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的时代已接近三国。较多争论的地方是,他是不是陈平后裔?上文提及,显然不是。(台山陈氏祖先下延,表四)这一段的初探结果是,前后共计15代,次序是︰接前,第43世祖△陈实→第44世祖△陈谌→第45世祖△陈忠→第46世祖△陈佐→第47世祖△陈准→第48世祖△陈匡→第49世祖△陈世逵,又名陈逵(兄陈世达,又名陈达,传「陈朝」派)→第50世祖△陈尚之→第51世祖△陈霸图→第52世祖△陈岩→第53世祖△陈亮→第54世祖△陈錡→第55世祖△陈范→第56世祖△陈忠→第57世祖△陈邕(陈太傅)。故此,以上这支世系在陈氏宗谱内是所谓「太傅派」(即是由陈邕下延接陈洪进)。另外一支同宗下延派系则世称「陈朝派」(即是由陈叔达下延接陈洪进)。陈朝,是指南北朝时陈霸先创建的「陈朝」(557-589)。陈氏由河南入福建后这两派同样从陈实再度向下延。经「陈朝」的,至「陈朝宣宗陈顼的第十七子陈叔达」下延,然后又接上唐末宋初「陈洪进」。所以,无论是太傅派或陈朝派均分开后又复合,算是「殊途同归」。以下据流传下来的记载,「陈朝派」由陈实作为起点下传的次序是:第1世祖△陈实(封「颍川侯」)→第2世祖△陈谌(嫡系,陈纪)→第3世祖△陈忠(嫡系,陈群)→第4世祖△陈佐(嫡系,陈泰)→第5世祖△陈准(嫡系,陈奕)→第6世祖△陈匡(准之次子,奕之继嗣)→第7世祖△陈达,又名世达(史载,陈匡有二子,遂在此分支。长子世达,为长城令,传「霸先」陈朝一支,史称「陈朝」世系。次子世逵,为江州刺史,传「陈邕」太傅一支。史称「太傅」世系。)→第8世祖△陈康,又名「康之」)→第9世祖△陈英→第10世祖△陈公弼→第11世祖△陈鼎→第12世祖△陈高→第13世祖△陈咏→第14世祖△陈猛→第15世祖△陈道臣→第16世祖△陈文瓒→第17世祖△陈谈先(霸先、休先,均是兄弟)→第18世祖△陈朝宣宗陈顼(蒨是兄长,陈朝文宗)→第19世祖△陈叔达(陈朝宣帝陈顼的第十七子,封「义阳王」)。这只是较惯见的两派承传排列,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名号有存疑。要指出是,由陈实下延世系一般采用由嫡系开始,我在这一段则避而不用,因为嫡系陈泰嫡子绝嗣,过继续传的是陈谌后裔,又因为我是以直系血缘追述承传,所以太傅派和陈朝派均源自陈谌,特此说明。另外,还有一派,叫「将军」派,是指「陈元光」的一支,有兴趣者在网上均可以逐一查阅,恕不另行举列了。
☆以下表4︰由陈实至陈邕(又称福建「太傅」谱)︰
(前后共计15代,直系下延第43-57世祖)
由陈实至陈洪进,如何下延,争议颇多,存在好几个支派。但都最后「殊途同归」,起始是「陈实」,下传「陈洪进」。然后又各分支,是否巧合,抑或某方有拚揍的成份,属未定案。在现时最流行也是最突出的,有「南院」派及「陈朝」派。前者通陈太傅,后者沿陈叔达。陈太傅是陈邕,曾当唐明皇的老师,因罪谪官入闽终老。他本修一大宅,被人指其奢华,比皇宫还壮丽,显然有造反意。其女劝他改宅为菴,自愿削发终生为尼,奉佛救父。这就是漳州南山寺初建来源。所以,陈邕的下传世系亦称「南山」派。「陈朝」,指南朝陈谈先一系。由陈实传至陈朝祖先陈文赞,再沿陈霸先兄弟陈谈先一脉陈顼,再传至陈洪进。分头再合。也许日后有可信墓志铭出土,给我们及后人开解箇中谜题。目下判断由人,我选了南院派。理由也很简单。我是依据广东「凤台七子」遗牒所述,先同意是「颍川侯」的后裔,然后又接受「吾祖陈洪进」作为定位,沿着祖先应是由河南迁福建。先有,陈邕一系入闽,子孙多在漳泉。唐末,陈洪进据漳泉,子孙亦在漳泉。又因为陈洪进重修了南山寺,认祖认宗,合二而一。这是比较顺理成章的最合理连接。且逐代相传,又名号俱在,遂有一定的可信度。查看宗谱,由陈实向下延,一般均采嫡系,作为开始。我们常见到的就是:1世祖△陈实→2世祖△陈纪→3世祖△陈群→4世祖△陈泰→然后,5世祖△是谁?(出现几个不同版本,包括:奕、恂、温、津、准,这些名号。那么,谁才是真正下延的「转接人物」?)我认为应是「准」。陈准,是陈佐的长子。又是,陈忠的长孙,陈谌的曾孙。至于为何要把陈准放入第5世祖的实际承传者位置,应指出的,是因他的次子陈匡被定为是嫡系5世祖陈奕的「嗣子」。其间,陈奕无子但又先其父陈泰而早死,随后是由其弟陈恂继陈泰的侯位,然后陈恂同样无嗣,把侯位传其弟陈温。所以,这一代的承传出现多种依循取舍。我是企图追溯直系血缘关系,既把陈匡定位也就必须回溯。因此,陈实之后我采用了:2世祖△陈谌→3世祖△陈忠→4世祖△陈佐→5世祖△陈准→6世祖△陈匡,这么一段承传,因接下去就是:7世祖△陈世逵(陈匡次子)→8世祖△陈尚之→9世祖△陈霸图,这与「陈朝」世系:「7世祖△陈世达(陈匡长子,又名赤松)→8世祖△陈康之→9世祖△陈英」,有相应平衡的关系。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两种比较接近的同宗的说法。另外有人意图在「霸」字辈上找各派同宗依据。只是,我发觉有一点可能被忽略了,倘若把陈霸先的「霸」字与陈霸图那一代拉近,是错误的,因为陈霸先与他的兄弟均以「先」字认同,与霸字显然无牵连。)陈邕太传派的下延次序,接下去是:10世祖△陈岩→11世祖△陈亮→12世祖△陈錡→13世祖△陈范→14世祖△陈忠→15世祖△陈邕。(依「南陈北楚」说,陈邕又称「南院」派。)因此,具体地说,由实公至邕公世系(前后是十五世),其次序为:1世△实,2世△谌,3世△忠,4世△佐,5世△准,6世△匡,(生世逵、世达),7世△世逵,为江州刺史,传「陈邕」太傅一支,(世达为长城令,传「霸先」陈朝一支。)8世△尚之,(生霸图、霸权、霸隆),9世△霸图,生陈岩,10世△陈岩,生陈高、陈亮,11世△陈亮,(生陈锜、陈铭、陈锦),12世△陈锜,生陈范,13世△陈范;生陈忠,14世△陈忠;生陈邕,15世△陈邕。
表4︰转接,关键人 |
陈实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43世祖 |
1世△陈实 |
表4︰下延第2代 |
陈谌 |
兄弟︰陈纪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44世祖 |
2世△陈谌 |
表4︰下延第3代 |
陈忠 |
堂兄弟︰陈群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45世祖 |
3世△陈忠 |
表4︰下延第4代 |
陈佐 |
堂兄弟︰陈泰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46世祖 |
4世△陈佐 |
表4︰下延第5代 |
陈准 |
堂兄弟︰陈奕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47世祖 |
5世△陈准 |
表4︰下延第6代 |
陈匡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48世祖 |
6世△陈匡 |
表4︰下延第7代 |
陈世逵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49世祖 |
7世△陈世逵,为江州刺史,传「陈邕」太傅一支。 |
表4︰下延第8代 |
陈尚之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0世祖 |
8世△陈尚之 |
表4︰下延第9代 |
陈霸图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1世祖 |
9世△陈霸图。(我认为陈霸先与这一代「霸」字辈的祖先年代不同。不应相提并论。陈霸先的「辈」号,我们只知是「先」,谈先、休先。 |
表4︰下延第10代 |
陈岩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2世祖 |
10世△陈岩 |
表4︰下延第11代 |
陈亮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3世祖 |
11世△陈亮 |
表4︰下延第12代 |
陈錡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4世祖 |
12世△陈錡 |
表4︰下延第13代 |
陈范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5世祖 |
13世△陈范 |
表4︰下延第14代 |
陈忠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6世祖 |
14世△陈忠 |
表4︰下延第15代 |
陈邕 |
兄弟︰ |
子嗣︰ |
有关史料及评述/ 直系下延第57世祖 |
15世△陈邕 |
(台山陈氏祖先下延,表四)这一段的初探结果是︰1世△陈实→2世△陈谌→3世△陈忠→4世△陈佐→5世△陈准→6世△陈匡→7世△陈世逵(兄陈世达,传「陈朝」派)→8世△陈尚之→9世△陈霸图→10世△陈岩→11世△陈亮→12世△陈錡→13世△陈范→14世△陈忠→15世△陈邕(陈太傅)。故此,以上这支世系在陈氏宗谱内是所谓「太傅派」(因由陈邕下延接陈洪进)。另外一支同宗下延派系则世称「陈朝派」(因由陈叔达下延接陈洪进)。陈朝,是指南北朝时陈霸先创建的「陈朝」(557-589)。陈氏由河南入福建后这两派同样从陈实再度向下延。经「陈朝」的,至「陈朝宣宗陈顼的第十七子陈叔达」下延,然后又接上唐末宋初「陈洪进」。所以,算是「殊途同归」。「陈朝派」(见《陈书》所载,)由陈实下传的次序是:第1世祖△陈实(封「颍川侯」)→第2世祖△陈谌(嫡系,陈纪)→第3世祖△陈忠(嫡系,陈群)→第4世祖△陈佐(嫡系,陈泰)→第5世祖△陈准(嫡系,陈奕)→第6世祖△陈匡(准之次子,奕之继嗣)→第7世祖△陈世达(陈匡有二子,遂在此分支。长子世达,为长城令,传「霸先」陈朝一支,史称「陈朝」世系。次子世逵,为江州刺史,传「陈邕」太傅一支。史称「太傅」世系。)→第8世祖△陈康,又名「康之」)第9世祖△陈英→第10世祖△陈公弼→第11世祖△陈鼎→第12世祖△陈高→第13世祖△陈咏→第14世祖△陈猛→第15世祖△陈道臣→第16世祖△陈文瓒→第17世祖△陈谈先(霸先、休先,均是兄弟)→第18世祖△陈朝宣宗陈顼(蒨是兄长,陈朝文宗)→第19世祖△陈叔达(陈朝宣帝陈顼的第十七子,封「义阳王」)。这只是较惯见的两派承传排列,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名号有存疑。另外,还有一派,叫「将军」派,是指「陈元光」的一支,有兴趣者网上可查,不予举列。
从美洲台山陈氏回溯中国111代祖先(之4,全12篇)
陈天璇 撰述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美国宾州松石居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