当权。如果当时确有“缓金伐元(蒙)疏”这回事,陈凤台是附和而不是得罪当权者,何须畏罪出亡,让七子散珠江?这于理不合,历史显然错用。因史瀰远自1207-1233年把持朝政26年。至于真德秀,无论如何,应属主战派。他曾被派出使金国,因乱,中途折返。是他主张拒纳贡,金因而发兵攻宋。陈凤台既主和,与史瀰远同调,岂又反遭「奸臣」迫害? 匿名 发表于 2017-8-3 13:18:44 天璇叔,请参考以下链接 http://www.his.ncku.edu.tw/chinese/uploadeds/4._________.pdf Adam Chen Adam.chen.ny@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