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陈解元牌坊

[日期:2023-07-28]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陈立明 [字体: ]

 

 

在台山市槎州村陈凤台裔孙陈遇夫的家乡(陈遇夫后来定居槎州),有一个清康熙御赐牌坊。牌坊中书“崇礼乡贤”,右书“父子解元”,左书“兄弟科甲”。“父子解元”就是指陈遇夫,陈瀚父子中解元。“兄弟科甲”,就是指陈司爟、陈司炳兄弟二人,他们是陈遇夫的曾孙,清嘉庆七年1802),陈司爟考取进士,他的弟弟陈司炳,于清嘉庆九年(1804)考取举人,故称“兄弟科甲”。在牌坊中,有副对联,上联为:正学耀南天,史绩汉唐绵道统。“正学耀南天”是说陈遇夫的《正学续》一书,对岭南学术有限大的影响,起了照明和引路的作用。“史绩汉唐绵道统”,是说他通过对汉代以后的儒学传承进行研究,理清了儒学道统发展的历史。

什么叫做“正学”?原来在西汉的时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遂称儒学为“正学”,儒学以外的学说叫“曲学”,目为异说和异端。所以,“正学”就是指符合正统道学的学术,即儒术。司马迁《史记·辕固生传》云:“固这徵也,薛人公孙弘亦徵,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何世”。大意是说,辕固生与公孙弘二人,同时被朝廷征用。

公孙弘侧目望着辕固生。辕固生说:“公孙先生,你以正学的观点来发言,而从来不以异说,哗众取宠”。宋朝著名儒家学者,把他阐明儒家学说的一部著作,就称为《正学编》。

明朝初年著名儒家学者方孝孺,把自己的室名称为“正学”。他以正学为标榜,甚至为了正学,不惜牺牲生命。明惠帝许多诏书,都是方孝孺起草的。

燕王朱棣废明惠帝,自立为“明成祖,命方孝孺为他写一份登极诏书,方孝孺认为朱棣废惠帝自立,不符合正统,拒绝执笔,结果不仅自己被杀,还株连九族。可见在方孝孺的心目中,维护正学比维护生命还重要呢。

清初台山出了一位解元,名叫陈遇夫,他著林伯桐,他最重视整理陈遇夫的著作。陈遇夫《涉需堂集》,就是由他整理刊刻成书。他在序言中说:所撰《正续学》诸书,早已行世,上下千古,附以论辩,尽而有余,久而更新。对《正学续》这部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下联为:纶音承北朔,杞崇郡邑沐恩光。“纶音承北朔”中的“纶音”是指皇帝的诏书,这诏书是从北方传来的,故“承北朔”,“杞崇郡邑沐恩光”是更为崇高,并把皇恩泽及全县,增添了光彩。

牌坊的背面又书,岭高著贤声,访道寻书门户。槎州垂雅范,言访行表典型留。上联“岭高著贤声”,是说岭南虽受高岭阻隔,但由于出了陈遇夫父子解元,而名声大著,他们父子潜心研究儒家道学,刻苦研究经书,他们的门户就在这里。“槎州垂雅范”,是说我们这个槎州乡村,本来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由于出了父子解元,而留下了文雅的风范。“言坊”的“坊”,是古代制造器皿的土模,引申为样板,“言坊”是说他们父子的言论都留下了正面的样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正能量。“行表”是说他们行为都可以做为表率,做正面的典型代表,故称“言坊行表典型留”。

这两副对联,对仗工整,含意深远,内容丰富,耐人寻味,当是自撰联的名家高手之作。

三藩市 陈立明

20023 年 7 月 5 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陈立明 
热门评论
陳天璇 发表于 2023-8-29 5:35:10
很可能是,沒有其他同宗像我這樣仔細地看有關“槎洲村”及“陳遇夫”的壇上「介紹」。又我,在發覺“與所知不符”時總喜歡出來講話。據知三藩市如今應有好幾百槎洲村後人,他們清楚,這座村前“御賜牌坊”,理應不是“清康熙”時初建。不錯,“父子解元”是康熙時中舉,但,另一句“兄弟科甲”,是清嘉慶時出現的,是指“陳司爟”及“陳司炳”的功名。所以,能用上“兄弟科甲”就只能在“嘉慶”時才成為事實。圖中牌坊是重建版。
匿名 发表于 2023-7-31 12:15:56
可怜陈遇夫的始祖陈猷被某些人改为陈宣!
陈经纬 发表于 2023-9-4 7:40:18
我外父告诉过我:

父解元子解元,父子解元朗美陈;
父百岁子百岁,父子百岁长沙谭。
陳天璇 发表于 2023-8-29 5:37:44
還有,中間橫幅,是“祟「祀」鄉賢”,並不是“祟禮鄉賢”;對聯嘛,介紹文中有一句缺寫一個“在”字,是“嶺嵩著賢聲,訪道尋書門戶「在」。槎州垂雅範,言訪行表典型留。”才算工整。另外,牌坊前有一道石橋;如今的重修版,在橋前右側添加了一塊刻有“槎洲”兩字巨石。原來的牌坊在文革時被拆掉。80年代曾另興建一座水泥拱門式“槎洲村”牌坊。陳立明君這篇介紹文,還有一句“他著林伯桐”,想是“筆誤”,上下文接不上。
陳天璇 发表于 2023-8-29 8:00:39
讓我同時講我所知,《正學續》是獨立的版本,它早在清康熙壬寅年已木刻成書了,當朝大儒陳世倌曾為它寫序,並蓋章紀實。第二次木刻版是在道光戊申年,由族人陳葆常督印。第三次木刻版是在光緒廿四年,由七世孫美國歸僑陳天申出資,有線裝本現存藏香港大學。《正學續》共分四卷(辰、宿、列、張),它絕對不是附編在《涉需堂文詩集》之內。現代排字標點本有商務(1935年)及(中華1985年)兩個版本,均為上下冊。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5)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5 楼
陈经纬 发表于 2023-9-4 7:40:18
我外父告诉过我:

父解元子解元,父子解元朗美陈;
父百岁子百岁,父子百岁长沙谭。
第 4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3-8-29 5:35:10
很可能是,沒有其他同宗像我這樣仔細地看有關“槎洲村”及“陳遇夫”的壇上「介紹」。又我,在發覺“與所知不符”時總喜歡出來講話。據知三藩市如今應有好幾百槎洲村後人,他們清楚,這座村前“御賜牌坊”,理應不是“清康熙”時初建。不錯,“父子解元”是康熙時中舉,但,另一句“兄弟科甲”,是清嘉慶時出現的,是指“陳司爟”及“陳司炳”的功名。所以,能用上“兄弟科甲”就只能在“嘉慶”時才成為事實。圖中牌坊是重建版。
第 3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3-8-29 5:37:44
還有,中間橫幅,是“祟「祀」鄉賢”,並不是“祟禮鄉賢”;對聯嘛,介紹文中有一句缺寫一個“在”字,是“嶺嵩著賢聲,訪道尋書門戶「在」。槎州垂雅範,言訪行表典型留。”才算工整。另外,牌坊前有一道石橋;如今的重修版,在橋前右側添加了一塊刻有“槎洲”兩字巨石。原來的牌坊在文革時被拆掉。80年代曾另興建一座水泥拱門式“槎洲村”牌坊。陳立明君這篇介紹文,還有一句“他著林伯桐”,想是“筆誤”,上下文接不上。
第 2 楼
陳天璇 发表于 2023-8-29 8:00:39
讓我同時講我所知,《正學續》是獨立的版本,它早在清康熙壬寅年已木刻成書了,當朝大儒陳世倌曾為它寫序,並蓋章紀實。第二次木刻版是在道光戊申年,由族人陳葆常督印。第三次木刻版是在光緒廿四年,由七世孫美國歸僑陳天申出資,有線裝本現存藏香港大學。《正學續》共分四卷(辰、宿、列、張),它絕對不是附編在《涉需堂文詩集》之內。現代排字標點本有商務(1935年)及(中華1985年)兩個版本,均為上下冊。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7-31 12:15:56
可怜陈遇夫的始祖陈猷被某些人改为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