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塘山位于清新县北面,海拔1000多米,是清新县境内的第二座高峰。西南连着石坎,西北连首浸潭,纵横几十里。从东南山仰望,雄伟而陡峭,连绵十多里长的悬崖有数十丈之高,令人望而却步。
当历尽艰辛到达山顶后又有另一番风景,回头往山下看“一览众山小”。往天塘山的纵深望去,则是“高山出平原”,无数的矮小山丘,草木丛生,常年常绿,山云一色。
据文史资料记载,这座山曾经是“田亩纵横,耕户林立”。可见以前有不少人在这座山中耕山种地。由于山高皇帝远,这里成了穷人逃避苛捐杂税和文人学士隐居的好地方。现在还可寻找到很多古人留下的山寨、山门和聚居村落遗迹。
在这座大山南端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座宋代古墓。古墓简朴自然,掩映在一片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之中。在这块风水宝地中长眠的是宋朝进士、谏议大夫陈凤台。古墓前面100多米远的地方便是百丈悬崖,悬崖的上面有一口100多平方米的天然水塘,当地百姓称为“旺塘”。塘中一年四季都有清泉,既不会干涸见底,也不会漫面外流,实在是奇景。
陈凤台祖籍中原颍川,后来徏入福建,到其曾父这一代从福建迁到南雄珠玑巷。凤台所生七子均获功名。长子陈谟,宋进士,授刑部侍郞,不就;次子陈宣,宋进士;三子陈英,宋进士,授宣议大夫;四子陈恺,宋宣议大夫;五子陈润,宋庠生;六子陈图,宋生;七子陈仁,宋庠生。
正当家族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之时,“因差抚外夷,不行,将家属被贬,遂更名,隐于广之各处,散属寓焉”。意即因为没有执行上司指派去安抚外夷的任务,将要受到上司的惩罚,所以被迫改名再次迁徙,散居广东各地。陈凤台家族被贬后,长子陈谟迁往古冈州(新会)德行里;次子陈宣迁往鹤山霞洞;三子陈英后人迁往新会迳背新宁(台山)冲金;四子陈恺迁往新宁(台山)海晏汶村;五子陈润迁往潮阳;六子陈图迁往清远城;七子陈仁迁往鹤山凌村。定居清远城的陈图迁徏路程最短,上了年纪的陈凤台,为了减少路途的艰辛,跟随六子定居清远。陈凤台携六子陈图一家迁徙到清远后,又考虑到在县城居住不安全,遂从清远县城进入天塘山隐居,死后就葬在了天塘山。
现在陈凤台的后人有百万之众,除遍布珠三角地区之外,还有不少到了东南亚和南北美洲等许多国家。他们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能在当地生根开花结果,但又不忘根源,无论走了多远路过了多少代,都有一颗爱国爱乡之心。陈宜禧就是一位杰出代表,他是陈凤台的第二十一代后裔,出生在台山一个贫苦家庭,十五岁到美国做杂工,由于他勤工俭学,热心为华工服务,后来积聚了一定的钱财,1904年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在美国募得股银270万元回乡修建新宁铁路,在与外国人争路权的斗争中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为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岁月的流逝,清远天塘山的陈姓先祖,日渐被岁月遗忘,只有那墓前的四块墓表仍记载着昔日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