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后人:戒赌,戒诉讼,戒酒
陈颂豪说:“祖训奉劝后代子孙戒赌,戒酒,戒诉讼。”
“恭以持己”可远离祸害,远离不良嗜好也可远离祸害。可以想象,当年陈氏先人订立家训,也是一番苦口婆心。
陈氏先祖告诉子孙,赌博会害人破家荡产。赌博弊端在于贪心,贪心导致想求赢而不顾输,沉迷其中,甚至“父母妻之不相保”。
陈氏先祖奉劝子孙与众人相处要“和以处众,恭以持己”。态度恭敬,以和为贵,不要因为一点愤愤不平的事就去打官司、争辩是非,否则会惹祸,可能殃及自己和父母、兄弟等亲人。
陈氏先祖奉劝子孙毋酗酒。醉酒会导致人猖狂傲物,惹祸都不知道,等到酒醒了却后悔莫及。
□家风再弘扬
后人出钱出力修葺宗祠
6月15日下午,记者在祠堂外见到了筹备小组的陈仲辉、陈永联、陈勇添等几位老人家。
大热天,老人家们汗流浃背在工地干活,忙着打围墙地梁。他们原本可以像其他退休的老人家,在家里避暑或到凉亭拉家常,却选择到陈氏宗祠工地当义工,只因他们是陈氏的后代。
过去数十年,陈氏宗祠一度颠沛流离。刚开始,它曾用作学堂,村里五六十岁老人家回忆称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后来,它被改作幼儿园。再后来,上世纪80年代,祠堂空置了一段时间。2004年前后,祠堂被出租用作厂房。前两年,祠堂被村里收回来。
今年清明节前后,由陈锡航为组长,包括陈仲辉在内的33位陈氏后人成立“库充陈氏宗祠修葺工作筹备小组”。他们将筹款启事贴在宗祠厚重的木门上,同时还附上了宗祠破损的画面。
祠堂上一次修葺是在清代,距今已有120多年。“我们希望把它修好,让后代知道祖先陈天觉的事迹。”在工地忙碌的3位老人家表达了相同的意愿。
祠堂外贴着鸣谢榜,密密麻麻记录着一笔笔捐款。旁边还有一张白纸,公布“出钱又出 力”的筹备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据统计,目前捐款已有50多万元;加上村里支持,总额约有60余万元。
家风传承:对陈天觉的最好纪念
让陈氏后人庆幸的是,祠堂还没有因之前功能的改变而变得面目全非。门楼前檐,有精致的木雕和彩绘。两扇大门,已失朱漆,却厚重感十足。大门上的对联已遗失,准备重修,好在村里老人还记得原来的对子内容。
据介绍,祠堂门联为“乡贤世系,泮水流芳”,这是对陈天觉功绩最好的概括。
历代《香山县志》,都将陈天觉列为“名贤”。“泮水”是《诗经》中的一首,全诗是对鲁僖公的歌颂,赞美他能继承祖先事业,平服淮夷,成其武功。对此,祠堂门联也是勉励后人要像陈天觉那样,功绩永流传。同时,泮水桥是古时学宫之桥,指代祠堂原先作为学宫的教育功能。
“我们希望,重修后的宗祠不仅是陈氏宗祠,它应该有很多功能。”陈颂豪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命名为‘陈氏宗祠’,而命名为‘陈天觉公祠’。”
按照设想,祠堂仍保留祭祖功能,但更侧重于陈天觉纪念馆的功能。“我们希望它成为文化传承的地方。”陈颂豪说,陈氏后人在这里,可以认识自己的祖先,祖先的功德、家训等。其他游客也可以通过这里,认识这位开辟“香山”历史的名贤。
目前,陈氏后人正面向海内外征集各类相关资料。宗祠修葺工程完成后,族谱也将增补。现存族谱在1975年编纂,1980年出版。
□遵记祖训 育才兴学
父为重建学校筹款,子捐钱嘉奖学子
陈氏家训将读书列为“天下第一等事”,后代们谨记在心。
如今,库充村每年都会奖励考入重点高中、大学及成绩优异的学子。奖学金来自陈氏后人、旅外乡亲陈惠雄。他从2008年起,每年捐资10000元嘉奖学子,并亲自回村为孩子们颁奖,激发后辈奋发向上的热情。
陈惠雄的父亲陈英伦就是一个“慎终追远”的人。他兼顾加拿大、香港两地生意,但每年清明节,都会带着家眷回乡祭祖,这也培养了陈惠雄对这片乡土和乡亲的感情。
陈英伦为家乡重建校舍出钱出力。解放后因陋就简建成的校舍,经过数十年风雨侵蚀已显破旧。重建校舍,校长呼吁,侨联发动,海外乡亲热烈响应。陈英伦不仅奔走发动捐款,还个人从香港采购了学校的门、窗、书桌等。
育才兴学,风气蔚然
陈氏后人,育才兴学,风气蔚然,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涌现不少苦心经营家乡教育的故事。
根据《侨乡库充村史》 记载,1916年3月,库充旅温哥华乡亲陈光庆、陈金齐联袂返乡扫墓,见乡中有些青年无所事事,甚至涉足赌场,希望引导青年好学向上,回埠后发起集资,为家乡创办“阅书报社”。
1921年,旅温哥华乡亲陈熠荣等人商议发动乡亲捐资办学,成立库溪学校。
中山沦陷期间,作为校产的田租贬值,侨汇中断,经费缺乏难以为继,库充学子面临失学之虞。乡长陈瑞桐、归侨陈建培等焦急万分,寻找解决办法,请人任教。为了垫付师资,一家六口靠每年养两头猪维持生活的陈溪,收到卖猪款后拿出一半支付教师欠薪。
库充学子,勤学用功,奋发向上,不负乡亲期望。早在1956年,就有6名学子考上大学本科,其中陈林成考入清华大学。如今,村中每年亦有十多名学子考入重点中学、大学等。
爱国情怀:旅加华侨发起“一碗饭”运动
陈灼联是陈天觉的27代裔孙,旅居加拿大。抗战期间,陈灼联发起“一碗饭”运动,把每天省下来的钱寄回祖国,用以购买枪支弹药支持抗战。他还带头购买爱国公债达五千元加币,带动了温哥华乡亲们踊跃认购,激发起侨胞们的爱国高潮。
1980年,陈灼联带队回国观光。回加拿大后,陈灼联联系我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向教育部申请,成立陈灼联特别奖学金,接受国内选派品学兼优的科技学者到温哥华最高学府进修1-2年,为祖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相关信息
库充陈氏家族起源——
来自珠玑巷,从石岐仁厚里搬到库充
现藏于中山图书馆的《库充陈氏族谱》记载,陈氏为虞舜帝之后裔,为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奎漏人,由新会古岗迁居东莞县文顺乡立寨为家。陈天觉的父亲在宋代从冈州德行里(今台山市冲泮乡)迁到香山寨仁厚村(石岐仁厚里)定居,娶妻生下陈天伦、陈天觉、陈天叙三子。陈天觉在建立香山县城后,将族众迁到库充村定居,成为开村始祖。
陈天觉自幼好学,颇有文名。宋绍兴八年(1138年),特赐进士,授朝议大夫。后来,得罪朝中显贵被贬黜。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陈天觉以香山交纳赋税,运粮到东莞县城时遭海盗抢劫为由,建议改香山为县,获诏准,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之濒海地,以扩大县境。
历朝《香山县志》,均将陈天觉列入名贤,以志其立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