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塘山陈凤台墓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新立了4支墓表,墓表上刻有该陈族12位立表人的姓名,其中10人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受朝廷恩典的文武官员,包括新会天马乡的3位武进士:
陈朝光,同治乙丑(1865年)科武进士,钦点蓝翎将军;
陈朝卓,同治辛未(1871年)科武进士,钦点蓝翎侍卫;
陈炽昌,光绪癸未(1883年)科第四名武进士,钦点金殿传胪 。
此三位武进士都是天马陈族八世“修纪祖”一支的后代,同出一房。
陈炽昌,又名陈焯南,字德休。族谱记,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武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第四名武进士,钦点“传胪”。据新会天马《陈氏世谱》,陈炽昌的父亲陈兆熊,字懋庆,军功六品顶戴,诰封武翼都尉(从三品);他的祖父陈天柄,字存信,号倚云,曾任新会左营长沙外委,兼理开平城守,调署古劳总司,敕授修武校尉(正九品),貤封武德骑尉(正五品),诰封武翼都尉(从三品);他的曾祖父陈忠勤,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晋赠昭武都尉(正四品)。族中有说,陈炽昌曾任直隶拱极营游击(从三品)、参将(正三品),诰授武功将军(从二品)。直隶,清设直隶省,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拱极城在今北京丰台区,拱,拱卫;极,最高的地位,明清两代城内置驻军,为拱极营,清朝在这里曾设参将官衙。陈炽昌的儿子陈西屏(名锡藩,字理元,以号行),清哨官,辛亥革命时领军反正,光复新会,民国期间与时任营长、驻军新会的李宗仁结拜为兄弟。孙子陈仕俊、陈仕芬是民国时当地名人。在天马,很多人都知道“传胪”的故事。说他在殿试时,本来是失手将大刀甩出去了,但凭着身手敏捷,一个箭步抢了上去,用脚猛然将大刀踢了起来,然后徐徐用手接住,竟然不露一点破绽,假如要将动作重做一遍的话也未必能够成功。精湛的表演引得光绪皇帝和一班臣子大加喝彩,最后皇帝钦定为第四名,即二甲的第一名,通称“传胪”,也作“传卢”。天马陈氏祠堂“务本堂”过去有块木牌匾,刻有“传胪及第”4个大字,因形如装烧猪的盘子,村民戏称为“烧猪盘”。该牌匾是他考中进士后所立。
陈朝光,字极信,别字琼照,据同治年间《新会县志续》记,马能( 的代字,音泥,天马旧名)人,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武进士。之前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注1]科并补行乙卯(1855年)戊午(1858年)科考取了武举人。陈朝光与陈朝卓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
陈朝卓,字好信,别字笔锋,据同治年间《新会县志续》,马能(音泥)人,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武举人(本科共中84名)。族谱记,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辛未年)辛未科第九名武进士。据天马《陈氏世谱》,他的祖父陈玉先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他的父亲陈廷辅和4个叔伯各有武功名。村里相传,陈朝卓教子侄非常严格,一但发现有聚众赌博,即拿出他的长烟管去敲熄照明灯,然后乱敲乱打参赌的人。
天马村是一个血缘村落,陈氏聚族而居。举世闻名的天马村小鸟天堂独木成林,天马村也几乎独姓为乡。这个过万人口的大乡村,开村可上溯至明代景泰二年(1451年),有550多年历史。进入清初,天马陈族已到发展到第六七世。在清代,人丁兴旺,子弟读书成风,尤为崇尚习武,取得“功名”,即获得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的人很多,有武进士、文武举人、文武生员。据不完全统计,有清一代,天马陈族(含迁居五福里)有武进士3人,文武举人13人,获取官职名位,含加衔、封赠的110多人,还有未取得官爵的文武生员70多人。其中天马八世修纪祖生齐九、齐耀、齐郁、齐旭4子。齐郁次子广宜生7子,其中二子远先的三子忠勤、七子玉先两支功名最盛,上述天马晚清的3位武进士,都是这两支的后裔。“修纪祖”成为强房,民国时期有陈仕芬、陈仕培(绰号“拐培”)、“安衫就”(绰号,父陈安三,子陈就合称)等多支武装势力。由此可见,天马在清代已成为名乡,该陈氏为大族。天马的科举成就比较高,与宗族制度强而有力关系很大。
注:
[注1]族谱将陈朝光、陈廷隆、陈嘉福中举科次记为“同治辛酉”,不准确。穆宗虽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辛酉年)七月即位,改年号祺祥,十月改同治,但翌年才正式称同治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