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上记载了汶村的历史变迁。
村人只能从残留的古城墙追忆汶村过去的辉煌。
日前,台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该市汶村镇发现了一处建造于明朝的古窑遗址,古窑遗址成为汶村这座百年古城的又一历史见证。那么,被誉为百年古城的汶村,除了古窑外还有哪些历史见证?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这里又曾经经历过什么?今天,古城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走进了这座百年古城。
台山流传着“三村两石”的说法,“三村”即斗山镇六村、都斛镇莘村、汶村镇汶村,“两石”即斗山镇浮石村、都斛镇白石村。据了解,汶村建村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过战火洗礼,随着历史的变迁,虽然古村容颜早已灰飞烟灭,但是汶村村中保存至今的古榕、古墙、古巷、古窑、古祠堂等遗迹和流传至今的民俗处处透露出古村的风韵。
神秘的汶村古迹
在汶村建村以来的几百年间,曾因其一度的繁荣而被誉为“汶村城”,所以汶村又有古城之说。记者在汶村看到,古城有4个城门,名号分别为“南薰”、“北拱”、“东阳”、“西康”。据记载,汶村古城的东西、南北长都有1000米左右。
这次被普查队发现的古窑遗址位于汶村北东村。在现场,记者看到,古窑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段窑体残骸被掩没在生长旺盛的深草丛中。据村中老人陈启良介绍,汶村共有4个这样的古窑,其中两个目前保存完好,另外两个被毁掉了。另一名老人陈炳基告诉记者,在文革前古窑还存在,曾经作为村民的避难所,到了文革期间,古窑被毁掉。据考证,这些古窑建于明朝,主要是用来烧制砖、碗、杯、缸、瓦等的,供村里人建房和日常生活使用。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汶村古城入口,在入口处,记者见到一棵大榕树。陈启良告诉记者,村里有4棵这样的大榕树,每棵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前几年,曾有阳江等地的人来到村里,称要买这几棵树,每棵出价100万元,但是村里人不同意,因为这几棵古榕树是村子历史的见证,也是先人留给后人的财富,不能丢了。
在汶村东上村村边,记者见到一堵以粘土为原料的古墙残垣。随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堵墙是汶村古城的见证,古城墙由村子里的明朝举人陈王道所建,它曾经把整个汶村城包围起来,后来,在南唐王朱聿鐥把汶村古城作为首都期间,南唐王的将军王兴以这里为据点,奋力抗击清兵时被毁。在多次战争之后,城墙仅剩下留存至今的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行走在村里,记者发现,虽然大部分路都已经铺成了水泥路,而有一条路却仍是由3条并列的石板铺成。陈启良告诉记者,这条路叫汶阳路,已有400多年历史,原来也准备修成水泥路,但村人认为这是汶村古城的见证,又是“风水路”,不能拆,所以保存了下来。“过去这条路是专门供三圣菩萨巡游时用的,是当时人们祈福的必经之路。”陈启良说。
“汶村最大的特色就是祠堂多。”村里老人陈炳均告诉记者,“大大小小有10多间,这在别的村子里是看不到的。”
经过拥挤的汶村直街,记者来到汶村祖祠旁,这里的祠堂是为了纪念汶村立村始祖陈恺而建,大约建于咸丰年间。祖祠前后共有三进,最后一进为“丰芑堂”,其左侧为长房,右侧为六桂堂,四房、二房分别位于长房、六桂堂前面。六桂堂即引宗陈公祠,在汶村所有的建筑中最为壮丽精美,但现在空余一块石匾,别无他物。该堂1958年被毁,1987年旅外乡亲陈伯强等人为追溯祖德,捐资重建,成为引宗纪念堂,现在作为幼儿园。此外,西康村建有闻溪陈公祠,祠里有一辆保存完好的古代消防车“水龙”,陈氏祖祠前面建有三进陈公祠,是为了纪念该村举人陈王道而建,此外东门还建有“三圣堂”,村人称其为“大庙”,每年春节,汶村人舞龙贺春,龙队在此出发。
老人们告诉记者,汶村的文海书院是台山四大书院之一,与宁阳书院、广海书院、潭洲书院同时而建,均由乾隆年间知县康基田创建于1770年,至今也有130多年历史,文海书院由汶村乡人陈族曾捐修,建于汶村北隅,旧址就是目前的文海中学。
历经730余年历史
据资料记载,陈氏先祖南迁时,陈氏兄弟相约“逢涌则止”,近水而居,便于以后的相聚,也是为纪念南雄沙水村之源,固定村名为“汶村”。据《汶村陈民简谱》记载,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汶村陈氏祖先陈恺由南雄沙水村珠矶巷来此立村,从此时算起,汶村已经有730余年历史。此后300余年间,汶村逐步从一个小村发展繁荣起来,到了明朝后期陈氏祖先陈王道时期,他在汶村修建了城墙,汶村以“汶村城”闻名,成为周围乡村商贸活动聚集地。
据《汶村治乱记》记载,1645年,明末清初汶村举人陈王道倡议建造汶村城,1647年春,汶村城竣工,城设四门,城墙高3米,用土筑成,其中也有少许砖墙,城作长方形,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大半里,城外除东面外,都有宽约3丈的城壕围绕。
1655年6月16日夜间,以抗击清兵、保卫明朝为宗旨的王兴部队攻克汶村城,王兴将汶村城定为逃避到广州的明朝南唐王朱聿鐥治下的首都,在汶村城设立南唐王行宫和他自己的将军府,并将汶村城改名为文安城,以此为根据地,从事抗击清兵大业,一直到1659年8月,王兴部队粮尽援绝,王兴自焚而死,朱聿鐥也杀身殉国。据史料记载,在王兴攻入汶村城后,实施屠村行动,将汶村人杀得只剩下百余人。
随后的几百年间,结束了王兴盘踞汶村一路走来,史料虽无,但如今村中房屋建筑材料却“述说”着古村的变迁:黄土、石头与红砖,犹如村庄的年轮。
独具特色的古城民俗
在几百年的发展变迁中,汶村在留下辉煌建筑的同时,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绝大多数化为乌有,只有民俗文化艺术节和舞龙流传至今。
每十年举行一次的民俗文化艺术节,至今仍在举行,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汶村称民俗文化艺术节为“做福”,起于清嘉庆年间二十二年,丁丑年(1817年)。文化艺术节举办时,有村民书画作品展览,有专业剧团一连数晚公演大戏,还有文艺大巡游等。
此外,汶村舞龙活动延至今天已有近350年历史,它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历年没有间断过,这也是该村一项经久不衰的村民活动。村里人告诉记者,这项活动,论其历史和规模与斗山浮石飘色相比,并不逊色。
今日汶村更胜昔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代繁衍生息,汶村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的汶村包括北东、北西、北上、北下、花厅、南薰、西康、沙坦、北坑、文华等10个自然村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000多户,8200余人。
走进汶村,随处可以见到一排排崭新的民居,虽然历史的痕迹少了,然而,久远的历史使老村依然保持着舒缓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