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扭计师爷陈梦吉故事大全》作者陈一峰谈创作经过
穷10年之功,把五邑民间经典的“口头文学”——陈梦吉的故事收集整理成书。近日,79岁高龄的老文艺家陈一峰的著作《新编扭计师爷陈梦吉故事大全》(以下称《新编》)获得广东文艺类的最高奖项——鲁迅文学艺术奖,成为了近10年来我市文艺家中惟一获得该荣誉的人。在谈到创作感受时,陈一峰说,《新编》一书主要题材来源于五邑民间生活,其中的“猛料”出自农民之口。
陈一峰获奖归来。 冯瑶君 摄
陈梦吉的故事曾是五邑口头文学的经典
陈梦吉的故事曾是五邑口头文学的经典。在两广地区,只要有人讲陈梦吉的故事就会有人大笑。陈梦吉是新会民间阿凡提式的智慧人物,生于明代嘉靖年间,祖居新会县城铲湾街一条横巷里。陈梦吉自小聪明过人,尤其突出的是他的足智多谋,经常施计戏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是远近闻名的“扭计师爷”。关于陈梦吉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老百姓百说不厌。
1927年出生的陈一峰正是听陈梦吉故事长大的一代人。“陈梦吉简直就是我的偶像”,陈一峰一提到陈梦吉的足智多谋,脸上流露出敬佩的神情。“陈梦吉的故事民间基础雄厚,故事流传范围广,五邑地区年长的阿伯阿婶,每天早茶、晚饭后,都喜欢在家门口或者在街头巷尾、茶楼说上一段。”陈一峰说,陈梦吉的很多故事在民间已经成型,段段是经典。陈一峰从小有一个特点,喜欢听人讲“古仔”(故事),听完之后会“添油加醋”给人讲“古仔”,而陈梦吉的故事成为他“练嘴皮”的材料。收集民间流传的陈梦吉的故事,并整理成书,成为陈一峰从小的梦想。
陈梦吉的故事最初是以口头文学形式在民间传播,陈一峰说,诙谐机智的人物形象、广泛的群众基础、鲜明的地方色彩,是陈梦吉的故事成为民间经典口头文学的主要原因。
“猛料”出自农民之口
《新编》一书共400多篇小故事,主要题材来源于五邑民间生活,也有一些是陈一峰参考故事书、小说情节编写,其中有100多篇题材来源于田间地头的农民之口。故事中,多为搞笑的,说理的,也有寓言性的。
正当陈一峰打算为自己的“梦想”执笔的时候,1957年,他不幸被错划为粤中地区文艺界头号右派分子,下放到五邑各地的农村,然而,没有想到,陈梦吉的故事在当时农村也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陈一峰因此收集到不少“猛料”。
“农民中很多是‘讲古’天才,而且他们的‘料’很‘正’。”陈一峰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在农民口中,与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陈梦吉的故事竟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妙趣横生。
如今的江门人喜欢吃禾虫,但谁知道吃禾虫的缘由?在《新编扭计师爷陈梦吉故事大全》一书里,《扭计治虫灾》一篇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明朝,新会地区很多沙田长满了禾虫,农民退避三舍,不敢下地种田。这时,神棍趁机造谣说是百姓触犯天条,弄得人心惶惶,而陈梦吉想出“让厨师精心烹制禾虫成美味佳肴”的办法,不但引导农民恢复生产,而且创造出“禾虫产业”的经济效应。陈一峰说,这是外海一位农民在田埂上给他讲的故事,也是《新编》一书中,读者反映最好的一个故事。
《新编》成为畅销书
《新编》的材料收集历时10年,该书一出版,立即成为江门的畅销书之一。《新编》共有3个版本,先后由岭南美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和珠海出版社分别在1995年、1997年和2003年出版。从1993年,陈一峰开始动笔写《新编》,每个月都在《江门文艺》上登载两篇,直到2003年才完稿。1995年和1997年,陈一峰先整理了部分文章成书出版。没有想到,岭南美术出版社的版本被某个出版商买断了两年的版权,共出版了几万本。
据市购书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新编》有一段时间曾在购书中心出售,买价不低,销路还算不错。此外,近几年来,陈一峰陆续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不少外地读者还通过汇款的方式向陈一峰邮购《新编》一书,还有美国、加拿大的华侨慕名购买。
市文联主席余教称赞该书可读性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市文联副主席、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罗田指出,该书成功塑造了一个老百姓喜爱的民间智慧典型形象,为侨乡民间文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陈一峰表示,《新编》将会继续出版,预计再印刷几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