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汶村搭起民间文化大舞台

[日期:2012-05-17]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赵可义 [字体: ]

 

汶村民间文化艺术节每10年举行一次,对于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来说

每次艺术节的举办都是民间文化的彻底释放——汶村搭起民间文化大舞台



精彩的飘色表演


  
为了观看飘色表演,屋顶上站满了村民。



按动快门,留住精彩瞬间。



热闹的舞龙表演现场。



“孙悟空”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声。



黄飞鸿醒狮团表演的“高杆”。

核心提示

  今天,为期5天的汶村第20届民间文化艺术节落下帷幕。有700多年历史的汶村是台山著名的古村落之一。汶村民间文化艺术节每10年举行一次,已有近200年历史。汶村经过一年的发动组织,终将此次文化艺术节办成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悠久的村落文化无疑给此次盛会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节走过近200年,内容不断变化更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渐渐成为艺术节的基调。它是台山民间文化的一次彻底释放,也是村民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1万人空巷看大巡游

  3月24日,即农历二月初六,台山市汶村镇汶村第二十届民间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当日,从远处便可看到,整个汶村上空飘起了彩色气球,场面蔚为壮观。走进汶村看到,此时大伙已经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了。当日一早,“东阳”、“南薰”、“西康”、“北拱”等汶村四个闸门的村民扶长携幼蜂拥至该村东门的大庙(也称为“三圣堂”)——文化节大巡游的出发地。

  上午9时未到,大庙广场已经人山人海,就连广场周围的房顶上也挤满了村民。此次盛会吸引了台山市海宴、都斛等镇以及阳江、阳春等市的宗亲,还有海外华侨前来观摩。舞龙、舞狮、飘色表演是大巡游表演的主要内容,只见八条红、黄、青三色为主的巨龙游集在大庙前,32对黑、黄、白等各色狮子也云集于此。四个闸门各有代表队参加大巡游表演。按照惯例,每逢盛会有四条龙代表四个闸门参加巡游,但是今年海宴镇陈、颜、容宗亲也派代表前来助兴,因而增加了四条巨龙。

  上午10时,龙狮“点睛”仪式完毕,大巡游表演正式开始。4000多人的巡游队伍从大庙出发。8条巨龙首先需经过三圣堂,然后出东门,开始绕汶村行走。记者在现场看到,龙牌、凤牌、罗伞、帅旗、大旗、水旗、花篮等,五彩斑斓,蔚为壮观;舞狮、舞龙、地色、飘色表演,龙腾狮跃,气势恢宏;鼓乐队、音乐队,载歌载舞,一片欢腾。每条巨龙由30人组成,其中3条由妇女组成,符合“龙公龙母”一说,“龙母”舞起来,腾挪跌宕,丝毫不逊色,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十里八乡的村民把汶村大街小巷围得水泄不通,老人们搬着板凳,坐在巷道口,夹道观看,房顶、阳台站满了村民。小孩纷纷骑在父亲的肩上,每当龙狮经过,争相抚摸龙身、狮身,大人抱着小孩在龙身下穿梭行走,祈求小孩沾点福气。据村中老人说,以前历次巡游,小孩争相拔龙须、龙鳞,回家后把龙须、龙鳞做成“符”带在身上,可以保佑平安。以往巡游结束,龙的鳞、须往往被拔个精光。但现在的龙鳞都画在了布上,没有龙鳞可拔,所以只能用手抚摸一下龙身狮身,沾一些福气。村民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有的小孩拿出照相机,拍下喜欢的飘色。村中巷道有的虽宽不到一米,但巡游队伍可轻松穿梭其中,舞龙舞狮的师傅们充分展示着他们的高超技艺。巡游队伍经过“南薰”、“西康”、“北拱”三个闸门时,从正门进,然后从小门出,巡游队伍最后返回东门。汶村游完后,还会再抵汶村镇政府,整个游行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

2民间文化艺术节历史悠久

  700多年历史为民间文化艺术节增添了文化底蕴。据《汶村陈民简谱》记载,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陈氏先祖陈恺由南雄沙水村珠矶巷来此立村,从此时算起,汶村已经有730多年的历史。大巡游队伍所到之处,可以看到村中古迹甚多,陈氏祖祠、太祖祠、闻溪祠、引宗祠(六桂堂)、三遇陈公祠等,其中太祖祠最为宏伟壮丽,祠内,雕梁画栋,美不胜收。这次艺术节大巡游的出发点——东门“三圣堂”,画栋雕栏,庙貌严丽。每逢年节,四乡前来膜拜祝福,村人称其为“大庙”。

  汶村乡土史馆的馆长陈栋介绍,关于民间文化艺术节的文献记载已经不能寻得,关于最早出现的时间问题,只是听上一辈的老人说起,据说最早追溯到清嘉庆年间二十二年,也即丁丑年(1817年),到现在将近200年历史。陈栋说,最初,民间称大巡游为“做福”。“做福”是一个驱鬼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后,“做福”仪式渐渐发展为庙会,成为村民的节日盛会。每次举行的时间不固定,一般当年阴历二月中旬,逢双日举办,双日结束,历时五天。“做福”前四天村民食素,每家都贴上新对联,在此期间,嫁出的女儿要回娘家探亲,亲人团聚,与家人出门观看巡游,然后一起踏青出游。

  村中老人说,以前“做福”时,村民从“大庙”中请出三尊菩萨,抬着菩萨巡游,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抽签来分出三尊菩萨出游时的顺序。菩萨一般由六人抬着,前面由七星旗开路,妖魔鬼怪见到此旗就会自行避开。菩萨下面设置“沉香”,点燃香,妖魔鬼怪闻到这种气味就会跑开,人闻到则会有福气。那时,村人还会用纸扎出一个驱鬼的神仙,询问村中老人,这位“仙公”是何方神圣,汶村人也不知道,都称之为“大山佬”,因为这位“仙公”2米多高,腿高臂长,头戴冠帽,胡须虬扎,甚是严肃。“做福”前四天,“大山佬”的嘴巴是封死的,最后一天才把“大山佬”的嘴打开,喂其进食,下面铺一张干净的布,“大山佬”的食物就会掉在这张布上,村人会争抢这些食物,据说小孩吃了会茁壮成长,老人吃了会多福多寿。第五天子夜,村民会把“大山佬”烧掉,让其回到天宫。

3再现民间传说故事

  巡游时,飘色表演让人耳目一新。村中老人说,自有“做福”仪式,就有了汶村飘色。以往的飘色较为简单,现在为飘色设置了一些背景,使飘色表演更加圆润丰满。如“童子拜观音”、“武松打虎”、“击鼓助战”、“牛郎织女”等民间传说故事都可见到。这次艺术节上,参加巡游的共有19台飘色。

  “童子拜观音”,出发前,调皮的童子抢过观音的佛陈,右手并拢放在胸前,佯装口念佛经,而高高在上的“观音”则噘起了小嘴,这滑稽的一幕笑翻了众人。巡游时,调皮的“小童子”立即进入了角色,双手合十,双目微闭,满脸虔诚,而身穿白衣的观音则一脸严肃。“孙悟空”身披黄袍,手握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现,惟妙惟肖,巡游时引来阵阵喝彩。除了本村的民间艺术表演外,佛山市黄飞鸿醒狮团也前来献技。该团中的主角无疑是一名13岁的小女孩,“她是我们醒狮团唯一的女人,我们自然叫她‘十三姨’了”醒狮团的小家伙们说。“十三姨”的武术、高台凳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该团的高杆、梅花桩表演最为惊险,村民看得目瞪口呆,特别是梅花桩表演,狮身矫健,腾挪跳跃,如履平地,甚是惊险。

  晚上,灯饰是村中最美的景色。看灯饰从西门入,过南门、东下、东上(三圣堂)、星聚流光、北门、上坑、北坑。西门有龙凤呈祥灯、莲花灯等,其中莲花灯高8米,宽5米,看后让人惊叹不已。开幕式当晚,村中共设有23处灯饰,12处霓虹灯,灯火辉煌。晚上,每个闸门好戏连台,争奇斗艳,粤剧、电影、歌舞、烟花晚会等,应有尽有。汶村是有名的“书画之乡”,村中书法爱好者纷纷挥毫泼墨,一展风采,共有四处墙报汇展,供村民观摩切磋。

4艺术的盛会
百姓的节日

  汶村现有一万多人,海外华侨有两三万人。去年汶村村委会成立筹委会,按照“村级主导,村组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经过一年的倡议组织,汶村共收到捐资130万元,其中华侨出资占到60%。剩余的捐款将会用来改善村容村貌。汶村村委会主任陈建福说,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可以强化广大群众与时俱进的开拓思想意识,和大局意识,以达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目的。通过艺术节还能与海内外乡亲联络乡情,广交良师益友。一位回乡不久的老华侨说:“至今对儿时的巡游仍记忆犹新,这次特意带着家人回来观看表演,希望孙子能够记住家乡的民间特色,可以多一些对家乡的记忆。十年后,希望他们能够再回来,通过这种方式记住、回忆家乡。再过10年,希望代代相传,也算是海外游子与家乡的十年之约吧。”

  陈建福说,这次艺术节既保留了民间艺术精华,又注入了高尚、科学、和谐的文化艺术元素。按照村委会关于本届文化艺术节“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把艺术节真正办成广大群众的节日”的要求,充分利用文化艺术节这一展示平台,彰显“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基调,以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和拓展民间文化艺术节的文化内涵,办成艺术精品的荟萃之地,展示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文化成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