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村搭起民间文化大舞台
2012-5-17 19:47:52
汶村民间文化艺术节每10年举行一次,对于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来说
每次艺术节的举办都是民间文化的彻底释放——汶村搭起民间文化大舞台
精彩的飘色表演
为了观看飘色表演,屋顶上站满了村民。
按动快门,留住精彩瞬间。
热闹的舞龙表演现场。
“孙悟空”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声。
黄飞鸿醒狮团表演的“高杆”。
核心提示
今天,为期5天的汶村第20届民间文化艺术节落下帷幕。有700多年历史的汶村是台山著名的古村落之一。汶村民间文化艺术节每10年举行一次,已有近200年历史。汶村经过一年的发动组织,终将此次文化艺术节办成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悠久的村落文化无疑给此次盛会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节走过近200年,内容不断变化更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渐渐成为艺术节的基调。它是台山民间文化的一次彻底释放,也是村民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1万人空巷看大巡游
3月24日,即农历二月初六,台山市汶村镇汶村第二十届民间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当日,从远处便可看到,整个汶村上空飘起了彩色气球,场面蔚为壮观。走进汶村看到,此时大伙已经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了。当日一早,“东阳”、“南薰”、“西康”、“北拱”等汶村四个闸门的村民扶长携幼蜂拥至该村东门的大庙(也称为“三圣堂”)——文化节大巡游的出发地。
上午9时未到,大庙广场已经人山人海,就连广场周围的房顶上也挤满了村民。此次盛会吸引了台山市海宴、都斛等镇以及阳江、阳春等市的宗亲,还有海外华侨前来观摩。舞龙、舞狮、飘色表演是大巡游表演的主要内容,只见八条红、黄、青三色为主的巨龙游集在大庙前,32对黑、黄、白等各色狮子也云集于此。四个闸门各有代表队参加大巡游表演。按照惯例,每逢盛会有四条龙代表四个闸门参加巡游,但是今年海宴镇陈、颜、容宗亲也派代表前来助兴,因而增加了四条巨龙。
上午10时,龙狮“点睛”仪式完毕,大巡游表演正式开始。4000多人的巡游队伍从大庙出发。8条巨龙首先需经过三圣堂,然后出东门,开始绕汶村行走。记者在现场看到,龙牌、凤牌、罗伞、帅旗、大旗、水旗、花篮等,五彩斑斓,蔚为壮观;舞狮、舞龙、地色、飘色表演,龙腾狮跃,气势恢宏;鼓乐队、音乐队,载歌载舞,一片欢腾。每条巨龙由30人组成,其中3条由妇女组成,符合“龙公龙母”一说,“龙母”舞起来,腾挪跌宕,丝毫不逊色,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十里八乡的村民把汶村大街小巷围得水泄不通,老人们搬着板凳,坐在巷道口,夹道观看,房顶、阳台站满了村民。小孩纷纷骑在父亲的肩上,每当龙狮经过,争相抚摸龙身、狮身,大人抱着小孩在龙身下穿梭行走,祈求小孩沾点福气。据村中老人说,以前历次巡游,小孩争相拔龙须、龙鳞,回家后把龙须、龙鳞做成“符”带在身上,可以保佑平安。以往巡游结束,龙的鳞、须往往被拔个精光。但现在的龙鳞都画在了布上,没有龙鳞可拔,所以只能用手抚摸一下龙身狮身,沾一些福气。村民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有的小孩拿出照相机,拍下喜欢的飘色。村中巷道有的虽宽不到一米,但巡游队伍可轻松穿梭其中,舞龙舞狮的师傅们充分展示着他们的高超技艺。巡游队伍经过“南薰”、“西康”、“北拱”三个闸门时,从正门进,然后从小门出,巡游队伍最后返回东门。汶村游完后,还会再抵汶村镇政府,整个游行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
2民间文化艺术节历史悠久
700多年历史为民间文化艺术节增添了文化底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