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台山这所祠堂风格中西合璧,还有三鼎甲题字!

[日期:2017-05-15] 来源:台山电视台  作者:陈舒文 [字体: ]

台山清末民初的祠堂,大部分用途都是敬祖和教学。在白沙镇冲泮,有一座谟翁陈公祠,就是其中的典范。与众不同的是,它有着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的三处题字。由于年久失修,祠堂日渐破败残旧。为了重修祠堂,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四处奔走。

 

 

 

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陈氏谟祖后人齐聚白沙镇冲泮,共聚宗情。当晚,“同是一家人陈氏敬老颂亲恩慈善夜”活动在台城举行。海内外陈氏族人1000多人欢聚一堂,亲情融融。为了这一天,年过花甲的陈焯荣东奔西走,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陈焯荣是白沙镇冲泮总江村人,退休前是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退休后,他回来台山定居。看到当年自己读书识字的地方——凤山学校,也就是谟翁陈公祠历经风雨洗刷,日渐残旧,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陈焯荣决定应邀担任谟翁陈公祠临时筹委会会长,发动海内外宗亲,重修祠堂。

 

 

 

据记载,台山陈氏的太始祖是陈辉,号凤台,生有七子。陈谟是长子,其子孙分布白沙、三合、台城、端芬、广海、海宴、北陡、川岛等镇近300条村庄,在开平、恩平、新会、顺德、中山等地都有迁居,海内外子孙估计有15万之多。

 

 

以前,冲泮村委会周边村落的学生,多是到村里开设的私塾上课,读书识字。当时,村里也有谟翁的祠堂,但规模很小。随着台山教育的发展,私塾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1929年,陈氏宗族华侨和乡亲筹集资金,动工兴建谟翁陈公祠,一方面是纪念先人,凝聚乡情;另一方面,是培养氏族子弟,让大家有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陈焯荣介绍,学校的名字,就是由状元刘福姚题字的,凤山学校;门口是榜眼题朱汝珍的,“灵钟凤髻,瑞启龙头”;门匾的“谟翁陈公祠”是探花郎陈伯陶题写的。前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族中子弟,读书一定要努力向上,争取成才。

 

 

 

 

据考证,刘福姚是广西桂林人,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广西最后一名状元;朱汝珍是清远人,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榜眼,更是清末民初的书法家、文章家;陈伯陶是东莞人,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探花,也是修建广州陈家祠的倡议者之一。可以说,三鼎甲三处题字,让谟翁陈公祠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更展现着陈氏先辈对后人的勉励和期盼。

 

据了解,祠堂最初之所以叫凤山学校,是因为谟翁葬于凤山。文革期间,状元和榜眼的题字均被毁或用沙灰遮掩,凤山学校也被改为冲泮学校。

 

 

 

 

经过努力,三处题字都已经还原或重新刷漆,重现在大家的眼前。我们可以看到,谟翁陈公祠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祠堂学校,背靠锁蘅山,左临法竹海(地名)。祠堂分为前堂和后堂,中间有天井隔开。前堂用于教学,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屋檐上的雕花、走廊上的窗户,都体现出浓浓的欧陆风格。而后堂用于敬祖,是传统的中式祠堂风格,拔高的屋顶,六根大柱子从上而下十分宏伟。

 

去年我们第一次来走访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破败的景象。祠堂周边杂草丛生,祠堂多处墙壁出现裂缝,地面凹凸不平,课室也堆满了杂物。随着重修工作的开展,这里已经焕然一新。

 

 

 

陈焯荣坦言,重修祠堂很不容易。起初,很多人不理解、不信任,觉得自己站出来重修祠堂别有用心。但是他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重修祠堂的过程中不拿公款一分一毫。渐渐地,大家被他的拳拳赤子心所感动,纷纷加入重修祠堂的队伍中来。现在,谟翁陈公祠的重修工程已经开展近4个月。陈焯荣表示,不管多难,他都会带着大家咬紧牙关把这件事办好。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