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清新县境内有一座大山,龙颈镇石坎地区的村民称为“望军山”,东部的禾云镇沙河村民却称为“天堂山”或“天塘山”,至今仍留下许多遗迹、民俗和传奇故事。在明朝时,清远滨江地区是瑶胞的聚居地,立有400多峒瑶寨,人口数十万。当地首领曾以望军山为中心割据独立,朝廷出动十多万大军,在这一带展开大战,镇压了起义军,留下了今天的望军山坭城遗址。
探访古城遗址
五百年前,滨江瑶胞聚居中心望军山坭城,写尽当地居民的繁华与风流。为了探寻当年望军山的秘密,笔者深入石坎山区,爬山涉水,终于登上了海拔900多米的望军山坭城顶峰。
坭城位于望军山城门西面,左有狮子岭,右有岗旁岭,三个山岭成“品”字形,互为倚靠,山腰挖有环形战壕,布置了擂木滚石,防守严密,易守难攻。即使是今天,在行进途中也可以感觉到一股肃杀的气氛扑面而来。
站在城门遗址鸟瞰山下,整个石坎圩一览无遗,方圆数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已种满了果树和丰产林。四个多世纪前的那场血战,交战双方战士的血肉之躯早已化作泥土长眠于地下,只有当村民偶尔从地下翻出一些刀枪剑戟的残骸时,才会令人想起这里曾经是一个杀得天昏地暗的古战场。
在整个望军山地区,随处可以发现瑶胞先民曾经居住过的遗迹。当然,最有力的证据还是望军山上的古城墙、古城门、石屋、石窝等遗址。据当地居民介绍,望军山上瑶胞的石头房子遗址不少,石屋和石屋之间还有坚固的围墙相连,这是瑶胞用来抵御外敌和野兽入侵用的“防御工事”,从外观上来看,这些房基全部是用石块筑成。
坭城四面高山环拱,明代时的瑶寨沿山坡叠建而上,一排紧接一排,环绕在坭城的四周,有如众星捧月。随着瑶胞在当地的不断进发展壮大,渐渐分散到较远的山岭,形成了以望军山坭城为中心的“石坎72峒”格局。
瑶汉一家亲
相传,明朝初年,望军山上有三千多瑶胞居住,他们在望军山筑城而居,靠耕田打猎,自给自足。而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迁。他们聚居望军山下的桂湖地区,开荒垦地,过着农耕生活。他们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农耕技术带进当时仍属南蛮之地的清远,他们与当地瑶胞和睦相处,逐渐形成了村落。至今,清新县沙河桂湖村仍被认为是清新客家人的发祥地。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是望军山瑶胞纪念祖先盘王的最重大的传统节日,瑶胞以“耍歌堂”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表演充满神奇色彩和民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并邀请山下的客家人族长及年青后生上山与瑶胞狂欢,久而久之,客家人也接受了瑶胞这一传统节日。
瑶胞们始终铭记祖寨坭城,经常回来祭祖祈福,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耍歌堂”和祭祖祭神活动,并邀请山下的客家人前来观摩。于是慢慢地形成了今天当地客家人的祈福节,并与瑶胞的盘王节选在了同一天。近年来,望军山下的客家人自发地组织举办了“客家风情节”,与连南的“盘王节”同步进行,使许多濒临消失的风俗艺术得以重见天日。
望军山血战
为防备官府和山贼的骚扰,瑶胞在明朝时便在望军山顶修筑了10多里的城墙,还修建了三个城门:石岗城门、风门坳城门和望军山城门。许多人不禁要问,昔日望军山人声鼎沸,今天却为何少见瑶胞的踪影?翻开历史,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场血战,使这里发生了一场剧变。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清远当地山民首领冯天恩、陈世豪、李汝端揭杆起义,自号“应天承运都元帅中山王”,陈汝高、李子厚、罗国相等为破阵先锋,大罗山酋长莫天亮、邓祖胜等为公侯将军,在今天的滨江地区建立一个割据政权。
明王朝闻讯后,立即调兵镇压。靖远伯王瑾率8万大军,广西令钟坤秀统3万官兵,广东令邹继芳统4万官兵,15万官兵从四会、怀集、秦皇山三路进发,向滨江地区进攻。官军以白日晟为先锋,由迳口水道进入,依次击破瑶胞的沿江水寨,以及河洞、南冲、白石潭、天堂山等陆地据点,最后云集石坎,对瑶胞“首府”望军山坭城发起了总攻。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最终官军获胜,瑶胞起义战士几乎全部战死。
官军先锋白日晟以军功升任清远卫镇抚兼清远抚瑶把总,办理善后。白日晟上奏朝廷,提议割四会北部和清远西部之地设立新县治,嘉靖三十八年(1560年)朝廷核准同意,赐名“广宁”,形成了今天的广宁县。
史海遗珠
历史名人陈凤台
望军山,海拔1000多米,面积约40平方公里,横跨沙河、浸潭、石坎等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抗元名将陈凤台墓,位于望军山上古庙后,墓前方约100米处有一个面积近百平方米的浅水塘(当地人称为状元湖),塘前两侧各立大小相同的石柱华表两条,左边两条刻有立石人的姓名、科举官衔,右边两条均刻上“光绪二十年重建”字样。
陈凤台自葬在望军山后,数百年来不断有后人前来重修,最大规模的一次要数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此前的光绪十八年,陈凤台族人陈伯陶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陈氏族人为了光宗耀祖,经广州陈家祠理事会研究,决定集资重修望军山陈凤台祖墓,经过两年的筹备、建造,陈凤台墓修葺一新。
光绪二十年的望军山祭祖典礼,是散居各地的陈氏族人的最后一次聚会。此后甲午战争骤起,黄海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加上广州陈家祠落成,望军山陈氏祖墓从此变得寂寞、荒芜。
山界纷争起波澜
民国十三年(1924年),滨江有一大地主为了独霸望军山的几条村庄,声称其拥有望军山的山权,清新沙河当地村民推举郑嗣通为代表,向民国清远县公署提起诉讼,引发了当地历史上有名的“山界之争”。
郑嗣通称:“岐塘堡(今清新县沙河境内)黄泥坑各村的郑、陈、赖、丘、温、邓、曾、苏、林等诸姓共有一千多人,世居此地,山腰上有各姓的祖宗灵墓,各村就近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以此为生,各姓住耕均有百多年,理所当然拥有山权,岂可被他人横来争夺。”
此案惊动了民国广东省政府,省长杨令行火速到清远审理,为了谨慎处理,杨省长令勘测委员绘图核实,还亲自到望军山察看地形,得知黄泥坑各村诸姓住耕有百余年之久,都是分租种植,向无地主批租。离望军山最高峰有十里之遥的黄泥坑,与声称拥有山权的大地主相距甚远,两地绝不相属,因为坑内大部分地方的林木,历来系山民自种自管自收。因此,杨令行省长判郑嗣通胜诉“黄泥坑方圆十五里的官府荒地归该地山民耕种,别人不得觊觎和滋生事端。”
由于省长亲自审案,清远县长赵宝贤轻松了许多,于是在1924年11月16日签发告示,并明确了黄泥坑诸姓的山界。至此,一宗几乎酿成宗族械斗的山权纷争案,终于化干戈为玉帛,黄泥坑各村村民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平静生活。
红色对联闪光芒
解放战争时期,粤桂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梁嘉、副司令员马奔、三团团长苏陶在秦皇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成立清远县委指挥机关,狠狠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保障供给,司令部特别派遣廖四为筹粮小分队队长,进驻望军山,一边开辟革命根据地,一边为纵队筹集粮食。望军山山道崎岖,易守难攻,小分队以山上古庙为据点,逐步向山下各村寨渗透,发展地下组织,策反敌伪人员,将所筹之粮搬到古庙集结,分批送到望军山纵队司令部,供纵队战士食用。
小分队战士以豪迈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为党工作,分队长廖四还为古庙撰写了一副对联:“仙殿有尘风自扫,庙门无锁月常关。”横批:望军山仙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副对联被保留下来,还被当地人民制作成陶瓷片,永久镶嵌在古庙大门之上,铭记游击队战士的功绩。
■亲历民俗
客家祈福会与瑶胞“盘王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清新桂湖客家村民都齐集原瑶胞居住地遗址望军山顶进行祈福集会。其场面盛大,气氛热烈,村民众多,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客家风情画卷。
连续四天的祈福集会,最隆重的是农历十月十六日这一天。而这一天与瑶胞“盘王节”正好是同一天,真正体现了“瑶汉一家亲”。
农历十月十四日,是准备过节的第一天。各个客家村寨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户户晨早即起,家家打扫庭院,贴起大红对联,公布集会名单。晚上,由道士向客家人先祖开坛奏表。“祈福集会”理事人员在坛旁宣读名单,各户代表依次在坛前向先祖默默祈福,祈福活动进行到深夜十二点结束。
农历十月十五日,早上八点,全体祈福人准时“早朝”:神台上摆着“八仙像”、客家先祖像、盘王像、菩萨像等。古代客家人从中原南迁,一路颠沛流漓、历尽劫难,“神仙保佑”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客家人一路迁徙,也没有数典忘祖。几百年来,“祈福集会”如期举行,寄予了客家人丰收后缅怀先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早朝”完毕,全面展现“客家风情”的“狂欢节”开始了:彩旗引路、龙狮开道、锣鼓喧天,客家村民集队巡游,长长的游行队伍举着彩旗、纸牛、纸马、纸羊、纸鸡等,一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晚上,广场草地篝火正旺,传统文艺节目鸣锣开始,各种技艺表演陆续登场:演讲故事、比武招亲、武术散打、医生献艺、经商秘笈、吟诗作对、山歌对唱等,通宵达旦,尽情狂欢。
农历十月十六日才是真正的祈福高潮。活动移师望军山(天堂山)顶,与连南“盘王节”同步进行。笔者随着祈福大军,转过几个山势,经过“石岗城门”,来到望军山(天堂山)顶。在这里,彩旗猎猎,鞭炮声声。
随着客家族长的一声号令,“天堂顶”祈福活动开始了。三个身穿红黄相间道袍的道士,叮叮当当在前面引路,后面跟着一串手捧五谷米盒的祈福群众。道士们摆开阵势,开坛诵经,众人跟着唱和,场面十分庄严肃穆。
“咚咚咚”一阵锣响,只见两位上了年纪的客家壮汉,抬着神龛,龛内端坐着一塑像,这就是客家人心目中“扶危济世”的菩萨。两位壮汉脚步蹒跚,一会前进,一会后退,一会拐左,一会拐右,把客家人南下迁徙途中的艰辛表演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个仪式叫做“过九洲”。
锣鼓响起,龙狮表演开始了。只见四头醒狮,威风凛凛,他们会师“探花堂”,齐贺大丰收。醒狮刚离场,武术表演又拉开帷幕。客家人崇尚武术,既可强身健体,又可抵御外侮,大部分青年都会玩“几路散手”。表演秩序井然地进行:三尖两刃枪、棍术、南拳、咏春拳等,拳拳到位、棍棍准确、枪枪令人胆寒,显示了新一代客家青年气贯长虹的豪迈气概。
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家山歌对唱”。客家人十分喜欢唱歌,歌唱活动浸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恋爱到结婚、从丧葬到祭祀、从待客到劳动,他们均喜欢以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
晚上,篝火正旺。狂欢群众吃完“诸天粥”后,将代表邪恶势力的纸扎“黑面鬼王”押到场地中央,族长历数“黑面鬼王”十大罪状,然后宣判其死刑,立即点火焚烧。人们尽情狂欢。这时迎来祈福节的真正高潮!
第二天早上,杀猪开斋,众人饱食一顿后各奔前程,来年再聚。祈福集会也算落下了帷幕。
栏目题字:陈家记
合办单位:清远市委宣传部
专题策划:雷广财 梁有华
专题统筹:达海军
编辑统筹:蔡秀娟
专题文图:刘俊 高峰 丰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