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再谈「缓金伐元疏」的六大史实失误商榷

[日期:2014-02-24] 来源:陈凤台研究  作者:陈天璇 [字体: ]

四、「亡」的内外因素的商榷

    平心而论,南宋之「亡」,理应不在于是否曾「缓金」、「联金」这类策略的采用与推行。宋自建朝以来,就先失燕云十六州之地了。重文轻武,越更积弱。南宋只求偏安江左,一路依靠议和岁贡偷安。加上秦桧一路「依金」,史弥远时,仍是「傍金」。基本上是,类似「曲线救国」人士继续掌势求荣。所以,诸如岳飞之勇,也只得冤枉死。何以「兴」邦?如何「保」国?尝闻大将军的稳退,大诗人的喟叹,都说明南宋的当权之君之臣亦不过是在求「苟且度日」。以「蒙」的最终崛起和攻战之力,既能千里万里远征西方诸国,然后回来灭夏,灭金,南平大理,宋怎独「存」?1234年金国亡。南宋能支撑至12792月才告结束已经是「了不起」了。即使真能做到举国「缓金」,又能抵挡多久?网上读到有人提及「历史将会改写」,真能够吗?宋的前后共有二百多年,唯见「越来越弱,岁岁献贡,苟且延活」,如此而已。

 

五、「谏」的理由背景的商榷。

    我在先一篇拙文已「略作交代」。我认为他人的论据「年代不符」。1216年的时候,或者即使在那之前,「蒙」未发兵攻打南宋,「蒙」未提出联宋攻金。反而却是,金曾灭了北宋,金曾掳去二帝,金曾要求南宋年年岁贡,金曾要求宋帝自贬是姪。另外,金于1217年又分兵南下侵宋。宋燃眉之急,应是对抗「金」;而不是「蒙」。再者,成吉思汗临终提出「如果借入宋境,从西攻打金国」,可以令到金国措手不及,是指攻打金国西京,是在1227年说的。(所以,陈凤台是听不到这一番话的。此其一。)另外,所谓「宋若与蒙联手攻金,胜后以河南地归宋」之说,这段有关史实,发生在1232年。(所以,陈凤台也听不到这一番话的。此其二。)以这些「历史事件」来「解释」陈凤台等「因而愤然上疏」,是太过「神乎其神,未卜先知」。不管「缓金」是否是正确的策略,我已指出,1217年是「金」大举南下攻「南宋」,显然,那时提出「缓金伐元」,一是「不合时宜」,二是「元」是在1271年才开始沿用的。(陈凤台也听不到原来「蒙」,后来在历史上是叫作「元」。)

 

六、「赞」的选材牵强的商榷。

    谁不希望族中有精明的「祖先」,谁不希望他们是忠义的「典范」?所以,我们读到,南宋到了最后,竟然败退开平,于是,有陈凤台后人在支缓这批「落荒」的君臣旧事,流传后世,忠义可嘉,难能可贵。我读到了有人提及,陆秀夫于此际才想到当年未接受「缓金伐元」的痛悔和失误。唯是,我们若加思量,从1216年到1279年,已是两宗事件事隔六十三年,陆秀夫在「上疏」之时可能仍是孩童,他显然未听过「缓金伐元」,惶论当年细节「谁是谁非」,他会真正感到痛悔?他会那样去评价幺?此外,我还读到一篇提及有关邝一声写下的「有关诗文」,记录他遗下的两首有关「缓金伐元疏」的「叹咏」。姑录四句如下:「素抱忠贞任去留,青灯黄卷几春秋。明知逆耳心难恝,不伐元人恨不休」这首诗的内容不必在此多作讨论。我想指出的是,第一、邝一声作为邝俞平长子,据称也有参与联名上疏。又说,他出生于1155年。在朝为官三十五年。我想,由1155年到1271年,是116年,他至少要活到这年龄才知道:「蒙」改称「元」。可惜,文章没说他于何年逝世。我大胆猜,这一首诗「极不可能」是他本人写的「真品」。原因就是,它里面用上了这一个代替蒙古的「元」字。

 

    最后,走笔至此,我想坦言,我并非要在此贸贸然冒犯宗亲们的有关定论、或者推论;关乎陈氏祖先,只想求出真相,我是不愿看到真真正的七子出逃原因被忽略、或者猜错。我在外国无从涉猎更多有关历史材料,但希望在国内的宗亲们多翻旧书,添上正史实例。真相将会越辨越明,还原有关历史,将是众多「会长、顾问、理事、专家」们的最大最终发掘功劳!

 

陈天璇 (美国)撰于美国宾州松石居书坊,二零一四年二月廿三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glen | 阅读:
相关新闻       凤台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3-19 10:00:38
邝氏做假陈氏照单全收
匿名 发表于 2014-3-12 12:10:01
关于“缓金伐元”疏的来由,此帖讲的比较清楚,<谟翁遗牒>也就是现在发展来的<七子遗牒>中是没有的.
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id=214&cid=18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2-26 10:41:24
我不相信坛内没人看懂我是在问六个问题:一、缓金伐元不是原名,要么今人讲错,要么子虚乌有。二、忠奸立场,不合;缓金是奸,秦桧之流,属投降派。三、所说时局也不吻合;敌友不对,年份不符。四、夏兵那时攻金,侵扰的是金地。五、宋金交兵,因宋决定不再向金继续纳交岁贡。六、蒙与宋联手攻金,那是十八年后的事。假设上疏是1216年,才提出以上六问。我质疑「它」是后世人编造。原意如此,我并非否定陈凤台等其他事迹。
匿名 发表于 2014-2-24 20:30:47
与上篇雷同,只不过是元或蒙字之差,所指的事实是一样的,国内采用的是习惯性的理解。
匿名 发表于 2014-2-25 6:12:14
伐元实指伐蒙。
匿名 发表于 2020-6-6 0:58:34
族谱记载陈凤台公(谏伐金事),不知道(缓金伐元疏)从何而来呢?英公抚按外夷不行家属被贬,族谱有记载,不知是何年。
匿名 发表于 2014-3-12 12:00:36
关于“缓金伐元”疏
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id=214&cid=18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7)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7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0-6-6 0:58:34
族谱记载陈凤台公(谏伐金事),不知道(缓金伐元疏)从何而来呢?英公抚按外夷不行家属被贬,族谱有记载,不知是何年。
第 6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3-19 10:00:38
邝氏做假陈氏照单全收
第 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3-12 12:00:36
关于“缓金伐元”疏
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id=214&cid=18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3-12 12:10:01
关于“缓金伐元”疏的来由,此帖讲的比较清楚,<谟翁遗牒>也就是现在发展来的<七子遗牒>中是没有的.
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id=214&cid=18
第 3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2-26 10:41:24
我不相信坛内没人看懂我是在问六个问题:一、缓金伐元不是原名,要么今人讲错,要么子虚乌有。二、忠奸立场,不合;缓金是奸,秦桧之流,属投降派。三、所说时局也不吻合;敌友不对,年份不符。四、夏兵那时攻金,侵扰的是金地。五、宋金交兵,因宋决定不再向金继续纳交岁贡。六、蒙与宋联手攻金,那是十八年后的事。假设上疏是1216年,才提出以上六问。我质疑「它」是后世人编造。原意如此,我并非否定陈凤台等其他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