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陈家祠迎来“中修”
2012-5-26 19:56:26


  今年,陈家祠迎来4年          一次修旧如旧的“中修”。   
文化长廊
    陈家祠有望穿“新衣”保护起来!据陈家祠博物馆馆长李卓祺介绍,此次“中修”主要是对古建筑群瓦顶上有丰富故事内容的“灰塑”进行粉刷重修。
    据悉,为了把陈家祠建筑群更好保护起来,减少日晒雨淋对古建筑的破坏,日前馆内一小部分青砖墙已涂上了“隐形保护膜”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将有望将此隐形涂料用于保护整个陈家祠建筑群。
预计整修年内完工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陈家祠。进入古建筑群正门,只见东厅外围已被施工维修的绿色纱网围着,整座东厅外墙搭起了密密麻麻的竹棚。从东厅10米开外望去,记者发现建筑瓦顶上凹凸图案明显被重新涂上了一层“鲜艳”的颜色。据陈家祠内一工作人员介绍,古建筑维修工作新年后已开始,目前中进东厅的“灰塑”维修基本完工,接下来维修的是正中厅。
    李卓祺介绍,陈家祠建筑群至今已有115年历史,随着时间推移,古建筑群都已不同程度受损。记者了解到,今年,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陈家祠迎来了4年一次修旧如旧的“中修”,政府投入30万元重新修整建筑群三进两廊的“灰塑”。
    “凹凸不平、色彩鲜艳的‘灰塑’就在屋顶位置,天天日晒雨淋,老化得很快。”李卓祺说,“灰塑”修整难度非常大,工艺细并且耗时长。他表示,这次“中修”预计会在年内完工。
 
喷剂保护效果不错
    “酸雨加上城市空气质量不如人意,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古建筑保护很不利,我们近年都在想方设法保护古建筑。”李卓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们在古建筑群的一小块青砖墙上试验一种由科研单位专门研制的“化学喷剂”,这种“无色”喷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渗入腐蚀墙体。该喷剂就像一层“隐形保护膜”把古建筑包裹起来保护,到目前为止,试验效果还是比较满意。
相关链接
陈家祠始建于1888年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
■名词解释 
灰  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这被称为“草尾”。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塑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动物、花卉等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