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槎洲族譜》所涉疑題的再探與秩調
2022-1-13 9:03:00
前言:我非是族譜研究的偏好者,我所以一再撰文談我族譜,原因有二:
一、是胞兄陳天倫視我家族譜的保存和下傳最熱心,他授意我把帶到美國的《槎洲族譜》務必設法借助電子發放和實紙出版而得以流傳,故此我通過寫博客之便,轉而在陳氏宗親網刊出。
二、是這份《槎洲族譜》曾經是我祖父陳成烈在世時擔任槎洲村長最後一任所留下的又是代代下傳的續寫陳遇夫重校的舊檔案,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他當年的秘書因移民至美國帶到紐約,胞兄把它複印,並予我一副本。它所以在《陳鳳台研究》網出現的經過與緣由大致這樣。
沒想到是,它有後續。那就是眾宗親的審閱和反應,譽多貶少,總的是好。
繼而族中有前輩向我介紹了有關陳鳳台的七子世系,及可能的關聯,我遂即興追索,撰了《陳鳳台世系的上溯》推擬,並被因而帶進了有關的世次答問,也觸及到《槎洲族譜》對錯討論。其間,最锲而不捨的有陳氏宗親陳經緯君,他仔細地推算了我族朗美那段世次,幾度撰文指出父子年距不合,並連絡我是否應該深入研查,找出其缺漏,試論其真偽。這非一項普通建議。它除了沒有供查的真憑實據,也涉對所傳族譜質疑屬不恭。故此以下撰文:再探,是把存疑的部份仔細翻讀;秩調,是對未符的年代另作揣測。
又,舊譜行文是否錯接失真或年代上抄傳有誤,也牽涉早期先人遷徙緣由,我基於陳遇夫重校時亦曾存疑,遂在此試圖用其所言為調探依據,尋新答案。
以下,就幾個常見的反覆答問疑題,選關鍵的,逐一在此與眾宗親榷商:
(一)此“墓葬”,彼“祠堂”(開章先談六村始祖)
——陳從善的墓到底在那裡?
常有人問:陳天祥又其後亦稱陳從善的“墓”在那?《上閣東山》譜載,“在上閣老鼠崗”,地點明確。
至於為何在朗美亦出現恭奉他的“特祠”,應非是用作為虛飾。
對於祭祀,陳遇夫編撰《家譜錄》第三卷,內中有“祀典考”一文,談及各地宗親對先人除了立“墓”或“因地立祠”,都為“以供祀事”,都是出於“以致敬思之意”;因而,亦曾有“特祭”和“合祭”之區別。故此,今人所見某先人(比如陳從善)“上閣有特祠,朗美有特祠”,其實“是一父二子分祭也”。是對“宗廟之敬不忘本也”!
今人對此一再大做文章,只是不知其中就裡。以為發現了什麼「硬」証據。
又,比如陳巧,恭奉他的“特祠”何止一處兩處。
(二)避“兵戎”,走“胡妃”(務須澄清最大關鍵)
——陳猷離開南雄確切年代?
對此,陳遇夫對我族初遷祖陳猷當年離開南雄的「年代」,幾度質疑。他曾說,“竊意石頭初遷,決非咸淳”(見《本支考》)。
然而,他修譜時,出於“今世俗相傳謂咸淳二年以宮嬪之故(即「胡妃起禍」)。(但)其說不見史傳。”(見《石頭譜》)又,雖曾經(親赴新會查探,“嘗細求其實,(卻)得之鄉老所紀遷居來歷事跡,則(是在)紹興元年。(這顯然是不同,他遂補充)紹興改元,在高宗建炎四年。”(同上,見《石頭譜》)可是,他最終還是採用和保留舊譜原來記載,並解釋說,“蓋譜牒不存,郡邑之志有闕,流俗沿訛,固其宜也。”(見《本支考跋》)。
這也解釋了陳遇夫重修舊譜時為何仍用了「胡妃起禍」之說,未採「紹興元年」,是因那更為適合當年大家已習慣的認同「說法」。
(三)有“遺漏”,再“添補”(石頭祖輩為何重校)
——我族陳猷下延子孫世次?
據載,陳遇夫對我族初遷祖陳猷下延子孫世次的「補回」,兼述緣由。
他這樣說,“舊譜以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