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旺冲陈氏家族的来源

[日期:2012-06-02]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段玉文 [字体: ]

  旺冲,这个座落在南海之滨、珠江入海口、崖海岸边的华侨之村,从老祖宗陈晚翁来凤山成家落户,到发展成为一个陈氏村庄,直到现在,已有六百四十多年历史了。几百年来,她背靠风光旖旎、翠绿多姿的凤山,面朝浪涛滚滚、烟波浩淼的崖海,像个美丽的村妇,在眺望着,眺望着那飘泊在外的村乡游子。海风阵阵,岁月滚滚,人世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旺冲也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演绎出了一幕幕动人心魂的历史话剧。
    翻开这旺冲陈氏家族的史册,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旺冲人六百多年来的风雨沧桑、人海猛浪。或许作为一个旺冲人的子孙,你一定能够领悟到祖先们那豁达的心胸和坚韧顽强的精神,你一定会为自己是一个旺冲人的子孙而骄傲。生为斯人,死为斯鬼,你也一定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旺冲陈姓的起源说来话长,据长岗村陈氏族谱(大清光绪十二年版)及旺冲村陈氏族谱(清光绪三十三年版)、《崖西志》和《新会县志》等资料上记载,相传秦朝时期,虞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封于陈地,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郡号颖川郡,即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县。后生厉公,厉生完、让、逊、顺四子。让生涉,涉生邱(讳实,字仲弓,谥文范公),大汉朝守颖川郡。邱生登、跃、翼三子。登守徐州,生觉。觉生叔达、公达、庆儒、庆期、庆国、庆之六子。叔达生洪进。洪进被封岐国公,生瑚、璋、琏、璇四子。瑚仕于宋朝建隆(公元960——962年),被谪官,迁福建漳洲府龙溪县,生烈、汉、隆、绎、旋、东、崇、宗、襄、旭、斌、炳、灌、表、俞十五子。皆仕,宋仁宗(公元1023——1031年)嘉为名臣。烈隐居福州,生圭、金、器、嚣、参、玺、锡、珍、奇九子,圭生吾仁、吾义二子。吾仁生兆,兆为县令尹,生文、纪、纲三子。兆谪官,同男纪贬四川,文皆全族由福建迁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九眼井珠矶巷。
    文生鼎、鼐二子。鼎为河南太守官,生万山、凤山二子。万山生辉、伟二子。辉翁,号风台。宋赐进士第,授谏议大夫。娶妻妾九人,生七子。淑配邝氏是珠矶巷太尹公邝儒平之女,生谟、宣、英、恺四子,皆为宋赐进士。妾侯氏生润、图、仁三子,皆为补庠生,成为朱门巨族,名宦流芳。因差抚安外夷不行,将家属贬逐,更名隐之于广东各地,联同各兄弟亦过着隐居生活。英翁及妻葬于清远县蒙里驿九龙潭乾山。英生法、福、寿、悟四子。
    宋咸淳九年,即元世祖至元十年(公元1272年),胡元侵迫,兵师南来。加之珠矶巷富商黄储万将在杭州救回的宋度宗胡贵妃纳为妾,被丞相贾似道获悉,启奏朝廷,诬珠矶巷百姓谋反,命官兵将珠矶巷周围二十里的人畜房舍杀戮焚毁。珠矶巷居民获讯后聚集商议,决定逃往当时地广人稀的南海(即现在的广州)。珠矶巷三十三姓,九十七户人家,以及附近五十八村恐遭祸延及的村民,纷纷乘船或步行南逃。谟翁隐广州古冈行里,四位儿子文振、文诜、文龙、文起族至新宁县冲泮,开平潭碧。宣翁族著新会县石头、天马。英翁族著新宁冲金,恺翁族著新宁海宴、汶村、李坑、广海、开平三江。润翁世则居清远县城,图翁族著古冈熹冲、太岳、潮莲、深冲等地。(本网注:谟翁出生于1173年,与胡妃事件时间相差近百年,随该事件南迁不符合事实)
    福翁迁入新宁县冲金村定居,娶李氏,生富山、荣山二子。富山生师贤、师佑、师友、师圣四子,荣山迁香山县黄梁都麻子村。
    师贤于元朝由新宁县冲金迁入新会县长岗村,娶仙洞村杨氏,生三子:真显(生于元贞年,终于元统年(即公元1333——1334年)、德翁、晚翁。
    晚翁跟随毛氏契爷到旺冲教书,定居,娶杨氏为妻,妾龚氏、阮氏。生永茂、永隆二子。自七世祖晚翁算起,旺冲陈氏家族至今已繁衍至三十世,24代子孙。现将旺冲陈晚翁历世丁口数(统计至芳字班)记载如下:
七世:晚翁;
八世:1丁,永茂(实为2丁,因永隆后迁往阳江一带,故没计算在内);
九世:2丁,岩泉、岩隐;
十世:7丁,义轩、静波、朝轩、静窗(泉房),磻溪、卓允、瑚翠(隐房);
十一世:9丁,拙夫、德威、竹院、万涵、西桥、东辅、烟岭、松岭、堆南;
十二世:21丁,人数众多,名略;
十三世:38丁,人数众多,名略;
十四世:54丁,人数众多,名略;
十五世:58丁,人数众多,名略;
十六世:80丁,蒸字、作字班;
十七世:114丁,盛字班;
十八世:182丁,预字班;
十九世:273丁,积字班;
二十世:358丁,远字、尊字班;
二十一世:455丁,承字、崇字班;
二十二世:480丁,芳字班;
二十三世:人丁未统计,立字班;
二十四世:人丁未统计,云字班;
二十五世:人丁未统计,礽字班;
二十六世:人丁未统计,振字班;
二十七世:人丁未统计,扩字班;
二十八世:人丁未统计,显字班;
二十九世:人丁未统计,前字班;
三十世:人丁未统计,昌字班。
    需说明的一点是,中华民国前,户口只登男丁,不登女口,故明、清《新会县志》统计全县人口方式是:女口及小口各加一倍计算。各世丁口数,是据旺冲《陈氏族谱》1907年版资料统计的。
    旺冲立村在前,晚翁入村教书在后。因为有村才有居民,有居民才会有学生。元泰定四年春,因天灾,皇帝下诏改元,年号为致和元年(即公元1328年),同年七月,皇帝驾崩。晚翁的父亲仲光出生于致和,即公元1328年。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此时仲光40岁,其长子可翁生于至正年代(公元1341——1367年)。按古代人婚育年龄较早这一特点推断,可翁、德翁、晚翁三兄弟均应生于至正年代,元朝灭亡时,他们都已成年且已完成了学业。据此,陈晚翁极可能是元朝末年由长岗村迁入旺冲来的。
    旺冲原村名下黄冲,清道光年代(公元1821——1850年)改为旺冲。旺冲别名凤溪。而《新会县志》明朝版,和清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8年)版上均称旺冲为下黄冲。而清道光庚子(公元1840年)版,才出现“凤山下,有旺冲陈姓”之说。据此下黄冲村名使用长达四百多年。传说是清朝中后期有一年,新会县官前来调解下黄冲跟黄冲两村宗族纠纷时,提议改下黄冲为“旺冲”,说“旺”者,寓人丁兴旺发达。提议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自此,下黄冲就改成了“旺冲”。
    而旺冲因何立村时取村名叫“下黄冲”,已无文字记载,但《黄冲族谱》可作参考。据《黄冲族谱》记载,元朝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黄祖庵(叔父)由东莞县茶园迁入簪竹湾,以姓氏取村名为黄冲村。毗邻的凤山北坡,后来陆续迁入张、毛、谭、程、关、曾六姓居住。各姓人少难以姓定村名,而参照地理方位,正在黄冲村的下方,故而取名叫“下黄冲”的可能性则很大。
    据此,基本可以推断:旺冲(即下黄冲)立村年份应是元朝至正年代,陈晚翁由长岗村迁入旺冲(即当时的下黄冲),也应是元至正年间,即公元1341——1367年。
    晚翁住地遗址,是在旺冲村东南面的凤山脚下。后人为他建起了三个祠堂,叫“三集祠堂”,意思是集祖孙在一起:中间一座是晚翁的,两边各一座是两个孙——隐岩和隐泉的。三个祠堂都是坐西南朝东北,前面是田地和宽阔的银洲湖(古称崖海)。背后的凤山上有一块大石头,叫铜鼓石,人称“盘古”巨石,像块镇山的宝石耸立在凤山之上。凤山上原先是大松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后来在大跃进大炼钢铁中全被砍光了。原先凤山上除满山的大松树之外,还有许多大榕树和龙眼树,可惜现在都已寥寥无几。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三个祠堂都已被拆光了,只留下一块地基和一些瓦砾青砖。但凤山的传说还流传在旺冲人当中。有首《旺冲学校校歌》,让旺冲人也永远不会忘记:“崖门浩浩,还有旺冲。青山带绿水,佳气郁冲冲。山青又水秀,晚翁祖泽龙,为我学校,作育人才。莘莘学子,努力用功,振兴我旺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