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台是南宋进士,谏议大夫,其七个儿子均有功名,史称“七子流芳”。这是陈凤台宗族倍感荣耀之处。从陈凤台至今已繁衍30多代,历经八百多年的历史。当年他怀着忠君爱国之心上“缓金伐元疏”,但不被宁宗皇帝采纳,反被迫辞朝,回归珠玑故里。为图家族安全,他举家南迁隐入清新县的天塘山,然后再分散到珠三角洲,后裔遍及世界各地,宗族人口超百万。他们的书香薪火也在不断传承。八百年来有多少荣获功名的后人,暂无法统计,但从天塘山上陈凤台墓前的华表上可见从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到光绪的几十年间的文武官员名单(陈伯陶、陈兰彬、陈仲真、陈褧华、陈朝光、陈英刚、陈遇夫、陈翰、陈昭常、陈炽昌、陈远超、陈朝卓),就知道陈凤台宗族的书香气息。
最近从媒体中看到,从2010年4月开始遴选“世纪广东学人”活动,第一,二两批入选者名单共50人已公布,其中就有5名是陈凤台的后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垣父子,陈耀真夫妇,一家之中两人入选,从中可以看出陈凤台宗族的书香遗风一直在传承发展。这批学人不是一般学者,而是曾“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规则”的籍贯在广东或曾生活在广东的人。其标准为:必须在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里有创造性的贡献;在中国科学的发展里有创造性和典基性的作用。”
一是陈焕镛(1890---1971),广东新会人。植物学家,是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和典基人。1955年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开发和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建设植物研究机构,与邹秉文等人编写了《中国经济树木》,是我国最早有科学名称的树木学教材,1928年在中山大学任教,并建立起有一定规模的植物标本馆,发现上百种植物新品种。1959年以后,作为首任《中国植物志》的主编,当年出首卷。后经过四代人的努力,至2004年共完成80卷,并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二是陈 垣(1880---1971),广东新会人。他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是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对元史,历史文献学和宗教史等领域有精深研究。毛泽东主席把陈垣称之为“国宝”。《元西域人华化考》发表与,在中外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蔡元培说,这是“惊天之作”。胡适在1922年断言,“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将来中国新史学须有北方的疑古精神和南方的勤学工夫。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全靠勤奋,著作宏富,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
三是陈乐素(1902---1990),陈垣之子,宋史研究开拓者之一。陈乐素早年赴日留学,1931年9.18事变后,开始研究宋史,发表《三朝北盟会编考》和《徐梦莘考》,以古喻今,隐含对当局不抵抗政策的谴责。历任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暨南大学教授,著有《宋史艺文志考证》,《宋元文史研究》,《求是集》(一,二集)和《援庵史学论著选》等。
四是陈伯齐(1903----1973),广东台山人,是人民大会堂主要设计者之一,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教育家。1931年考取官费赴日留学,1934年转到柏林大学攻建筑,毕业后留校任教。1940年回国,到重庆大学创办建筑系,并为系主任。先后到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任教。还多次作为中国建筑师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其主要设计作品有重庆浮图关体育广场,广州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华南工学院校园总体规划,广西桂林风景城市规划等。
五是陈耀真(1899---1986)台山人,是眼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典基人之一。他通晓英,德,法,西班牙等国语言,1921年考入波士顿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从1955年开始招收和培养我国第一批眼科专家研究生。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会上获“功勋奖”。毛文书(1910==1988)四川乐山人,先是陈耀真的学生,后结为夫妇,也是我国著名的眼科医生,夫妇均入选“世纪广东学人。”曾在中山医学院任教,治学风格比陈耀真更为严厉。
这五位入选“世纪广东学人”的陈凤台后裔,只是这个宗族八百年来无数默默传承书香薪火者中的几颗璀灿的明星,还有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大批书香薪火接力传人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