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齐: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寻梦者
2012-12-6 19:26:46
    陈伯齐
  华南工学院1号楼(局部)    华侨新村宅前绿化
  陈伯齐手书的明信片    陈伯齐与夫人 
 
 核心提示
  20世纪初,由于中国本土建筑师人才的极度匮乏,中国高端建筑市场长期被西方建筑师牢牢把握。与此同时,中国院校建筑教育体制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亟待汲取来自外界的建筑思想精髓。直到上世纪20年代,一批批奔赴西方国家学习建筑专业的留学生先后学成归国,这种现象才有所缓解,而陈伯齐就是这批留学生的其中之一。
  从日、德学成归国后,陈伯齐赴重庆大学任教。由于自己所持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国内占主流地位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格格不入,陈伯齐在重庆度过了一段极为压抑的岁月。最终,他选择在岭南故土尘埃落定,继续自己的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之梦。
  在华工建筑系“三老”之中(另外两位是夏昌世、龙庆忠),陈伯齐担任华工系主任时间最长。然而,关于他的流传至今的文章资料却最少。他亲自设计的建筑不多,但在那个年代,出自华工建筑系教师之手的作品却离不开他的影响。陈伯齐的学生蔡德道评价说,“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甘居幕后。”
  本期世纪广东学人将走近陈伯齐,一位用一生探索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之路的建筑教育家。
  留学日德带回世界先进建筑思想
  1903年7月,陈伯齐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汶村的一个侨工家庭。1930年,23岁的陈伯齐考取了广东省公费留学,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学习建筑专业。当时,日本的建筑教育极为注重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运用,东京更是战前日本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重要实践地。在这种环境的浸淫下,陈伯齐完成了自己的建筑思想启蒙之旅。
  好景不长,赴日求学后,陈伯齐因参加地下革命运动遭受波及,被迫中断求学之旅,离开了日本。这次意外将陈伯齐引上了另一条求学之路。当时,德国现代主义运动正蓬勃兴盛,本着对先进学术思想的追求,1934年,陈伯齐转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学习。德国建筑教育体系重视技术,注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的建筑思想在陈伯齐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39年,陈伯齐以优异成绩提前半年毕业后在德国留校任教,并等待合适的机会回国大展身手。
  时机终于来临。1940年,接受多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教育的陈伯齐临危受命,回到国内主持创办了重庆大学建筑学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职务。在重大执教期间,陈伯齐怀着满腔热血,试图把重大建筑系建为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试验田。当时,他与夏昌世、龙庆忠等一批留日、留德的教授并没有采用当时占主流地位的“学院派”教育体系(由巴黎美术学院开创,特点为以艺术训练绘图为主,不注重技术因素,设计强调抽象古典美学构图原理,设计成果注重图画表现等),而是在教学中提倡现代风格,注重建筑的功能和技术因素。
  陈伯齐采用的这一“另类”的教学理念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长期以来,以中央大学、东北大学为代表的“学院派”教学体系牢牢地占据了国内建筑教学思想的主流地位。当时,现代建筑教育虽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但在国内却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部分重大建筑系的学生崇尚同在重庆的中央大学建筑系采用的“学院派”教学方法,并责难重庆大学采用的德日教学思想,重庆大学建筑系开始受到校内外一些师生的抵制。1943年,陈伯齐与一批留学德日的教师被迫离开重庆大学,结束了短短三年的重大任教生涯。
  “一个新归国的留学生,带来世界最新的理念,却经历这样的遭遇。这其实是一个教训。”前广州市设计院院长、陈伯齐的学生蔡德道感叹道。
  离开重庆后,陈伯齐辗转回到故土岭南。1940年代中期,陈伯齐、夏昌世、龙庆忠陆续来到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建筑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