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谈陈瑚「征荆南」的相关内容和推断

[日期:2014-04-12] 来源: 美国松石居书坊  作者:陈天璇 [字体: ]

    让我们从《谟祖遗牒》入手细读,无论现时所见任何一个版本,对陈瑚下延世系都基本相同。名号、世次,代代相承,环环互扣,直至陈凤台及他的七子。这暂时非大家要争议的。正如近日亦有宗亲指出,我族陈氏其间经历「三次迁徙」,一迁福建龙溪,二迁广东南雄,三迁珠江各地。我想,这应是全篇最值得我们珍贵的宗族「链接」资料。有宗亲亦提问,那么,其他支系怎载,其他都没有呀!从「陈凤台及其七子这一族」,向上延,往下续,《谟祖遗牒》所说是仅有的启示。

 

    从时间跨度说,如果陈瑚曾经「仕宋建隆」这句叙述成立,那么就让我们从宋太祖建立宋朝开始,他的第一个年号是「建隆」(960-963),然后自那一段年代下延,至陈凤台及七子离南雄,姑且暂定南宋嘉定时期(1208-1224),前后大约264年,合计共传了代。又那以后,七子繁衍,各有各的世系。理应大家有此共识。暫且算是討論範圍。而《谟祖遗牒》是我們目前唯一可遵循線索。

 

    这乍看很完整,但还是有问题。譬如,三个「链接」,三次「谪迁」,存在未能解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佐証」。具体地讲,现时在这九代的世次承传中,争议最大最多是陈瑚的「上延」与「下接」的「有关描述」是否吻合,包括「谪迁福建龙溪」,这是最先一个「链接」,涉及与「陈洪进」关系、「征荆南」的参与、及「陈瑚九子」的当官年代;其次,是「陈兆」的「谪迁」背景,与「陈文」的徙入广东南雄,这是第二「链接」,涉及「陈兆」犯什么错,在那任职,确认「陈文」是我族入粤一世祖;第三,是「陈凤台与七子」因「何种原因」于何时逃离南雄珠几巷,散寓珠江邻近各地。而促发这转变,可查証的事件,包括《遗牒》中所说的英祖「因差抚夷不行、现时宗亲倾向相信「陈辉上《缓金伐元疏》犯忌」、及过去流传的恐因「胡妃溺水」罹祸那段典故。以上三个「链接」三次「谪迁」都是这《遗牒》述及的我族「链接」与「他迁」的演译。

 

    围绕第一「链接」,我今撰此文主要是试图检証「陈瑚」的上延与下接的「可信」和「可能」的程度。我以四个问题着手(而又互为因果)推敲:一、陈瑚与陈洪进的承传关系;二、陈瑚参与「征荆南」的历史事件;三、陈瑚与九个儿子的生存时代;四、陈瑚「谪迁福建龙溪」的「合理性」。

 

一、陈瑚与陈洪进的承传关系:

 

    在现存《谟祖遗牒》中所载,陈瑚与陈洪进的承传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讲法:一是「洪进生瑚」,二是「传十二代生瑚」,三是「传二十二代生瑚」。我想,「传十二代」、「传二十二代」都可以不必谈,因为显而易见,若那样,世次承传数目字「不合理」。暂当「传抄笔误」搁下。余下的探讨是,是否「父子关系」。陈洪进是正史历史人物,他的存在生卒年月可查。问题只是,陈瑚如何切入,关系才算合理。一、我们从正史知道陈洪进生卒年代,是914至985,享年七十一岁,是福建泉州人或仙游人,大半生是管治福建漳泉之地,五代末期一方之雄。945年起,先属「南唐」统辖;978年后才向「北宋」称臣。最后是官拜「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他在「闽国」(909-945)阶段仍未算是发迹。二、陈瑚,正史无任何的纪录,福建族谱亦无寻迹。只是《谟祖遗牒》中说,「仕宋建隆」(即是在960-963时在宋朝内做官),又说「因假道征荆南, 犹踵灭虞之策, 赍钱羁使相, 尤用封韩之谋...」这一段记述是《谟祖遗牒交代陈瑚因而「以致谪官, 迁福建龙溪。」的因由。这里陈谟连串用了三个「典故」:「假道灭虞」、「封韩之谋」、「赍钱羁使」。简单地讲,「假道灭虞」是指「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晋灭虢国,又灭虞国。」这里暗喻宋太祖以借口假道「荆南」(即南平、今湖北)去攻打潭州(今湖南),结果既吞南平,又取潭州是963年1-2月间事情。封韩之谋」,取意「先用之,后诛之;杜绝后世非议」(是以汉高祖封韩信,最后又杀韩信故事),好像映射高继冲或什么人的遭遇,总之,高继冲迎宋兵,降宋,被封官,迁河南,移居徐州,最后他于973年死去。无人责宋不是。最后,「赍钱羁使」,又是用了另一典故,流传于五代十国时,是南平国(924-963)本身的故事,其国王高从诲执政时,为取押解「赍钱」,常以留手段将途经荆南往返诸国的使节扣下来,人财两夺,被指称「高赖子」。高从诲死于948年,子高保融,孙高继冲,先后接位。宋太祖963年灭南平时,是高继冲当国王。)然而,从整体看,陈瑚在宋太祖当年假道征荆南这计划中「怎样参与如何惹祸」则没明确交代。模梭隐晦,似是亦非。正如,他被说成「是陈洪进儿子」,又被说成相隔「十二代」或「二十二代」才出生,同样取意「朦胧」引人「猜度」。接着,《谟祖遗牒》又说,「瑚生长子汉、二隆、三烈、四绎、五旋、六东、七宗、八襄、九旭, 皆仕嘉佑为名臣。」这里的年代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嘉佑1056-1063)时期,陈瑚九个儿子均在当官,并言且有名气。由963年至1063年,合计已是100年。若然陈瑚参与「征荆南」事,暂且不管他的角色成败,很难相信九子「皆仕嘉佑」。同时,「征荆南」这宗事,从宋朝那边看,是成功的!而且只用了两个月。此外,陈瑚父子两代人年岁相距实在太远了!所以,我只能猜,要么,陈瑚是「征荆南战事后许多年才出生」,要么甚至非「陈洪进儿子」。陈瑚若没「参与」963年那宗「灭虞之策」!又或「他之前不是福建人」,於是,我族自那以后才被「谪迁福建龙溪」(一如《谟祖遗牒》所述)。若真,他便「不会」是陈洪进儿子或者「后人」,因正史载,陈洪进是「漳泉」之雄,这是「无可抹杀」之实,又古时「龙溪」也就是「漳泉」,包括今时厦门等地。在正史福建众多族谱中,陈洪进的儿子叫陈文显与陈文颢,孙辈之中也无陈瑚。但进一步推度,若陈瑚当时是陈洪进「子」或「孙」,何用「谪迁福建龙溪」。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结论。我曾说过,「陈瑚」是上延族谱世次的「盲点」,原因亦是在此,要么,讓我們大膽地把他「拉近」他的九个儿子时代,如此這般下接,就能扎实多了。这样,他仍然既可以是陈洪进「后人」,甚至(可以由於任職某地),間而移出移入福建,但不会「仕宋建隆」。这是有关《谟祖遗牒》中的内容「取舍」之一,也是最关键的我族上延第一个「链接」。

 

二、陈瑚参与「征荆南」的历史事件:

 

    让我扫描几段有关宋太祖「征荆南」历史的战事复述和与此相关故事演译。大家可以看出,它里面没有陈瑚可能参与的角色。主意是宋太祖先想到的,负责环节有好几名将臣。而且,前后时间短促,两三个月结束,在宋方面来说是成功的。

 

    以下,是古文中最简单的过程交代:請看附件1(取自宋朝古史編年片段)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陈天璇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5-15 7:04:03
用陶瓷古董打个比方,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谟翁遗牒》因谟翁是宋人,就相当于宋代陶瓷古董,用的是明代工艺。宗亲不妨细究。
匿名 发表于 2014-4-14 9:07:06
其实《谟祖遺牒》存在不合理的是陈瑚九子仕嘉佑(1056—1063)为名臣,所谓各臣即有名的贤臣。《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唐吕延济题注:“名臣,谓有贤才,立功业,垂名於后代者也。”
匿名 发表于 2014-4-12 14:05:50
现时对陈瑚官职记载比较详细的是陈瑚第七子陈宗族裔,该族裔在清乾隆二十一年修的陈氏族谱序中记载 :“瑚仕于建隆间为尚书礼部郎 集贤院学士端文殿大学士屡授金紫光大夫”
匿名 发表于 2014-4-12 14:23:14
陈瑚第七子陈宗后代的族谱序中有“陈瑚仕建隆迁福建龙溪”的记载,没有“征荆南”的记载。
匿名 发表于 2014-11-12 8:55:24
虽然陈天璇宗亲虽说不敢否定《谟翁遗牒》,但以宗亲的角度分析《谟翁遗牒》可用的依据己经所剩无几了。只是自己不说而尔。
匿名 发表于 2014-5-5 15:48:11
现所能见到的《谟翁遗牒》并非陈谟本人所作。
匿名 发表于 2014-4-14 21:15:26
鲁迅《坟论“他妈的!”》:
“身分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匿名 发表于 2014-4-17 18:16:59
嘉祐总共对8年,九兄弟,长兄与九弟起码的年龄相二三十岁,能够成为名臣是要盖棺才能定论,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认为九子皆仕嘉祐为名臣是可能的,只不过是族人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4-18 23:18:02
我是说「与常理不合」。若众多宗亲认为,《谟祖遗牒》所述陈瑚宋建隆时做官及九个儿子皆宋嘉佑时做官,虽彼此距百年,亦有可能属实。那么,我所能想到是,真是「空前绝后」、「为辩而辩」而已;否则他们应已列入「旷世之奇」,族谱史书亦早「大书特书」,又何必你我在这里为「寻找依据」而多言。我是习史之人,这已超越我的 「正常讨论」范围。我的参与也就「言尽于此」。曾闻「子百岁,父百岁」传奇,愿陈瑚父子如此,大家开心!
匿名 发表于 2014-4-18 15:38:03
假如陈瑚二十多岁仕建隆,他的儿子完全可以仕嘉佑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2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10-19 10:54:29
回复 陈天璇 的评论
我是说「与常理不合」。若众多宗亲认为,《谟祖遗牒》所述陈瑚宋建隆时做官及九个儿子皆宋嘉佑时做官,虽彼此距百年,亦有可能属实。那么,我所能想到是,真是「空前绝后」、「为辩而辩」而已;否则他们应已列入「旷世之奇」,族谱史书亦早「大书特书」,又何必你我在这里为「寻找依据」而多言。我是习史之人,这已超越我的 「正常讨论」范围。我的参与也就「言尽于此」。曾闻「子百岁,父百岁」传奇,愿陈瑚父子如此,大家开心!
天璇前辈,言之有理,后辈也稍读史典。你我结缘于您写的谟翁遗牒观点,希望您有观点看法多发在宗亲网!祝您健康快乐!
第 2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3-25 23:06:30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陈瑚第七子陈宗后代的族谱序中有“陈瑚仕建隆迁福建龙溪”的记载,没有“征荆南”的记载。
南海西樵简村陈氏为陈宗后裔,陈宗现埋葬于西樵山上飞剑山。
第 20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8-3-6 20:11:55
谟翁遗牒对陈瑚以上世系接续较乱不一定可信。
第 19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11-12 8:55:24
回复 陈天璇 的评论
我在另篇评述第一句说:「我在「陈凤台研究」网看了几年,难说看过真正《谟翁遗牒》真本。」意思起码是说,它有「失真」之嫌。我的判断理由,也分别地说了。若要我完全否定它,那又未必,我也不敢。最中肯的讲法应是,「现时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版本均不是《谟翁遗牒》真本的原本稿全部原文。」基于它对陈凤台世系的前后世次太重要了。你的评述,应由「陈凤台研究委会」去回答。所以,我始终认为,是后人传抄、延伸、添加时出错漏。
虽然陈天璇宗亲虽说不敢否定《谟翁遗牒》,但以宗亲的角度分析《谟翁遗牒》可用的依据己经所剩无几了。只是自己不说而尔。
第 18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5-15 7:04:03
回复 陈天璇 的评论
我在另篇评述第一句说:「我在「陈凤台研究」网看了几年,难说看过真正《谟翁遗牒》真本。」意思起码是说,它有「失真」之嫌。我的判断理由,也分别地说了。若要我完全否定它,那又未必,我也不敢。最中肯的讲法应是,「现时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版本均不是《谟翁遗牒》真本的原本稿全部原文。」基于它对陈凤台世系的前后世次太重要了。你的评述,应由「陈凤台研究委会」去回答。所以,我始终认为,是后人传抄、延伸、添加时出错漏。
用陶瓷古董打个比方,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谟翁遗牒》因谟翁是宋人,就相当于宋代陶瓷古董,用的是明代工艺。宗亲不妨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