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倡建陈家祠的绅耆陈兰彬

[日期:2022-11-06]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陈立明(美) [字体: ]

    在广东省清远市蒙里驿冠军山(今称天塘山),有一座硕果仅存的宋墓,就是陈凤台墓。墓前竖有四支华表,刻有自清道光至光绪四朝受朝廷钦点的显赫官员名单共十二人,名列第二位的就是陈兰彬。

    陈兰彬(1818~1895),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县黄坡人。吴川县在清道光年间出了一位状元,就是林召棠。林召棠比陈兰彬年长三十二岁,他是吴川县吴阳镇霞村人,霞村与兰彬的故乡黄坡村相距不远。陈兰彬是状元林召棠的晚辈,但却结下忘年之交,经常有诗书往来。林召棠曾赠陈兰彬两副对联,以勉励他刻苦学习。其一云:“欲就功名须立品;能明理义即端仁”。大意是说,你想要在功名有所建树,必须从品德修养做起。只有明白儒家经典的义理,才能够把仁这一道德规范摆正。与林召棠同时人的金缨,著有一本《格言联壁》,就提出“人以品为重,品以行为主”。与林召棠的“立品”、“端仁”说不谋而合。

    林召棠还写给陈兰彬另一对联云:“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刻苦功夫”。大意是说:要观察天地万物,把它们弄得一清二楚,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习圣贤的刻苦用功的学习精神。据说,孔子为了研究《易经》,曾读到“书编三绝”。孔子的时代还没有纸,用牛皮绳把竹简穿起来,然后捲成一卷。现在称书有多少卷,就是渊源于此。由于翻读的次数多不胜数,牛皮绳都断了多次。林召棠用圣贤的刻苦用功精神,勉励陈兰彬好好学习,下苦功夫。

    为了试一试陈兰彬的作对水平,林召棠出了上联:“一树二枝千块叶”,陈兰彬马上对上“千花万朵一条头”。林召棠看后大为赞赏,认为将来必有所建树。上述对联墨迹,还保留在二人故乡,传为佳话。在林召棠的勉励下,陈兰彬学业大进,于清咸丰三年(1853)中进士,赐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编修,调任刑部主事。清咸丰十一年(1872),陈兰彬奉命率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到美国留学。此后,又有三批,一共有一百二十名。这些留学生有詹天佑和唐绍仪等,前者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铁道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后者成为民国初年著名外交家。陈兰彬对培养中国近代建设人才,是有贡献的。

    清咸丰十二年(1873),陈兰彬奉旨往西班牙殖民地古巴查办华工事务。他一到古巴,先后会见古巴将军,哈瓦那总督与古巴殖民地委员,并分别拜访英、法、俄、美、德、瑞典、挪威、丹麦、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和意大利领事,申明此行是调查旅居古巴华工的真实情况,希望得到各国驻古巴领事馆和古巴殖民地当格的支持。经过三个月马不停蹄的仔细调查,掌握了大量华工在古巴的悲惨遭遇,包括 1176 名华工的自述资料,还有 1665 人签名的禀帖 85 份。这完全是真实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用血泪控诉了华工在古巴的悲惨遭遇,用铁的事实证明他们是受骗而充当苦力到古巴的,他们在古巴受到惨无人道的非人遭遇,历年来“各处打死、伤死、缢死、刎死、服毒死、投水死、投糖锅死者累累不绝”。这份报告呈报总理事务衙门。后来,美国在华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根据这份报告,写了《中西闻见录》一书,举世哗然。广州又根据这一报告,写成《生地狱图说》,公诸于世,使华工在古巴受迫害的悲惨遭遇,大白于天下。从此事可见陈兰彬对华工在古巴的惨状,是深表同情的。

    清光绪元年(1875),陈兰彬奉命出使美、西班牙、秘鲁三国大臣(公使),以容闳为帮办。陈兰彬出任公使的任务,主要是保护在古巴的华工权益。经过多方交涉,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西班牙殖民当局同意就古巴华工问题进行和谈。光绪三年(1877),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了《古巴华工条款》,对保护古巴华工合法权益作了详尽的规定,使华工在古巴的处境有所改善。

    清光绪四年(1878),陈兰彬建议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总领事馆,以保护华侨合法权益。光绪七年(1881),陈兰彬任满回国,赏二品顶戴,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翌年,擢左副都御史。同年,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相当于外交部长),兼署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清光绪十年(1884)辞官回乡,主讲高文书院。

    在倡建陈家祠的绅耆名册中,陈兰彬名列第十九位。陈兰彬在广东绅耆中品级最高,为什么屈居第十九位呢?引起后人许多猜测,甚至人有据此否认陈兰彬在倡建陈家祠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这份名册,可能是以排名不分先后,倡建人陈瑞南是商人出身,对官品名份不那么重视,因在广州建祠,认为应推重当地绅耆,更有号召力,又名称书院,当推选在广州书院界的名人,结果,陈昌潮(在名册中否书为朝,今订正)排第一,因他是番禺人,属广州绅耆,又因为他当过越华书院监,是广州书院界的名流。故以他排在第一名。排在第二位是陈宗询,他是广东近代名儒陈沣的儿子,陈沣是番禺人,他的儿子也属广州当地绅耆。要者,陈瑞南在祖籍主持建祠时,曾请陈沣撰书碑铭。陈沣是广东近代著名书法家,康有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书法“雄骏”。(马宗霍辑《书林藻鑑》第 438 页)由于兴建陈家祠时陈沣已逝世,故仍以他的儿子名列第二。这二人若以官品而论,均在陈兰彬之下,但却在绅耆名录中名列前矛。但是,我们绝不能以排名滞后而否定陈兰彬在修建陈家祠中的作用。如征地问题,由于有了他和陈伯陶二巨绅出面,才克服了不少困难。在陈家祠竣工后,他与其他绅耆一道倡导到清远天塘山祭拜并重修陈凤台墓,他虽不是陈凤台的后裔,却积极倡议和参加这些活动,使修墓工程顺利完成,这是值得称赞的。当然,他也得到应有的回报,在陈凤台墓前四支华表中,他名列第二位。因华表与祠堂的排名标准不同,华表讲品级祠堂讲辈份。

    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1895 年 1 月),陈兰彬病逝,终年七十七岁。著有《毛诗扎记》、《使美纪略》、《使美百咏》、《泛槎诗草》、《华工修覄》;编纂有《高州府志》、《吴川县志》、《吴川风俗志》、《石城县志》等。这些著作对研究中美关系史和华侨史,具有很高参考价值。他所编纂的地方志,也为后人修订地方志留下了宝贵资料。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陈家祠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22-11-7 16:23:48
陈家祠在1888年发筹建,陈伯陶当时还是举人。他高中探花是光绪十八年壬辰科。筹建时算不上巨绅。另外,在山坟前竖立的功名柱不叫华表,正确叫法为“望柱”。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11-7 16:23:48
陈家祠在1888年发筹建,陈伯陶当时还是举人。他高中探花是光绪十八年壬辰科。筹建时算不上巨绅。另外,在山坟前竖立的功名柱不叫华表,正确叫法为“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