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被遗忘的凌村陈氏宗祠

[日期:2006-08-27] 来源:陈氏宗亲网  作者:陈直顺 [字体: ]
    现在址山凌村后辈只知有宗焕祠、廷辉祠、廷翰祠,却不知凌村小学旧址就是近代的陈氏宗祠。
    祖父陈松嵩(1874年-1955年)续修族谱记录:乾隆十年(1746年)又修宗祠,三十年乙酉(1766年)村首牌坊迁于果基巳位,五十九年甲寅(1795年)十二月廿五上梁创建陈氏大宗祠,立牌坊于祠内;同治八年己巳(1870年)由南边头迁回陈氏祠堂于斌岗里之侧;同治九年八月廿四狂风大作,潦水至宗焕祠三级石面,是时人物犬均受损并跌牌坊;光绪二年(1877年)建廷辉祖祠堂;民国十八年(1929年)迁太祖祠于关帝庙侧兼建学校,连起造入伙四万银圆,至今七十五年。
    宗祠国字大门,气势非凡,别具一格。正面是边长六米的正方形大门,排列六扇巨大的木门,门外两边是高一米,边长六米的方形石砌琴台,两条石柱托住两条精美石雕横梁,门头浮雕双龙吐珠,配以高八十厘米,宽三十厘米的石门槛更显气派。东西两侧及祠后是宽两米的巷,包围着祠堂,叫"清明巷",并开有二对横门进入前厅和中大厅。祠堂的非凡特色是凭借门前宋王赵禺圣旨建的"兄弟忠烈、勤王义士"牌坊而特造。
    宗祠没有牌匾,这是凌村陈氏宗祠另一特别之处。原来是建祠时与伦姓打官司,虽然赢了官司而判决是建学校,所以宗祠门头在二龙吐珠浮雕下,只雕《光远学校》,对联是"光荣校学,远大前程"。原来备好的"陈氏宗祠--陈少白书"的石牌匾只放在祠堂侧关帝庙前,牌坊的后面,没有竖上宗祠,人们叫"光远"而不叫祠堂,解放初叫区"二小",后改称"凌村小学",难怪后辈不知凌村有"陈氏宗祠"。
    后座楼高三层,是宗祠第三个特别之处,新入学孩子爬过高门槛进入前厅,过大天井进中大厅。大厅是由六条坤甸大木柱支托,全坤甸桁角的建筑。拜过先圣孔子牌位,再由大厅两旁入第三进天井,就见到五丈高的宏伟后厅,后厅神台供奉凌村陈氏历代祖先。神台东西两边是三层的近代水泥建筑,二楼有小阳台与后座天井并列,三楼有宽二米的水泥走廊东西相通,叫"老鼠路",密竖着粗大铁枝作南北栏杆,向内望是一排排的祖先神位,向南远望是开平水口镇唐良乡,独具特色的三层后座显示宗祠的庄严肃穆。三楼有个大木箱,珍藏历代相传的宗族物件,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是一个一尺高的铜人,据传是南宋进士、谏议大夫、抗元英雄陈辉(字凤台)第七子陈仁从珠玑巷带来的历史证物,该铜人由陈凤台七个儿子各存一个以留传后世记认。学子拜过圣人拜祖先,有些男孩还到祠堂西面的榄园山拜陈梦吉墓祈求聪明伶俐。
    站在牌坊前,回首童年事,面对面目全非的祠堂旧址,不禁一阵悲凉,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宗祠,仅存后座半边破楼依稀可认,祖传铜人经解放初的凌村乡长手当废铜卖给收购站,后座铁门窗和"老鼠路"的铁栏杆毁于大炼钢铁时;国字大门前厅大中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拆毁,连陈少白笔迹的"陈氏宗祠"石牌匾也碎作石子。在迷雾的回忆中,仿佛听到祖父细语叮嘱--记下凌村旧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9-12-18 12:50:24
凌村祖训载:凌村陈氏太祖起家河南汴梁,初仕钦宗。从祖源上看不应该是陈凤台的后裔。祥兴元年(1278年)陈仁裔孙陈源辅、陈英辅兄弟账粟大宋赵皇于崖山的历史记载,从陈仁到陈源辅、陈英辅是七代,凌村陈仁是不是应该比陈凤台的年纪大很多。
匿名 发表于 2019-12-18 12:58:43
仁兴公古蓬十九世孙陈秉九,在清鸦片战争时任江门守府,顶戴五品。一百五十年前他取回仁兴公新会后裔错接到陈辉的族谱,谱记载:仁生长篆,次洛,三范?长幼次序与古蓬谱一样(缺长子卿)。。今发现的鹤山凌村谱却写成了仁翁生长洛,次篆,三范。因战乱,当时双方宗亲约好核实机会错失,直到六十年代,古蓬派陈荣木等宗亲前往新会大泽派出所寻查,无果而回。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9-12-18 12:50:24
凌村祖训载:凌村陈氏太祖起家河南汴梁,初仕钦宗。从祖源上看不应该是陈凤台的后裔。祥兴元年(1278年)陈仁裔孙陈源辅、陈英辅兄弟账粟大宋赵皇于崖山的历史记载,从陈仁到陈源辅、陈英辅是七代,凌村陈仁是不是应该比陈凤台的年纪大很多。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9-12-18 12:58:43
仁兴公古蓬十九世孙陈秉九,在清鸦片战争时任江门守府,顶戴五品。一百五十年前他取回仁兴公新会后裔错接到陈辉的族谱,谱记载:仁生长篆,次洛,三范?长幼次序与古蓬谱一样(缺长子卿)。。今发现的鹤山凌村谱却写成了仁翁生长洛,次篆,三范。因战乱,当时双方宗亲约好核实机会错失,直到六十年代,古蓬派陈荣木等宗亲前往新会大泽派出所寻查,无果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