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奋飞不计年著新作

——写在90高龄陈华新教授与八旬陈明医师合力笔耕《七子留芳史事新譚》出版之际

[日期:2025-07-24]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罗雨林 [字体: ]

引 言

    前不久,我惊喜地接到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友人陈华新教授和陈明医师发来的喜讯: 他俩融汇多年心血的谱学巨著《七子留芳史事新譚》(原书稿名:《陈凤台族谱研究匯编》)即将付梓出版,并诚邀我为其写篇序言。凭着与他数十年风雨相识相交的友情,并一起在岭南文史文物界研究结下的难能可贵的友谊,以及陈明医师对祖宗族谱研究的执着,我即使手头再多的“文债” 缠身,也得暂且放下,让路给他们。也就是说,我对这份他俩交来的“差事”,不管从哪方面来讲,于公于私,我都没有理由推辞,而是十分乐意,积极努力为其写好这篇序言。我领此任务,不敢怠慢,在百忙中抽时间,翻开书稿,逐页逐页反复细细研读了《七子留芳史事新譚》全文,觉得这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研究谱学很有传承性,富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这本著作,没有人云亦云的东西,也不简单重复前人的腔调,而是富有自已不一般的特色。我作为数十年以研究文史文物考古等多学科问题为职志、在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研究陈家祠建筑艺術和陈氏宗族历史数十年,应该有责任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我觉得,概括起来,这本书有下列几个值得大加推荐的特点:(一)富有悠久谱学的传承性

    尽管历代家谱谱族毁弃很多,幸存下来在当前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家谱谱族总数约有三四万种之多,而散布在中国民间的家谱更是浩若繁星,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这样认为,家谱族谱既是国家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赓续、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家谱族谱作为家庭、家教、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与正史、方志一起,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历史文献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族谱历史发展这一独特视觉来看,陈教授编著出版的这本族谱研究,具有异于一般史学著作,而是忠实地保有数千年谱学历史研究的传承性。

    对于《七子留芳史事新譚》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对七子之父陈凤台族谱研究的历史,这就必须追溯至族谱起源的研究上,

    其历史真的很悠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也有说,可能出现在大禹时期。但目前学界对其起源时间, 未有统一,有多种说法,包括宋代说、战国秦汉说、周代和殷商说等。不管多少说, 我认为, 有一点 可以肯定的是,最早的家谱可能是口述家谱或结绳家谱,随着文字的出现,才逐渐演变为实物家谱。

    再从家谱族谱的应用研究来看,《七子留芳史事新譚》这本著作也具有这种应用性。

    所以,譜牒資料其应用价值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中,以及其它学科研究的应用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七子留芳史事新譚》研究中亦运用大量古代族谱资料,进行论证,如陈凤台的長子遗留的一篇《谟翁遗牒》、陈润《闽中草寓记》、从台山《槎洲村族谱》中发现的一篇珍贵谱牒佚文、陈遇夫《涉需堂集》所未刊的《颍源记略二》抄本。陈教授通过深入研究认为,它具有修谱、研究台山地方史和迁海等的文献价值。《颍源记略》,是陈教授在陈遇夫《涉需堂集》中发现,是一篇研究陈凤台谱学文化的宝贵资料,其文献价值不亚于《谟翁遗牒》。陈遇夫,字交甫,台山矬峒都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解元,以垂老辞官,致力于儒学研究,著有《正学续集》,是一部研究汉唐以来儒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保存有大量珍贵的陈凤台族谱信息,他在书中研究亦大量引用了各种历代族譜資料进行考证,取得成果。亦将为族众及学界提供学习和研究时所引用。

    所以研究谱学很重要, 因为家谱不仅是家族的史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的研究对于了解家族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陈教授与陈明医生编撰的这本著作,忠实地继承了历代谱学研究的优良传统, 穷其晚年全部精力, 勇挑重担, 为传承祖先族谱文化, 出版陈凤台族谱研究之《七子留芳史事新譚》, 贡献巨大, 必将永 载史册。

(二)深入浅出的普及性

    再从《七子留芳史事新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来说, 此书则具有别出一格又深入浅出的普及性。

‌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在编写族谱时,做到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公正地记录家族的历史和人物。对于不确定的信息,保持谨慎,不妄加评论或夸大其词‌。

(2)远略近详,薄古厚今‌:族谱重点记录当代的事件和人物,体现时代的特点。对于古代的历史,可以适当简略,而近代的历史则详细记载,以确保族谱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信息不详,注明原因‌: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详细记录的信息,注明原因,避免遗漏或错误‌。

(4)‌以史为据,述而不论‌:在编写族谱时,注意充分挖掘和辨别史料,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主观臆断或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

(5)为了帮助宗亲弄通弄懂古典文献,克服文字关,从第二篇至第五篇,作者翻译了大量古典文献,第八篇用解答问题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解答87个疑难问题。我认为,这种深入浅出的普及性,很好,具有广泛的可读性,以后宗亲在看族谱时,发现有什么难解的问题,拿本书一查,便可一清二楚。

(三)奋飞不计年的坚韧性

    陈华新教授和陈明医生均是年届八旬九旬的老人: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的馆员们一样,他们俩千辛万苦研究写成的这本书,生动体现了奋飞不计年的坚韧性,十多年的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成就了这一丰硕成果,亦为陈氏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令人感动的宝贵精神财富。我推荐和赞颂两陈编著的这本著作:及其奋飞不计年的精神,让生命的青苗之火慢慢燃烧!健康 長寿!

是为序。

 

罗雨林

2025年5月22日修订定稿。

 

 

作者  罗雨林简介:

中国著名非遗和物质遗研究专家、文物、博物考古专家。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研究馆员、古陶瓷和民间工艺研究专家、

南京大学特聘非遗专家、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辯、审读委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论文答辩及审读委员。

地址:广州逢源路逢源北街28号506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陈立明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