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重新淺釋《槎洲族譜》五大環節

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日期:2022-02-04]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陳天璇 [字体: ]

 一、改姓復姓,擇遷槎洲

 

槎洲村的開村始祖陳遇夫的生平,我已說了不少,這裡就不重述。應另作添補是,首先,他的經歷也可以說是“苦盡甘來”的勵志後人的好榜樣。唯是,歷來人們就只看到他那風光一面,卻未多談他曾何其悽楚。不足十歲,父母雙亡。隨姊投靠其夫家,以代為放牛作償。苦讀,是牆外聆課;參試,先改成梅姓。他變梅遇夫,不是陳遇夫。從中國古老玄學的講法,這是“再拜父母,二姓延生”的命。幸好,他有一個照顧他的姊姊,及為他爭取機會的姊夫。不然,這最終能出頭的轉運就或許遲遲不來。說來也算奇怪,這種情況,在子孫中,聽說重覆出現。尤其是在現代,台山人多出洋,移民美洲者眾,有不少要改姓,這就是“再拜父母,二姓延生”的延續。另外亦有不少弟弟,因姊嫁到美國,隨把弟弟接來,這也是弟隨姊而移民,另謀求出路的現代版。所以,我自幼就聽到,吾家“旺女而不旺男”之說。是耶非耶,同宗族人,飲水冷暖,自己清楚。就不多言。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上圖:建在槎洲村內的“父子解元紀念堂”外貌。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上圖:陈遇夫著作《正学续
现代标点(中華、商務)版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上圖:陈遇夫著作《史见》(商務)、《迂言百则》(中華)现代标点。

 

 據知,陳遇夫在高中解元之後,相信曾經赴京參加會試,但沒能更上一層樓,那大概已經是極限。其子陳瀚,在同樣高中解元後,也曾赴京會試,也沒能夠金榜題名。我在陳遇夫所撰的《涉需堂詩文集(我猜取自台山話“頊碎”之意)》看到過他暢遊中國大江南北名都名勝的詩文作,足證他曾北上,他的兒子亦然,皆因陳瀚曾拜在當時陳姓大儒陳世倌門下執弟子禮,並且陳遇夫的畢生名著是《正學續》(至今中國仍印有中華、商務標點現代版),內中扉首就有陳世倌寫的一篇序。陳世倌何許人,看過金庸《書劍恩仇錄》的武俠迷,一定清楚,他被假作是康熙的“生父”;真假不談,確有其人。而且與我槎洲族始祖有交往。

 陳遇夫的生平留下十本著作,現今仍流行的,另有《史見》、《迂言百則》、及《陳獻章年譜》。可見,白沙先生與朗美祖先的唱遊放歌,在後輩中流傳。

  據載陳瀚生平著作有︰《觀海堂書義》和《嶼門集》,可惜沒流傳下來。

 

 二、十子十房,前後有序

 

不過,陳瀚的可圈可點並不在“功名”,而在“傳宗”;他娶兩位夫人,各為他生五子。十子分十房,下延擴展快。不過,槎洲及六村的周邊自然環境則是,地太近海,耕田有限。中國古老相承,人賴土地而存。一旦出現“丁多田少”,如何討活,隱患早潛。另謀生路,離家必然。他遷遂成每代常態。這不排除子孫外流,飄洋過海,遠赴南洋,繼而美洲,亦是槎洲古已有之。也有海歸,寥寥可數。較突出的,有陳天申,有陳伯興。緩後再談他們的相關事。又朗美同宗族人中,陳宜禧是最姣姣者。他從美國西雅圖退休返回後,修有新寧鐵路,直通南至斗山,我父親那一輩常談他們坐火車是免費。可惜它在抗日戰爭時被拆毀。

回說陳瀚有十子︰長子之樗、二子之楨、三子之楩、四子之楠、五子之楷、六子之櫹、七子之槐、八子之桐、九子之機、十子之楀。衍生十房子孫。

開始時是每房按照排次,在村內對着前面的水塘各建一舍,互有隔隙,演變成巷,而後代人則在其父屋後添建新舍,是屋連屋,這種格式,遍及全村。久而久之,便成特色。長房的巷與屋,是在村的最前面;越是排後的弟弟輩,越排在村的最尾段。我是第八子的下延。亦是書味最重一支。主要因為這一房一開始便有(陳之桐第四子)陳司於嘉慶壬戍年(1802年)舉進士,特授為廉州府教授。還有,其弟陳司炳(陳之桐第五子)也文釆出眾,他是舉人,其後於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我家房舍是近村尾。槎洲村全村有逾百屋舍,在我輩時已經不再增建。早在十年之前,我曾回村一遊,發覺十室九空,因都外移他去。

 

 三、老鼠偷蛋,與官無緣

 

三世祖第八房始祖是陳之桐。他之所以特出是有子中進士。那是發生在清嘉慶年間的事。那是他的第四子名叫陳司。他被譽為清代新寧唯一的進士。

  陳司在族內,不以詩文留名。除了上述“功名”,他有一個“掌故”,戲曰:“因見老鼠偷蛋,從此與官無緣。”整個事件是這樣的他賜官後,本擬起程。無奈在此之前,發生一宗小事。他屋內出現每天早上新鮮雞蛋被偷的事情。其妻歸罪婢女。婢女捱打認罪。但是,連續天天發生,婢女天天捱打,招認如常,責打了事。一天,這位進士夜讀未眠,聞廚房有怪異之聲,往察,見兩只老鼠合起來偷了母雞剛下的新鮮蛋離開雞窩。一鼠四肢朝天抱蛋,一鼠拖其尾而運走。早上起來,其妻責婢如故,婢亦直認捱打。之後他阻止了這種責罰。並告其妻夜間所見。也因如此,他對世間事的冤枉不平,公正難判,從而有所領悟。他認為無法做一名真正的父母官。因為總有真相難辨。之後他除了取消赴任的決定,還要子孫切記別去當官,最好在家耕讀,只可做個名士。他則終生未曾赴任。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上圖:槎洲村三世第八房陳之桐(陽陳公)在村內的祠堂。

 

  另外他還有一則怪事件,是曾在不知不覺中吃墨。據說,端午前後,婢女給他端來粽子,並用碟盛了些砂糖。稍後回去收拾,卻見砂糖仍在,粽子吃了,滿嘴是墨。可想而知,他是把粽子點墨作糖吞下肚。讀書人的墨硯總在桌上。也顯得他其實是太專注。我小時家人說“吃墨聰明,原來如此。”信不信由你。

   陳司因喜水,其後築舍村尾,地近池塘,至今尚在,它仍歸為我家產業,不過幾十年沒人住。空置如舊,青苔處處。正如功名過去,四壁只剩蕭條。

 

  四、天申還願,架橋鋪路

 

  陳天申是我村內人中首位在美國發跡歸僑。他的回鄉,適逢其會,那也正是廣東七十二縣陳氏合資重建清遠縣天塘山陳鳳台墓之際,他的參與,包括捐款,不但使“父子解元陳遇夫、陳瀚”二人的名字被刻在墓前豎立的四枝石柱華筆其中之一上面。這也使人間接相信,朗美一族是陳鳳台子孫的另一件或是錯覺證據。在這期間,在廣州同時由這群人合資建成廣州陳家祠內,供有父子解元牌位,及這位捐款人父親牌位,諱醴圃號玉瓚,曾誥封六品儒林郎;陳天申是他第五子,諱錫鴻,號樹芬,又名天申,他是槎洲村的下延第七代人,亦屬八房。

  據有關的記載,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並於光緒二十年(1894)落成,它亦名陳家祠,亦是廣東陳姓族人宗祖祠和書院合一

與此同時,陳天申還為陳遇夫再做最後一次木刻印版,在廣州安排印了他的那本“光緒版”《正學續》出版。這書先後共曾印了三次。那些木刻木片,留在廣州廠房,我某次回江門五邑華僑博物館參觀時,該館的副館長曾告訴我,他們搜購了這一批木刻,裝成幾箱,帶我檢看。因未完成整理,故此沒有展出。

他在村內,建醴圃祖祠。我童年時,這祠被選用為村內子弟私塾,我的第一年級是在這裡開始。其後才有伯興小學。那時我已移至香港。不久移美國。

除了施粥及行善事,陳天申以修橋鋪路為族人所稱頌。最為人引為笑談是,他的一個姑姑外嫁某姓某村,他幼年經常喜歡去她那裡玩,唯是所經之途,泥沼爛地無數,他曾許願,一旦有成,定然設法把這條路鋪加石塊,方便易走,大家享用。果然,他回鄉後,就做到了。另有村人告訴我,有些地段鋪上水泥。

據知,陳天申歸鄉後是在香港定居。他的家設在西營盤,有一段長長石級路。童年我在香港曾被帶去家訪。當然已是他的後代人住,這給我留下深印象。

 

 五、伯興興學,子弟免費

 

八房陳伯興,又名陳披荊,是另一位美國晚年回鄉歸僑。他不是回槎洲,他回到香港住。他那一輩,數他最富。據知,他早年在金山拼搏,在三藩市也曾辦報,他不是親自當編輯,只是出資兼當社長。其後,壯志未酬,就返唐山。他收購了我族人中所有廣州愛群大酒店的股份,解放後曾擴充,並改了新名稱,就在珠江江畔,地近珠江大橋。但他仍控一定股權。他把每年所得,撥給槎洲辦學,也是希望“既是書香門第,人人應可上學。”我村伯興小學,就是這樣形成。但我上次回槎洲,被告之它已辦停,不是缺經費,竟是缺學童。這亦反映了我村十房人如今已多數外移了。他們的去處是除了香港就是美國和加拿大。而在美國,我村族人以住三藩市及紐約最多,後者則與布碌崙區八大道上六村人聚居。

陳伯興在九龍,也建酒店,旺角新雅,是他擇地興建而成,它應是那區域無人不知一座地標。也包括它旁邊那座華樊公寓,也是同一時期他名下的產業。他另有一辦莊,設香港中環中國街,萬宜大廈就在旁邊。那都是上世紀的事。

他的兒孫,美國土生,仍居加州,已傳幾代。不過,他們保持與美西的族人聯絡。比如,當我村歷代下傳的那座御賜舊牌坊在文革時被拆後,是他們出資給槎洲另建一座新的,雖然款式不如前,但這與他們無尤,因為如何設計執行都不是他們的事情。然而,有一點是未來難免,那是他們也將遲早與中華脫勾。

 

      六、往事如煙,外移成習

 

 在我還是童年時候,台山仍是農業社會。人與土地相依為命,這也是數千年困局。所以,族的遷徙,是一大事。我族在一千年間,也不外有四次。那是,由南雄遷石頭,由石頭遷墩頭,由墩頭遷朗美,由朗美遷槎洲,就這四次。自我的一輩起,人的遷徙是平常事,變成久居是鄉。因為我們現今的社會已走上工業文明為主社會,人無需賴土地而存,人可以選擇不下田。這種變化正在深化。

  是以,曾記載一族來龍去脈的人事細節,在中國改制後基本上也停止運作。我村《槎洲族譜》,至我“計三十代”,那是由陳猷至筆者為止。依朗美排輩聯,我算是“國”字輩(學宜宗孔孟,華「國」以文章);依槎洲自撰聯,我排在“皆”字輩(玉樹成林「皆」秀發)。有多少人仍在用且不談。我還是回來講這本族譜。我以前已講過,因我祖父陳成烈是槎洲村最後一任傳統式村長,所以,村內那時那本代代下傳族譜歸他管理,他逝世後他的當年秘書移民帶到紐約,吾兄(長子長孫,對此着意)複印一份傳我,並囑我設法向外傳,讓族人後人能看到。皆因我是辦報兼搞影藝,工作接觸面比較上方便。我是先把它們發放到我“博客”,輾轉出現在陳氏宗親“鳳台”網,無他,這也是完成吾兄對族譜的心頭結。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上圖:筆者祖父陈成烈、祖母廖春娣遗照。他是槎洲村最後一任傳統式村長,我發放到網上的《槎洲族譜》是他任內承傳下來的版本。


 看來,我村後人移離已似定局,我無法想像何時有回流;故此,“槎洲族譜”如何繼續,應是我村後人自發的事,也是朗美各支後續的事。過去源流,各支共享,今後如何,各自努力。往事如煙有之,往事不忘更好,我只做我能做。

 

七、牌坊再建,毋忘祖根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上圖:舊時清代御賜村前入口牌坊。


下圖:文革後新建的村前入口牌坊。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下圖:台山六村槎洲村及村前父子解元牌坊2020年重建面貌

陳天璇: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槎洲因為出了父子解元,在清代有一座御賜牌坊。代代小心維持,直至我童年期。我曾經這樣描述過我村槎洲:“山六村槎洲村村口前原有一座石建牌坊。那舊照片是者的二叔父陳百昌先生提供。據他記憶,該牌坊前面的左右石柱刻有對聯,原文曾是:「嶺嵩著賢聖訪道尋詩門戶在,槎洲垂雅範言坊行表典型留。」兩旁橫幅,右方是「父子解元」,左方是「兄弟科甲」。中央橫幅,四個大字「祟祀鄉賢」。村前有一小溪由東向西繞流,人過石橋,直達牌坊。村的最右邊原本是醴圃祖祠,解放前後曾以此辦伯興小學。村內有逾百戶人家,戶戶毗鄰,成十多巷,村前那一大片空地,慣稱「塘基」,皆因溪內築有漁塘長與村齊。漁塘面積頗大,端午可賽龍舟。村後是一排排竹林,慣稱「竹基」,它大致上為整個村圍籬設護。擇地建房開族的老解元陳遇夫(交甫)墓是在村的西北角上。另外,村尾亦有一道石橋,過溪後通往農地的。又據槎洲父老相告,此牌坊文革時拆除;部份石塊多被拋下漁塘,有一塊奠基石到了美國。”這亦預示以後要重建。

 舊年,我接到紐約槎洲族人發來我一幅照片,那是“槎洲村前那座牌坊複制重建”完成。據知,是海外的槎洲子孫,包括身處港澳、美國及加拿大各地的族人們踴躍捐款,交由仍在中國台山舊地村人,精心設計,仿舊添新,再現村前。看圖,它同時在進村的石橋前,豎了一塊上刻“槎洲”紅色兩字大石,憶祖心切, 胸懷老家,是眾人對祖先血緣與中華文化的念念不忘。我相信外移後的下一代定將對此淡化,但若只要記得祖宗,回溯覓源亦仍有據,這也是我撰文寄願。

 槎洲十世裔孫陳天璇 識(美國松石居書坊,2022年1月28日)

【内容导航】
第1页:作者的话 第2页:前言
第3页:一、先談陳猷遷徙年推前的因果變奏 第4页:二、縱談陳巧與石頭譜內相關的人事
第5页:三、追探陳有志與墩頭譜乃六村起源 第6页:四、細說陳元康與朗美祖輩歷代遺事
第7页:五、回憶槎洲村於浮光掠影中的掌故 第8页:結論:願陳猷一族與鳳台一族各自揚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热门评论
李慧珊 发表于 2024-1-7 10:15:11
我从夫家那儿得到了一本蛮完善的族谱,因为夫家从爷爷那辈已侨居海外 - - 马来西亚。
从族谱记载,始祖考諱猷字宣号南乔翁。
爷爷已是第二十世祖 - - 諱树广字孟鸿号建猷翁,乃孔镗翁之第七子宗焯翁孙维秀翁曾孙松学翁之元孙。

在这儿似乎有读到些与夫家族谱有关联的人名,如果本文作者陈天璇读到此留言,请和我联系。

联系方式 :电邮 - -> waisunlee161@gmail.com
匿名 发表于 2022-2-11 14:19:46
陈白沙支系从不认可属凤台支系,《陽春春城陳氏族譜》乱攀附!判乡(世兴),判卿(世道)兄弟从南雄卜居冈州(新会),生于宋。
匿名 发表于 2022-11-24 11:49:43
23岁代距有点太快了,要考虑到并不是代代长子,而且第一胎也可能生女,28岁左右平均一代合理点,所以有志公出生年应该在1230左右

三合玉怀陈经纬
陳天璇 发表于 2022-3-8 2:18:59
依族譜載,陳白沙與我族第十四世陳璉交往,同是明代代宗時人,陳白沙為我族寫了排輩對聯,也是實實在在的事。沒有人要否認的事。《陽春春城陳氏族譜》所列世次,是否為陳鳳台一族接受那是汝等之間的事。但若然從陳謨、陳判卿與陳獻章的譜內世次關係來回數,那是七代;從陳猷世次向下延七代,就只到陳七一。由此另證這支出自「陳謨」新會陳氏,充其量於咸淳末世時期(1272-1273)遷出南雄。可另證,陳猷與陳宣非同期人。
匿名 发表于 2022-2-28 13:00:56
不是我把判卿與「世道」等同)。"判乡(世兴)、判卿兄弟从南雄卜居冈州(新会),判卿迁居石头",是陈白沙世系的记载。
陳天璇 发表于 2022-2-28 1:32:21
我認為匿名的「論述」(把判卿與「世道」等同)是「錯」。因陳世道是與羅貴等97戶自南雄遷出,那是南宋紹興元年。從中國史去推斷“年代不靠譜”。只是匿名宗親拼揍。即便陳白沙不「屬於」鳳台世系,這位判卿既是“从南雄卜居冈州(新会)”的《陽春春城陳氏族譜》一員,依據該譜世次“陳輝、陳謨、文詵、判卿、東源、渭川、渠芸、獻章”,陳白沙就「應與」陳七一(元時代人)是「同輩」,又豈能與“陳璉”明代代宗時人有交往?
匿名 发表于 2022-2-11 14:31:31
若陈白沙支系属凤台,陈白沙当年就不会写"吾庐依外海,分派自南雄"。
匿名 发表于 2022-2-11 14:38:56
陈白沙在明朝已扬名于世,若属凤台支系,江门地区的凤台各房族谱都会有记载了,陈白沙支系族谱更不可能只字不提凤台先祖!
匿名 发表于 2022-2-11 14:42:43
多些了解白沙支系资料。
陳天璇 发表于 2022-2-12 6:55:58
再舉一例,陳鳳台網另有“陽春《春城颍川族譜》 ”一文,內中介紹,陳判卿於咸淳八、九年(1272-73)因避胡妃亂,而遷離南雄至新會外海。這無疑說這位陳謨的「孫」(因判卿是文詵之子),是那時候才遷出南雄到新會。這倒是証明了鳳台一族,是因咸淳八年逃避胡妃之亂才離南雄,而我在較早前已經論證陳猷為何是在紹興元年遷出南雄落戶新會。這兩次不同的遷徙也就是陳猷與鳳台一族不同的另一項證據。彼此前後相隔141年!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6)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6 楼
李慧珊 发表于 2024-1-7 10:15:11
我从夫家那儿得到了一本蛮完善的族谱,因为夫家从爷爷那辈已侨居海外 - - 马来西亚。
从族谱记载,始祖考諱猷字宣号南乔翁。
爷爷已是第二十世祖 - - 諱树广字孟鸿号建猷翁,乃孔镗翁之第七子宗焯翁孙维秀翁曾孙松学翁之元孙。

在这儿似乎有读到些与夫家族谱有关联的人名,如果本文作者陈天璇读到此留言,请和我联系。

联系方式 :电邮 - -> waisunlee161@gmail.com
第 1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11-24 11:49:43
23岁代距有点太快了,要考虑到并不是代代长子,而且第一胎也可能生女,28岁左右平均一代合理点,所以有志公出生年应该在1230左右

三合玉怀陈经纬
第 14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2-3-8 2:18:59
依族譜載,陳白沙與我族第十四世陳璉交往,同是明代代宗時人,陳白沙為我族寫了排輩對聯,也是實實在在的事。沒有人要否認的事。《陽春春城陳氏族譜》所列世次,是否為陳鳳台一族接受那是汝等之間的事。但若然從陳謨、陳判卿與陳獻章的譜內世次關係來回數,那是七代;從陳猷世次向下延七代,就只到陳七一。由此另證這支出自「陳謨」新會陳氏,充其量於咸淳末世時期(1272-1273)遷出南雄。可另證,陳猷與陳宣非同期人。
第 1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2-28 13:00:56
回复 陳天璇 的评论
我認為匿名的「論述」(把判卿與「世道」等同)是「錯」。因陳世道是與羅貴等97戶自南雄遷出,那是南宋紹興元年。從中國史去推斷“年代不靠譜”。只是匿名宗親拼揍。即便陳白沙不「屬於」鳳台世系,這位判卿既是“从南雄卜居冈州(新会)”的《陽春春城陳氏族譜》一員,依據該譜世次“陳輝、陳謨、文詵、判卿、東源、渭川、渠芸、獻章”,陳白沙就「應與」陳七一(元時代人)是「同輩」,又豈能與“陳璉”明代代宗時人有交往?
不是我把判卿與「世道」等同)。"判乡(世兴)、判卿兄弟从南雄卜居冈州(新会),判卿迁居石头",是陈白沙世系的记载。
第 12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2-2-28 1:32:21
我認為匿名的「論述」(把判卿與「世道」等同)是「錯」。因陳世道是與羅貴等97戶自南雄遷出,那是南宋紹興元年。從中國史去推斷“年代不靠譜”。只是匿名宗親拼揍。即便陳白沙不「屬於」鳳台世系,這位判卿既是“从南雄卜居冈州(新会)”的《陽春春城陳氏族譜》一員,依據該譜世次“陳輝、陳謨、文詵、判卿、東源、渭川、渠芸、獻章”,陳白沙就「應與」陳七一(元時代人)是「同輩」,又豈能與“陳璉”明代代宗時人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