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十年一届的民俗盛事汶村庙会拉开大幕 传承文化遗产

[日期:2017-03-20]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 陈方欢 [字体: ]

海内外乡亲和游客齐聚汶村村,参加十年一届的民俗盛事。

村民争相抚摸“龙身”,祈求沾上福气。

巡游队伍中有醒狮数头。

  3月13日上午,台山十年一届的民俗盛事汶村庙会举行开幕式,活动将持续至3月17日。

  当天,台山市领导李健慈、马品高、郑大有等,以及3万多名海内外乡亲、游客参加了这一盛事。

  溯源

  汶村庙会已有200年历史

  汶村庙会是汶村村的一件大事,逢丁年为一届(即十年一届),择定农历二月进行,已有200年历史。汶村庙会起源于清朝嘉庆二十二年(即丁丑年,1817年),最初时庙会称为“做福”。

  汶村村是台山最大的村落之一,地处台山西南沿海,背山临海,面积7.5平方公里,在家人口8200多人,旅居海外10000多人。村内的三圣堂,村人称其为“大庙”。据三圣堂碑文考证,汶村村始祖陈恺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在此定居,该村至今已有844年历史。当地历来倡导文明、重视教育,孕育出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遗产。

  汶村村历史上多次经历天灾人祸,波及民生。于是,村民寄托神灵庇护,抬起庙中“三圣”神像在村中巡游,以驱邪祈福。后来,村民觉得这样巡游太过单调,便于明朝正德年间(1507年),加上象征吉祥的舞龙队伍跟随。一开始只有1条龙,鉴于“始祖陈恺葬于双龙山”,又增加1条龙出游。随着人口增长,村内立了东南西北4个闸门(东阳、南薰、西康、北拱),从此,每个闸门出1条20米长的“金龙”,使“三圣”出巡更具气势。

  据称,光绪年间,巡游途径和现在不一样。村后几株老榕树处有一个巷道口,村中的舞龙队伍从陈氏祖祠出发,从巷道口通过,因为村中的城墙阻碍,就用木头架起来铺一座木桥,舞龙队伍跨越城墙,一直到达双龙山,再原路返回。这条巷道是双龙山的“龙脉”,村民希望每年能够带来好的运气,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由于历史种种原因,汶村庙会曾有3届间缺。到了1987年(丁卯年),借祖国改革开放春风,人民生活改善之时,汶村村再举行盛会,并逐步向外发展。同年,第十八届汶村庙会正式改名为汶村民间文化艺术节。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之年,民心振奋,汶村族人内外一心,举办了颇具时化气息的第十九届汶村庙会。2007年,汶村村以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丰富和扩展了庙会的文化内涵,真正把汶村庙会办成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宗亲世谊的盛会,办成汶村人民的节日。

  现场

  3万多人齐聚庙会“做福”

  3月13日上午10时,在礼花轰鸣中,崭新的“金龙”在点睛后,从汶村村三圣堂出发,环绕整条村子大巡游。游行队伍以七星旗、帅旗、罗伞等为前导,4个闸门的巡游队伍依次出发,在村内各条巷道穿梭。4个闸门的巡游队伍各有“金龙”1条、飘色4台、醒狮数头,八音队押后。鼓乐争鸣,爆竹喧天,队伍所到之处,群众夹道观摩,热闹非凡。

  村民争相抚摸“龙身”、“狮身”,祈求沾上福气;小孩子则拔下“龙须”、“龙鳞”,回家做成平安符戴在身上,祈求健康成长。

  据统计,当天上午,共有3万多人齐聚汶村村。为了参与这一盛事,远在外地的游子、出嫁女选择在这一天回乡。

  离开家乡快10年的阿城,专程坐飞机从美国赶回来参加汶村庙会。“原本打算清明节回来,但是我妈妈说今年有庙会,我就提前回来了。”阿城回忆说,10年前他在庙会举办后不久,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去了美国。“也许就是当年摸了‘龙身’沾了福气,所以这些年在国外打拼才会一帆风顺。”他说,回来前已委托家乡的亲人捐款,希望能为庙会的举办出力。

  远嫁外地的阿丽,当天抱着自己的小孩回来参加汶村庙会。“向公司请假回来的,10年才举办一届,不想错过。”她说。

  除了巡游队伍外,整个庙会最吸引人的要数村内的花灯。目前,汶村村的大小巷子、地上、树上、房屋牌坊、河渠边,均摆放大型花灯或挂满彩灯,非常热闹。

  未来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

  台山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品高在汶村庙会开幕式上指出,汶村庙会历史悠久,受到海内外台山人高度关注;汶村村是一座知名古城,历史古迹资源丰富。他建议汶村镇借助汶村庙会的影响,开发推广古城旅游,响应台山建设全域旅游的号召。

  马品高表示,汶村庙会活动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这是一种向往美好的生活追求。以庙会为名,聚世谊宗亲,汇海内外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一种团结拼搏的发展理念。以庙会为媒,内聚人心,外塑形象,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在社会需要宣传这样的文化,来建设更加美丽整洁的村庄容貌,来熏陶更加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来营造精神文明的社会风气。

  对于借助汶村庙会的影响开发旅游,汶村镇镇长黄来兴表示,目前该镇已有这样的想法。“现在要做的是传承好‘做福’文化,做大做强汶村庙会。接下来是通过‘做福’推介汶村文化、汶村古城,擦亮汶村旅游名片,打造全域旅游的框架。”他说。

   ■记者手记

  汶村庙会应开发成高层次旅游项目

  庙会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是地方性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和经济活动等要素融合的产物。挖掘利用庙会文化,不仅对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更好地传承这一地方风俗文化。

  汶村庙会要打造成旅游项目,离不开宣传。本届汶村庙会除了在海内外乡亲以及周边地区群众中传播外,还没有广泛地在社会其他领域传播,宣传力度不够。当然,这与现时汶村村的接待能力有关,但在正式开发旅游时,宣传这一环节工作必须到位。除了通过现有的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外,主办方还应与旅行社沟通,开发旅游线路,吸引更多人到来。

  要想把旅游项目做好,汶村庙会的开发层次不能低。如今,大多庙会的旅游产品存在结构单一、开发层次低的问题,游客不愿长时间逗留。因此,未来汶村庙会要开辟专项旅游线路,在吃、住、行、游、购、娱上为游客提供高层次的旅游享受,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此外,十年一届的汶村庙会举办时间跨度太大,在前期开发旅游项目时,可考虑缩小规模,保证每年都能举办。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台山 
热门评论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