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陈国铭调研修编陈氏凤台家族
石头宣祖至开平魁岗世系图的过程
一、《谟翁遗牒》载:乾道癸巳九年,凤台上谏失败被贬,七子南迁,次弟宣居东莞造靛村。
“予生于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九眼井。时南派,乾道癸巳九年,是时也,是贬也,兄弟七人,子侄二十八人,偕族兄弟三十余人,有携挈妻子而来者,有暗伏留恋故土者,有回巷变卖家产回福建者,有各别去者。初,兄弟语曰:是行也,兄弟恐难同处,但逢冲则止,兼遇村名有点水者棲焉。盖水为支流万派,在在可以逢源,矧今故土亦曰沙水村,一以志无忘所自也。于是有登舟而往,有步随而行。予携挈妻子遂至广之古冈德行里寓焉,予生四子,长文诜,次文振,三文龙,四文起;三弟英,生法、福、寿、悟,法即奉十五郎,任柳州府知府,择冲金而居焉,生三子曰:金山、禺山、火山,亦云嘉矣。而次弟宣,居东莞县造靛村;四弟凯,迁海宴汶村;五弟润,徙去潮州府潮阳县洛阳村;六弟图,居古冈深冲、浐湾、潮涟、熹冲、大泽;七弟仁,迁清远县城里。”
《谟翁遗牒》载,重点说明凤台上谏失败被贬,携七子改名南迁珠三角这样的一件家族历史史事。
二、新会陈氏后人在修编《新会陈氏世谱》时,对《谟翁遗牒》中“宣居东莞造靛村”一语早作解释。
《新会陈氏世谱》载:
“次宣,宋岁进士,崇祀忠孝祠,居鹤山霞洞。生三子:长孟孝,分居潮莲乡;次仲义分居石头乡,其后人分居蕉冈、罗冈、井根、天马、冈城、五福里等处;三季慈分居东莞县花萼茶园造靛村。”
三、新会石头陈氏联谊会会长陈卓华对“宣居东莞造靛村”一语有说明。
他说:“七十年代石头宣祖陈氏组团到东莞造靛村拜访了宣祖三子季慈公(麟壑公)的后裔兄弟,得到了造靛村兄弟热情接待,大家还专门到季慈翁始祖墓地对季慈翁进行了拜祭。”此后东莞造靛村兄弟还对石头兄弟进行了回访。说明了《新会陈氏世谱》载“三季慈分居东莞造靛村”是对的。
四、新会石头陈氏联谊会会长陈卓华对宣祖后裔迁台山墩头开族有话说。
他说:“石头是凤台次子宣祖的祖居地,至今有子孙二十多万(含分居各地及海外)。石头只有一个陈氏始祖,就是宣祖。宣祖传四世仁甫生二子天任、天祥。长天任留居石头(是会长陈卓华一房),次天祥迁台山墩头开族,成为台山墩头一世祖。宣翁、天任翁、天祥翁在石头有祖祠,天任翁和天祥翁祖祠文革时被毁。考虑到有利生产发展和方便族人拜祭,后人把在石头的天祥翁墓迁至墩头六村,墩头六村是新会石头始祖宣祖的后裔。
“据了解,从石头分居各地的宣祖后裔,都先后返回家乡石头探亲祭祖,他们不论在过去、现在,在修编族谱时都把宣祖立为石头陈氏一世祖,唯独墩头六村一族的个别村乡在修编族谱时,把石头一世祖修编为‘陈猷’,甚至对村人宣传本村乡是陈猷家族,不是凤台宣祖家族,这是不对的。”
五、《台山墩头陈氏从善祖元福房族谱》的《编者前言》载:我宣祖号南乔、讳猷,字世道,迁徙之由来甚祥。
《前言》第一页:“相传陈猷公祖(新会县石头村陈氏始祖),从南雄珠玑巷迁新会县石头村定居开族。陈猷公祖第五代孙从善公祖(即天祥公)再从新会石头迁来新宁(台山)县矬峒都上阁保东山里(墩头村东边附近)定居开族,尊为台山墩头始祖(一世祖)。”
《前言》第五页:“宣祖,号南乔,居霞洞石溪村,生三子长龙壑,次凤壑(即陈巧),三麟壑。而长子迁潮连;次子讳巧字仲义聚居石头乡,生迪公,号惠庵,迪生四子,长仁甫、次义甫、三礼甫、四智甫,分居新宁东山、朗美、开平魁岗、新会礼乐,后又由常公迁会城天马乡沐洲辈地。麟壑则迁东莞。”
《前言》最后一段是注:“从摘录上述一段之谱记,我宣祖号南乔,讳猷,字世道,迁徙之由来甚祥。”
开平陈国铭认为:这个结论(指注)既简单,又准确。
六、开平陈国铭正在修编《开平陈氏族谱》,开平塘口魁岗是台山墩头天祥家族分支的一村。陈国铭在修编石头始祖宣祖至魁岗一世纲公一段世系源流时,石头始祖编写为“宣翁”,而不是“猷翁”。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