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台墓前召开现场会确认陈英和陈仁墓址
2011-12-19 14:44:15

    根据研究会名誉会长陈毓铮先生的提议,清远市陈凤台历史文化研究会于2011年10月31日在陈凤台墓前召开现场会,并确认了陈凤台墓右下方的两座无立碑古墓分别为陈凤台第三子陈英和第七子陈仁的坟墓。 

新发现的疑似陈英墓 

    前不久,陈英的27代裔孙陈锐(风水师)专程从阳江来到天塘山拜祭陈凤台墓并运用风水学的原理找寻陈英墓址。初步认为陈凤台墓右下角的第一座无立碑的古墓为陈英墓。其依据如下:
一、从周边环境着眼,周边的几座1959年后葬入的坟墓均有拜祭过的痕迹。唯独这两座古墓无拜祭的迹象。
二、这两座古墓都坐落在陈凤台墓右边的辅脉上。陈凤台墓为主脉,从辅脉的穴位和点位衡量,两座古墓是辅助主墓的,只有凤台公的亲属才符合这种身份,而陈英是孝道的楷模,当之无愧。生前伺奉父亲到终老,死后也葬在天塘山,永远陪伴在陈凤台的墓前。
三、辅脉随主脉来自望军山顶,庚申位转入,再入申酉,入乾向巽兼戊辰。与陈凤台墓同一平行方向,以示同心同德。
    陈锐说,以上理由是个人的见解,并提请本族兄弟论证后才能正式确认。
    2011年10月30日,陈毓铮先生专程从广州陪同美国纽约华侨陈树荣先生到清新县拜祭陈凤台墓,到达清远市时,向陈凤台历史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和清新县陈凤台古迹修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方柏坚先生提议,到天塘山陈凤台墓前召开现场会,再一次勘测研究有关修葺陈凤台墓园和认定陈英及陈仁坟墓的重大事宜。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当即决定于10月31日召集有关人员上天塘山陈凤台墓前召开现场会。
    10月31日上午9.30时,原省侨联主席陈毓铮先生,纽约华侨陈树荣先生,陈风台历史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庄月园女士,清新县陈凤台古迹修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方柏坚先生,市侨联王志雄副主席,市侨联联络部长、陈凤台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米丽仪女士,还有在清远市的研究会理事和随行记者等也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参加会议的人二十多人齐集之后,乘车至天塘山的途中拜会了禾云镇政府。该镇政府分管侨务工作党委委员赖振明会见了全体与会人员,并说陈凤台墓是我们县的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我们镇的天塘山,一定会按县政府的要求,在用地,迁坟等方面尽力配合做好工作。禾云镇政府设午宴招待全体与会人员,午餐后还派出有关人员一同上天塘山参加现场会。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到了桂湖村委会门前,汽车就沿着修建中的盘山公路缓慢前行,于下午2时顺利到达目的地,然后再攀登600多级的阶梯路就到了陈凤台墓地。首先由陈毓铮先生把大家召集到陈凤台墓右下方,先认真察看两座无立碑的古墓,然后对大家说:“根据族谱的记载和多名风水师勘测指点以及与陈凤台墓的相关位置,认为这分别是凤台公第三子陈英和第七子陈仁的坟墓。‘追远人心在孝思,寻源天下没埋碑,(这是陈氏族谱的两句诗),陈凤台墓原来也没有立碑,现在的拜桌也是光绪廿年重修时才有的,今天请大家到这里来召开现场会,就是请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话音刚落,大家都走到墓地周围认真察看,其中一位七十七岁的桂湖村的陈姓长者说,他还是七、八岁上这里放牛时,就看见有这两座无碑的古坟,至今还是这个样子,也从未见有人来拜祭过。经过充分的举证和讨论,大家都认为这两座古坟可分别认定为陈英和陈仁的坟墓。这一认定很重要。根据清新县人民政府的规定,在墓园范围内,如果是其他人的坟墓,现在就要着手联系找坟主来将其迁移,如果当作无主坟将其搬走,那就会造成千古遗憾,对不住列祖列宗,对不住后世子孙。现在已将其认定,让其历史价值与风台文化同在,光照后人。
这次会议既然已经认定了陈英和陈仁的坟墓,参加现场会的全体人员,对着三座祖墓一同拜祭,以告慰陈英与陈仁两位先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