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中,这些“举人碑”原本竖立在村口,是历代村民为获取功名的族人而立。石碑用当地的花岗岩打成,长约1-3米,宽40厘米左右,碑上以正楷刻写阴文,内容分别记录某年某人考中何种功名。ÿ
台山市端芬镇上泽村委会平洲村曾经出过不少名人,清代尤以“举人村”而闻名。我国现代眼科奠基人之一的陈耀真教授也是出自平洲村。建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平洲村出了不少大学生,人称此地是人杰地灵之地。为了探寻“举人村”的历史脉络,记者多次来到平洲村寻访。
清代以来人才济济
去年5月,端芬镇平洲村村民在挖掘鱼塘时,挖出了十几块石板。据端芬镇文化站站长、平洲村人陈强新描述,村民们发现这些石板上刻有道光、咸丰、同治等字样,经村里的老人确认,这些石板都是村里雕凿于清代的“举人碑”。这些“举人碑”原本竖立在村口,是历代村民为获取功名的族人而立。石碑用当地的花岗岩打成,长约1-3米,宽40厘米左右,碑上以正楷刻写阴文,内容分别记录某年某人考中何种功名。
据村中老人回忆,清朝村中族人凡考取功名者,都会凿制这样的石碑,以光宗耀祖,激励后人。据称,当时全村共有各类石碑几十块,可惜年代久远、社会变动,这些石碑要么被破坏,要么被人拿去家中做了门槛或者平洲影剧场的石凳,一些甚至被用来围猪圈,文革期间“破四旧”,剩下的“举人碑”都被拿去修建鱼塘了。如今,这批从鱼塘中挖出的“举人碑”,又重新立于村口,“碑林”成了村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
平洲村的另一文化品牌就是从台山市端芬镇上泽村委会平洲村走出去的陈耀真教授。他是我国现代眼科奠基人之一,1934年从美国回到祖国从事医学教育事业。1964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现并入中山大学)建立了眼科研究室,1965年建立了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最大的一所眼科医院。1983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集眼科教育、医疗、科学研究和防盲等任务于一身的新型眼科综合体——中山眼科中心。现在的中山眼科中心已成为世界20个大眼科中心之一。
“举人村”举人知多少
平洲举人村到底出过多少举人呢?在台山端芬文化站陈强新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曾经重修过《平洲族谱》的陈持秉老人。据今年84岁的陈持秉老人介绍,平洲村的始祖陈和刚于乾隆六年(1742)携妻及四子由台山三八镇冲泮圣堂村牧鸭南迁至此,陈和刚认为此地平枕云峰,洲环泽水,能生彩凤、起文龙,遂将此地取名平洲,安家在此,此后,平洲陈家的后人就按照《平洲族谱》命名,辈分为“建宇平洲贻绍业,安居上泽展先猷”。陈持秉老人告诉记者,平洲村历史上出过许多武举人,其先祖陈清华就是村里最早的武举人之一。
陈宝田是现今村中知道族人故事最多的人,现年82岁,属绍辈。陈宝田老人说,先祖陈和刚带着四个儿子来到这里后,陈家就分为四房,在清朝时,平洲村陈家一房的子弟最多,有上百户,出过17个举人,他自己就是一房的后人;二房、三房共20多户,没有出过举人;四房约30户,出过1个举人,就是陈清华,陈持秉就是陈清华那一脉的后人。对于这18个武举人,陈宝田拿着《平洲族谱》讲述着,其中有陈洲传、陈贻彪、陈洲拔、陈贻拱为父子两代同为武举人,有道光年间的陈清华,咸丰年间的陈仕平,光绪年间的陈贻禄等。
记者翻阅了《新宁县志》,看到清朝年间台山中举的武举人名字和中举年份都有记载,按照陈宝田老人告知的名字逐一查证,却发现因老人告知的多为家族字而《新宁县志》中多为名而难以对照,后在台山市博物馆叶玉芳副馆长的帮助下,结合平洲现存的举人碑、陈宝田老人的回忆和《新宁县志》的记载,初步核实了3个武举人的身份,分别是道光年间的陈朝安、陈清华以及光绪年间的陈兆昌(贻禄)。
在考证过程中,有一点记者感到很奇怪,在《新宁县志》记载的清朝75个武举人中,姓陈的举人刚好18人,难道这18个举人全部都是平洲村的?台山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可能性不大,不过这本《新宁县志》只记载到光绪19年,即1891年以后考取功名的再无记录。
平洲村为何举人多
为何一个只有263年历史、200多户人家的小村,居然能出这么多功名在身的人?
对此,有的村民说,平洲村山明水秀,藏风聚气,平枕云峰,洲环泽水,是育人的好地方;有的村民说,或许开始时村子里只出了几个举人,此后整个村子都形成了考取功名的传统……
回顾历史,可知清朝以铁骑劲弓得天下,前期几个皇帝都很重视讲习武艺,时时强调“文武并重”,力图保持尚武的传统。清代武官虽然仍以行伍出身为“正途”,科举次之,但科举出身者数量不断增大,在军中占有很大比例,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大部分武举人,按规定可到兵部注册,由兵部依据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职,也可以到本省军营中效力。总之,只要有一个武举人资格,就有了逐步升迁的机会。
陈宝田老人说,村中曾建有武馆,不少子弟喜欢武艺,每有武人过村,都会向其求教,可见那时平洲村村民有尚武之风,不过近代以来,平洲子弟也有不少人从事律师、医生行业。据了解,平洲村尽管是个自然村,但是建国后就有6人考上大学,后来恢复高考后也先后出了十几名大学生,如今村里每年都有1到2人上大学。
举人的故事
平洲举人村是端芬镇目前最大的村,人口多,田地也不少。说起这些,陈宝田老人又提起武举人陈洲拔。老人说,由于陈家来平洲历史较短,当时附近还有不少人家,因此那时的田地不多,粮食还不够吃,约光绪年间,陈洲拔中举后,在得到当时的政府同意,在田地和山地上打下属于平洲的界桩,计得到田地1000多亩,山地4000多亩,为以后平洲族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采访中,村民提到较多的是光绪乙酋科的武举人陈贻禄。据陈持秉介绍,贻禄擅使关刀,力大无穷,集“弓刀石,马步箭”功夫于一身。贻禄中举后,快马报喜至村,全村一派欢腾,其回村时胸佩大红花,骑高头大马,此时村里小辈都要喊中举之人为“爸爸”,同时在村门口竖立“举人碑”一块,以鼓励后人,光宗耀祖。贻禄曾官至陆丰县令,任职期间以清廉著称,归隐回乡后以宽厚待人著称于四邻。
打造历史文化名村
平洲举人村和举人文化已经引起了台山市领导和端芬镇政府的重视,现在端芬镇正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对平洲作进一步考察,打算做出更好的发展规划。为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台山市也于今年8月制定了台山市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定。记者了解到,最近拟定的端芬楼保护开发方案,将以翁家楼保护为龙头,开发和利用附近5公里内的华侨建筑,其中就有平洲举人村,准备将其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