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东村陈氏大宗祠古祠新生
2012-5-24 21:18:10
重修中的大宗祠
茶东村似乎从来不想被人错过,在村口牌坊一边,村民们修建了一座小小的亭子,名为"文笔妙华亭",亭子两边刻着一副对联:"文章华国谈今古,妙笔云霄出伷心",是否在告诉过往客人,此地是文人凝聚之处?村口对出就是大片的农田,大部分已经收割,只有几处还有村民正在忙碌,风一吹,带着阵阵稻香袭来,确是可以给人以浮想翩翩,思绪连连,丰收的喜悦一直是文人喜欢的素材,也许这个小亭子就是专门给他们吟唱的地方呢。
从村口进去,转过几个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呈现眼前,只是它现在已经被棚架包裹着,正在进行修缮工程,修缮完成后将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发。
据悉,陈氏宗祠为我市目前保存较大、较好、建筑风格独特的明末清初建筑物,于2000年11月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年5月,根据市政府文化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南朗镇政府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顺利达成协议,同意将陈氏宗祠交由市、镇两级政府进行修缮与开发,计划明年1月份完成陈氏宗祠周边景观改造工程。
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现在已经动工,据当地政府有关人员介绍,为保障茶东村陈氏宗祠如期开展修缮施工,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陈氏宗祠内部的工厂及住宅进行搬迁。为使宗祠周边环境整治规划及景区设计工作稳步推进,他们经多次实地考察研究,选定了曾主持设计开平碉楼和广州光孝寺环境保护及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陈氏宗祠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规划及景观设计。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后,通过对外公开招标,现在有关施工单位正在施工建设。
现场见到,宗祠内外都有工人在忙着工作,将屋顶的瓦片轻轻地搬下来,用现代粘合材料加固后放回原来的位置,使其更坚固耐用;而各种雕刻的修缮很考功夫,既要保持原貌,又要使它们加固翻新;房梁、立柱等有损坏的需要更换,但又不能改变其建筑风格,工人们都小心地按照原来的材料、比例、特点等重新安装。
南朗镇区以北,榄边村里,现在还保留着不少的古村落、古树、古建筑,往东有一条公路通往横门,从岐关公路转进横门公路,不远是茶西村,走约1公里,转入一条小路,再走2 公里左右就是茶东村,从村口进去,穿过几棵榕树,走过一些看似古旧的民房,一转弯,一群规模宏大的宗祠建筑群就呈现在眼前,石刻浮雕、龙头镂雕、抬梁木雕等精妙绝伦地让人眼花缭乱,这里就是陈氏大宗祠,以它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彰显着曾经的光辉,赋予了后人或多或少的自豪。
古祠集明清建筑之大成
据当地的《陈氏族谱》称:茶东陈氏始祖玄保,名尚志,号贞六里。元至治二年(1322年)出生,明洪武十年(1377年)卒。北宋从闽南迁徙至文顺乡香山 (为时香山尚未开县,属东莞文顺乡)茶园之东定居。明初建有里“仁祖家庙”。在明中期始建陈氏大宗祠。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海盗进村抢掠,烧毁大宗祠。至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陈氏宗祠,之后陆续在其侧建有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筠溪陈公祠等宗祠。据现存实物调查所得,该祠始建于明代中叶,在清初被海盗烧毁,于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经雍正、乾隆、嘉庆年多次修建,现为道光年间修复后的祠院。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建筑艺术。该宗祠与贡三陈公祠、净侯陈公祠等连成一片,连片三座,均为硬山式龙船脊砖木结构,成为一个陈氏宗祠群。
目前陈氏宗祠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陈氏宗祠为锅耳防风墙,三进三间布局,置有雨廊、偏厢、天井等构筑;门楼为四柱三间戏台式单檐建筑艺术。前座花岗岩石台基的护栏上,砌有博古纹阳刻花岗石雕栏板、隐八仙等石刻浮雕础板等构建,其做工精细;其门楼的花岗岩石镂雕台梁为狮子托花卉祥云;门楼台花岗岩石柱的柱础为海浪纹饰石雕。整座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