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蔡李佛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忠杰

[日期:2013-02-16]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谢富瑞 [字体: ]

3 中年时,担当起传承者角色

  1984年,陈忠杰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扎实的武术功底让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从事交通、治安、缉毒等工作后,没有太多的习拳时间,但只要一有空,我就去会馆打拳。”陈忠杰对蔡李佛拳的热爱丝毫不减。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对蔡李佛拳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练习或热心于蔡李佛的人越来越少。“青年人都忙于赚钱,逢年过节,在京梅村敲锣打鼓舞狮和表演武术的人,不是近80岁的老人,就是几名小学生,甚至加上精神有点问题的村民才能勉强成队。”看着作为蔡李佛发源地的京梅村,武术和狮艺的传承到了濒危地步,陈忠杰十分痛心,但已是公务缠身的他,却也一筹莫展。

  “……故乡村头这百岁的老榕,祖辈栽种灌溉,寄望婆娑长绿。前辈荫下闲聊,总是津津乐道。我辈辞它而去,并非忍心无悔。”陈忠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1999年,86岁的师傅陈华灿的临终嘱托让陈忠杰开始了从蔡李佛弟子向蔡李佛文化传承者角色的转换。

  “面对师父临终前的嘱托,作为蔡李佛弟子,我责无旁贷。从那一刻起,我发誓要将蔡李佛拳法及其文化发扬光大。”那一年,陈忠杰组织成立了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成立初期只有20多名会员。

  “当时,新会人对蔡李佛的认识基本是空白的。成立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之初,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便是市民不了解蔡李佛,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拳会。至于蔡李佛的发源地是不是在新会,他们不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忠杰通过自己的关系,艰难地找资金支持着蔡李佛发展。

  4 要让更多人领会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涵

  上世纪90年代末,在蔡李佛的发源地学习蔡李佛拳的人廖廖无几,但这一拳术却在东南亚、美洲、欧洲的武术界享有盛誉。出于沟通同门的想法,2001年,陈忠杰和旅居澳大利亚的陈享公玄孙、蔡李佛第五代嫡传人陈永发,着手筹划海外弟子回新会京梅村认拜始祖陈享公的溯源归宗活动。

  2001年12月,京梅村蔡李佛洪圣始祖馆重修落成揭幕。来自澳大利亚、智利、美国等13个蔡李佛海外分会和香港、澳门、广州、中山等国内蔡李佛分会的1000多名弟子参加揭幕仪式和溯源归宗活动。这是蔡李佛拳术开创165年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2002年,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再次组织了大型国际性武术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12月,在纪念蔡李佛创立170周年和陈享诞辰200周年之际,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蔡李佛洋弟子再次聚集在新会。

  采访中,陈忠杰多次强调“蔡李佛文化”的理念。在他看来,蔡李佛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传统文化。“虽然陈享家族一直有一代传一代手抄拳谱的传统,但京梅村以前并没有人对蔡李佛拳发源的史料进行过完整记载和整理。”今年48岁的陈忠杰研究蔡李佛武术文化至今已有20多年,整理编写了近10万字的蔡李佛历史及功法原理资料,这对于研习和传承蔡李佛文化是大有作用的。

  从2001年起,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陆续注册了教育培训、音像图书等6项蔡李佛专利。近期,陈忠杰为即将于6月份开拍的动作喜剧电影《蔡李佛拳——2010》协助编剧和设计武打动作。该电影将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前后在全国上演。

  “等我退休了,将把精力都投到蔡李佛武术的推广和传承中,让更多人领会到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涵。蔡李佛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陈忠杰说。

  ●问策专家

  利用特殊资源营造“影视效应”

  “应充分利用蔡李佛武术文化的可开发资源,打造独特的传统文化品牌,提高新会的国际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前广东省武术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传统拳委员会副主任董德强在接受采访时说。

  董德强说,目前,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所租用的体育场地,只能容纳50人练习。拳会常年还接待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到此参观交流,作为一种本土武术文化的传承基地,其形象难免显得局促。当地政府可筑巢引凤,引入各种资金投入,大手笔、高起点、有规模地打造国际性的蔡李佛武术文化基地,树立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以其作为一个支撑点,对外宣传推介新会;还可以利用蔡李佛武术的特殊资源,营造“影视效应”。

  ●政府思路

  固本培源 推广品牌

  近年,各级部门日益认识到蔡李佛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品牌,是新会的一笔无形资产,必须固本培源,保护、推广和利用好蔡李佛品牌。

  记者从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各级部门为此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如,多次举办大型的国际性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多次组队参加全国、省、市传统武术比赛和运动会,努力促成了蔡李佛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新会区政府投入100万元,扩充从京梅村村口到始祖馆的道路;出版蔡李佛长篇小说《洪圣蔡李佛》、摄影集《新会蔡李佛》。在崖门黄冲小学挂“新会区蔡李佛武术学校”的牌子,利用体育课对小学生进行蔡李佛武术教学,并逐步辐射到全区中小学校。

  为了加大对蔡李佛武术的保护力度,新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制订了一系列保护计划:包括对蔡李佛拳术进行专项普查,建立系统的档案;对蔡李佛拳术传人实行保护、鼓励,建立传承机制;举办蔡李佛拳术培训班;把京梅村洪圣始祖馆作为蔡李佛拳术推广的重要基地,做好蔡李佛拳术发源地的保护和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和各武术流派名家,对蔡李佛拳术进行专题探讨研究;定期组织大型的国际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蔡李佛拳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

  ●记者手记

  只有传承才能继往开来

  “呼-哈-呼-哈”,不少像记者这样的80后青年,都曾经喜欢照着电影里的“招式”打拳,也曾经为少林功夫而痴迷。儿时的我,还一度准备弃学到少林寺习武,可惜父亲不给路费。

  大学毕业来到新会工作后,了解到原来距离家乡不到300公里的新会还有蔡李佛拳。儿时的我,怎么不早早知道蔡李佛拳呢?至少,到新会的路费自己还是有的。

  自小喜欢功夫的我,通过了解,得知“蔡李佛”三个字并不那么简单,字面之外还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底蕴,不但拳法出自“蔡”、“李”、“佛”三家,更形成了一整套富有地域特色和生命力的武术文化体系,是新会扬威寰宇不可多得的文化招牌。

  通过蔡李佛弟子们多年的坚持和新会政府部门的努力,在短短几年内,蔡李佛改变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状,很多市民开始认识蔡李佛,但仅仅停留地认识这个阶段显然是不够的。

  据介绍,蔡李佛在东南亚、美洲、欧洲的武术界享有盛誉,海外蔡李佛弟子不计其数。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活招牌,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盘活相关产业经济呢?文化保护“避世就是自取灭亡”,下一步,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好好利用祖先留下来的这一珍贵遗产。

  莫忘京梅村,这里走出了陈享公,走出了蔡李佛。莫忘“避世就是自取灭亡”,保护的同时要传承,因为只有传承才能够继往开来,才能够生生不息。

  文/本报记者 谢富瑞 通讯员 王文瑛  图/本报记者 谢富瑞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