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上千米高山探凤台古墓架寻根桥梁

[日期:2006-08-28]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文 温华春 图 陈文镜 [字体: ]
    广东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毓铮同志,深入清新县的天塘山探究宋朝进士谏议大夫陈凤台的古墓,为陈凤台远居珠三角、港澳台及海外的百万后裔寻根认祖初步架起一座思亲的桥梁。(图:陈毓铮同志在陈凤台墓表前认真察看石刻的内容 )
    由于一次偶然的相遇,陈毓铮同志从清新县工商局的陈文镜同志那里得知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的天塘山上有一座八百多年前的古墓,墓中安葬的是宋朝进士、谏议大夫陈凤台。广东陈氏族人在捐款建设广州陈家祠的时候(1893年),同时重修了陈凤台墓,并绘有详细墓图,约定三年一拜祭。因那个年代的天塘山交通不便,又远离珠三角地区未能如愿。重修古墓时在墓前的水塘边立了四根石柱(称为墓表)。石柱上刻着从清朝道光到光绪年间受朝庭钦点的陈氏官员名单。据陈氏族谱记载,陈凤台有七个儿子,均有功名,称之为“七子流芳”。因在南雄珠玑巷受到“胡妃事件”的牵连,七个儿子都南迁到新会、台山、阳江、鹤山等珠三角地区,然后又有相当一部份人还到港澳台和海外谋生。陈凤台的后人有上百万之多,从古至今都有不少名人学者和富商。因为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战乱不断,交通不便,后人分散,解放后又避封建迷信之嫌,未见有人组织过大型的拜祭活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