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万山公像

[日期:2012-05-20] 来源:阳江儒洞陈氏族谱  作者:佚名 [字体: ]

 

万山公,字宜中,鼎公长子。子二:长陈辉(文范,号凤台),次陈炜(文杰)

本网注:上述万山公介绍有误,据《宋史》载,宋丞相陈宜中,[1234年-1283年],“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有贾人推其生时,以为当大贵,以女妻之。既入太学,有文誉。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困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而万山公长孙陈谟公生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癸巳,终于南宋理宗淳祐壬寅(1242年),年代明显不同。

附:宋末代丞相陈宜中 
  陈宜中(1234—1283),字与权,永嘉人。少年时家境清寒,入太学后颇有文名。南宋理宗宝佑中,因与黄镛、刘黻、林则祖、陈宗、曾唯等六人上书抨击殿中侍御史丁大全而被削籍除名,谪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2)丁大全被逐,令参加廷试,获第二名(榜眼)。从此跨进仕途,附贾似道,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一直官至刑部尚书、枢密使兼权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等职。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春,贾似道被革职,太皇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右丞相,以留梦炎为左丞相,并都督诸路军马。腐败懦弱的南宋小朝廷,一直采取妥协苟安政策,在兵临城下前夕,命陈宜中出使元营求和。陈宜中开始与元军元帅伯颜约期会面,后来未去与会。德右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伯颜兵至皋亭山(在今余杭县),距京畿临安三十公里,南宋王朝公卿权贵一筹莫展,陈宜中连夜逃离回乡。三月,临安陷落,南宋恭帝及皇太后全氏都被元兵掳去。

  临安陷落前夕,陆秀夫拥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于永嘉,并立即派人召陈宜中、张世杰在江心寺共策抗元大计。恭帝德右二年(1276)五月间,陈宜中等奉益王赵昰于福州,是为端宗,陈担任左丞相。以后由福州迁泉州,再近广东潮州转井澳(南海中小岛),年仅十一岁的端宗禁不住海上风浪颠簸,病死于雷州湾硇洲的船上。端宗病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复立八岁广王赵昺为帝,又徙居崖山。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执,解往燕京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祥兴二年(1279),宋军在崖山进行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帝昺投海而死,张世杰以下十万人壮烈殉国。井澳战役失败,陈宜中建议把行朝(流亡政府)迁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先到占城去做准备工作。元至元十九年(1282),元军攻取占城,陈宜中山穷水尽,走奔暹罗(今泰国),准备借兵复国,但没有成功,终于抱恨死于国外。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相关新闻       阳江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