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内迁村落“带水取名”考
2024-5-13 21:04:04
  陈姓从广东南雄珠玑巷南迁时,族人曾共同商议,迁居到“带水取名”的乡村。这一事实,在陈谟撰的《谟翁遗牒》有记载。他写道:“是行也,兄弟恐难同处,但逢冲则止,遇村名边有点水者棲焉。盖水为支流万派,在在(误,应改为代代)可以逢源。矧今故土亦曰沙水村。一以志无忘所自也”。这一段话是说南迁时虽然各自分散,但如果大家都在带有水旁的村名定居下来,有了这一特征,以后世代找寻就不难了。除了这一点之外,他还提出两点理由,他认为“水为支流万派”,象征子孙繁衍,枝密叶茂。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是从“沙水村”南迁的,到了新的地方定居,如果都有带水之名,正可以使不忘“沙水村”故居。其实,还有两点陈谟没有说出来,一是从陈姓的历史渊源来看,实也与水有关。追溯到东汉的陈寔,他是颍川堂的始祖,“颍”字中有“水”,“川”字也是水,故有“水陈” 之称,颍水也可以说是陈姓的“母亲河”。二是当时处于农耕时代,耕田是主要生活来源,耕田如果没有水,便会颗粒无收。由此可见,当时族人南迁时,考虑是十分周全的。  根据族谱资料不完全统计。当时长房谟祖,南迁到冈州,就有海头、边海、新洲、白沙、涌边、冲泮、洋栏、潮安、潮新、南洞、泮华里、游潭碧、沃江、潢村、平洲等带水的乡村。  第二房宣祖,内迁到潮连、马泥、沙头、南洋、茅湾、东冲、浮月村、莲州、冲泮、冲柴等乡村,也都是带水的乡村为名。  第三房英祖,迁居到邓冲、黄冲、丰江、三江、上泽、汇江、汇溪、上下洞、洞宁、菠萝水东、汶村、洛阳、泗令、牛角湖、合浦等乡村,也都是带水旁的村名。  第四房恺祖,南迁牛湾、菠萝水东、汶村、洛阳、泗令、牛角湖、合浦等乡村,均为带水的村名。    第五房闰祖,迁居儒洞浦牌、泗令、泔子园等乡村,也是带水旁。其子孙后来迁到潮阳涟滩、阳江海陵、泗令村、泔子园以及阳春马水镇牛角湖等地。几经迁徙,都离不开水边。  第六房图祖,迁居深涌、铲湾、潮连等村,也都是带水字旁的乡村。    第七房仁祖,其后裔居清远、古冈浐湾、深涌、大凌村、莲塘、大泽、深冲、潮连、熹冲等村,也都是带水字旁的村庄。  可是,事物的发展,总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南迁之初,举族同声,带水乡村而居。当时自以为考虑十分周全了。到了清朝康熙三年(1664),发生“迁海”事件,当时清政府为了巩固其土建专制统治,切断沿海居民与东南沿海反清武装的联系,划了一条红线,从海边内迁三十里,三十里外均列为禁界。由于陈姓带水而居,多住在海边,故受冲击最大。陈遇夫《颍川纪略二》说:“甲辰有迁海之役,举族流离”。所指的就是此事。由于内迁是强迫性的,毫无选择的余地,当然也不可能做到择水而居了。所以,陈凤台的后裔,有一些居住的乡村不再带有水这旁,这是由于迁海造成的。还有一个原因,如台山邓冲,后来由于外姓迁入,更名为陈边,也没有水字旁了。新会的鹤冲村,后来也更名为陈鹤村。我们不能以陈姓后裔定居在不带水的乡村,而否定“带水取名”这一历史事实。“带水取名”乃陈凤台家族文化的“活化石”。台山邓冲陈氏族谱说:“有水系吾族,无水系吾仆,有水便是陈”。都说明南迁陈姓与水有密切关系。但也要尊重定居在不带水乡村的人,不能说“无水是我仆”,当改为“无水是他族”更为恰当些。因定居在不带水的地方,还是大多数呢?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由于陈姓定居在五邑偏僻之地,生活困难,后来被迫卖身到美洲当苦力。这次远渡重洋,说起来也与水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