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阳江人从哪里来?

[日期:2012-06-01] 来源:阳江日报  作者:冯峥 [字体: ]

陈姓

【入阳江时间】宋末
【入阳江始祖】陈淘

【本姓起源】源于姬姓。始祖陈满是舜帝33代孙,受周武王封河南颖川为陈国,以国定姓,开始有陈姓。陈氏宗族原出自河南颖川,辖地许州(许昌)、陈州(淮阳)、汝宁(汝南)、汝州(临海县)、诸州(禹县)、阳武(今兰考)。

【迁徙路径】唐朝,陈元光征福建,部分陈氏人入福建。

宋仁宗时,陈瑚举家迁入福建莆田。唐文宗太和六年,陈叔明12代孙陈旺,迁一支到了江西德安太平乡常里。因陈氏人口太多,宋仁宗下令析迁陈氏宗族3700人,分散到16个省去。南宋时,陈氏官在朝廷很多,部分人又回到江南。当时金国和元军经常骚乱京城,为避战乱而将部分宗亲迁到广东南雄珠玑巷

陈辉娶珠玑巷邝如平之女,生下陈漠、陈渶、陈渲、陈海、陈润、陈淘、陈源共7兄弟,是为入粤始祖。

后来陈润、陈淘、陈源迁往福建。元朝,陈润、陈淘、陈源后代再从莆田迁来广东。

陈淘、陈源迁居吴川市梅录背墙村。陈淘于宋末由吴川振文镇泗岸村再迁阳江,生子陈锦发、陈炎发。先到海陵,后转溪头石港、上洋,最后定居儒洞大村、陈村。

陈锦发子孙定居文口海、大村、边海、后铺、寿场、成尾园等地。

陈炎发子孙定居南洞、河洞、宫坡、蓝田、鸭仔田。

两人子孙分布文口海大村、富坡、兰田、边海、马车、三教、南垌、新圩、寿场、阳春三甲等地。

陈漠原居冈州德行都上冲里(冲沣乡),长子陈文铣迁居阳江,子孙分布江城区、大沟、大朗、埠场、塘角、塘坪、合山、织、书村等地。

陈海居台山市海宴汶村,生子陈梦熊、梦虬、梦蚪、梦鸾。子孙分布恩平、开平、中山等地。后子孙迁居阳江,分布大沟、笏潮、新州、海陵、东平、津浦等地。

明洪武年间,陈策(仲述)由台山汶村到阳江报平定居,长子登乔于顺治4年(1647)迁往塘坪、单步、海库、参洞、白沙镇、岗头园等地。。二子三子后代分别迁居笏朝、北津、大沟、那龙、参洞和海库等地。

另外,阳江陈氏还有3支通过不同渠道进入阳江。

(1)陈应鳌1331年从福建莆田来阳江任南恩学录,任满留居阳江城三铺街。后代迁居南朗、珊美、大朗等地。

(2)陈祚原居福建漳州龙岩县石子江头凉伞树下。其子陈千1465年由福建龙岩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孙子陈万六、陈万七明成化年间迁到阳江太平到阳西塘口,子孙分布大车、水南、和牛角龙、龙贯塘、长田尾、塘口寨、岗底等地。

(3) 陈礼于明朝成化年间迁居织 苦水村,后迁冲口定居。子孙分布在仁和、大朗、朗仔、飞鹅头等地。

(4)陈安居南恩浇洞村,改名陈广七,生七五郎。七五生富四、富五、富九、富十。迁阳江水东泾符头。富四子孙居南闸、富五子孙居北闸。后分白水塘、鹿颈坪、富岗村。

富九、富十两人住阳江阳春。

统计至2000年年底止,陈姓在阳江至今约25万人。

【居住村庄分布】
岗列街道——陈屋园、那洛、大朗
平冈镇——龙塘、垅尾、大堂 
海陵镇——硬路、力岸、草王山村、新楼 
双捷镇——茅田
合山镇——朗尾寨 
东城镇——新村仔、月亮石、报平
北惯镇——四令村、牧湖   
原田畔镇——白石江、凤来坪  
塘坪镇——刘三岗、北甘、参垌村、清水塘、塘表、庙仔坪、西元、牛栏岗 
大八镇——长田岩、山底、南安寨 
雅韶镇——龙湾村、新屋、笏朝、横冲、上海屋、北津 
大沟镇——大沟村、烟楼、华垌、沙冈 
新洲镇——马蹄山、源岭仔 
儒洞镇——三教、福安村、白毛田、蓝田、浦泉、宫坡、大村、手网、田心、龙尾、龙牙坑、寿场圩、 老代村、新村、巴斗村、流坑村、渡头、前步村、书村、老马园、石楼、龙角坡 
织篑镇——大塘尾、牛尾石、苦草
塘口镇——薯地岭、沙秧地、贵塘、大车
溪头镇——红头嘴、木朗
上洋镇——红坎头、沙牛陂、庚山村 
新圩镇——坡苟石、河角、长坑、宅下、河口车、马车
沙扒镇——碗岗
原蒲牌乡——大朗、仁和、大垌、塘底、大环村、牛角坑、田寮垌、胶庠村、冲口

【本姓典故】
1、当年陈家兄弟分别时相约:"畔水而聚,逢冲则止"因此,陈姓人家聚居的地方,地名多有"三点水"边。

2、陈、林、李3姓为阳江人数最多的姓氏,因此阳江俗语云:"陈林李,无处企",意为人很多,连站(企)的地方都没有。

3、"陈田孙于胡夏陆丁袁"都是一家人

陈氏始祖胡公满,公元前1020年封于陈州,胡公满以封地为姓,陈满即陈氏之始祖。

陈完因避祸,逃奔齐国。齐桓公姜小白收留了他,并赐给他田地邑城,陈完感谢齐桓公,指田地改姓为田氏。古音"田"与"陈"音近。

陈完后代陈书(子占),仕齐为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

陈完后代陈遂,因秦始皇灭齐,为避免杀戮,改田姓为王氏。

陈满9代孙,字伯辕,其孙涛涂,以祖父之字"辕"去其"车"旁,改为袁姓。

陈满之次子陈相,相的后裔以始祖之封号"胡"为姓。

夏姓乃陈宣公之后,陈宣公庶子名子夏。其孙征舒,以祖之字"夏"为姓。

陆姓是陈完10世孙齐宣王之子名通,被封平原县陆乡(即今之山东省平原县境内)。其后裔以乡名为姓,改姓为陆。

丁姓原来为孙氏。三国时,吴国将军孙匡犯罪,孙权大怒,不让他姓孙,其后裔遂改姓为丁。

 

 


----------------------------------------------------------------------

编者注:这篇文章有些错误,只可以当作参考。想了解真实的情况,应到当地实地调查考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阳江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2-9-25 11:12:52
文中前面是“元朝,陈润、陈淘、陈源后代再从莆田迁来广东。”而后面又道“陈淘于宋末由吴川振文镇泗岸村再迁阳江,…”时间上自相矛盾,朝代颠倒。
《儒洞陈尝户族谱》(1675年)的记载陈淘家族是因“元兵作乱”为避祸入粤,时间应该是宋末。
匿名 发表于 2012-9-27 15:10:00
“后来陈润、陈淘、陈源迁往福建。元朝,陈润、陈淘、陈源后代再从莆田迁来广东。”有误。按照《儒洞陈尝户族谱》(1675年)的记载分析,只是陈淘一族从莆田入粤,没有陈润、陈源的记载。应该是“后来陈淘返回福建莆田,宋末、陈淘携后代再从莆田迁来广东。”

匿名 发表于 2012-9-25 6:49:16
最后锦发、炎发兄弟两人定居儒洞。没有“陈淘、陈源迁居吴川市梅录背墙村”的记载。
匿名 发表于 2012-9-24 17:28:01
文中“陈淘、陈源迁居吴川市梅录背墙村。陈淘于宋末由吴川振文镇泗岸村再迁阳江,生子陈锦发、陈炎发。先到海陵,后转溪头石港、上洋,最后定居儒洞大村、陈村。”与《儒洞陈尝户族谱》(1675年)的记载不符,据《儒洞陈尝户族谱》(1675年)记载陈淘与二儿子炎发及族人从福建莆田经陆路到阳江海陵,再到溪头经上洋,最后锦发、炎发兄
匿名 发表于 2012-12-8 18:58:23
“陈淘于宋末由吴川振文镇泗岸村再迁阳江,…”在宋末时还没有吴川振文镇泗岸村,该村是在元明期间立村。
匿名 发表于 2020-1-15 11:10:25
冯峥对凤台七子一知半解.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6)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6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0-1-15 11:10:25
冯峥对凤台七子一知半解.
第 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12-8 18:58:23
“陈淘于宋末由吴川振文镇泗岸村再迁阳江,…”在宋末时还没有吴川振文镇泗岸村,该村是在元明期间立村。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9-27 15:10:00
“后来陈润、陈淘、陈源迁往福建。元朝,陈润、陈淘、陈源后代再从莆田迁来广东。”有误。按照《儒洞陈尝户族谱》(1675年)的记载分析,只是陈淘一族从莆田入粤,没有陈润、陈源的记载。应该是“后来陈淘返回福建莆田,宋末、陈淘携后代再从莆田迁来广东。”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9-25 11:12:52
文中前面是“元朝,陈润、陈淘、陈源后代再从莆田迁来广东。”而后面又道“陈淘于宋末由吴川振文镇泗岸村再迁阳江,…”时间上自相矛盾,朝代颠倒。
《儒洞陈尝户族谱》(1675年)的记载陈淘家族是因“元兵作乱”为避祸入粤,时间应该是宋末。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9-25 6:49:16
最后锦发、炎发兄弟两人定居儒洞。没有“陈淘、陈源迁居吴川市梅录背墙村”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