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大沟镇华洞村陈氏宗支源流的分析
2012-6-1 16:48:19
去年,阳东县大沟镇华洞村人陈罗员的大哥曾在网上留言说,华洞村陈姓与台山汶村陈姓有关系。由于华洞村的开族总族谱不知下落,所以无法知道他们村的具体世系源流。
陈罗员一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最近找到了一份解放前抄录的分支谱,以下为此分支谱的记载:陈姓七祖名别:漠、英、先、海、润、陶、仁。
华洞 曰 海祖。
一世祖 马育公,可福公之子,生二子:长安、长泰。
二世祖 长安公,马育公长子,生三子:宗荣、宗茂、宗达。
三世祖 宗茂公,长安公次子,生一子:陈广。
四世祖 陈广公,宗茂公之子,生三子:满仓、满富、 满贵。
据此分支谱,华洞村陈姓的开基始祖马育翁,是恺(海)翁的后裔,但恺翁至马育翁之间的世系,没有记录。
查阅《阳东县志》,“华垌 片村,包括东头村、竹荒村、庙背村、西边村、门口开村。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村,五村都陈姓。因村建立于垌边,取繁华兴旺之意,故名。”
如果《阳东县志》的记载无误,华洞村确实是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村的话,初步估计华洞村陈姓,有可能是汶村六房逸清翁的子孙后裔,之前的世系为:
逸清--怀山--子永--世祯--可富(可福)--马育
按此世系,马育翁为恺翁十二世孙。对照恺翁十三世孙陈王道,登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马育翁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迁华洞建村,时间上是合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沟镇华洞村除了陈姓,还有几户杜姓人家住在村尾。巧合的是,在汶村各房的祖先之中,当时只有六房的祖先与杜姓有通婚。在汶村的周围,只有阳江地区才有杜姓人家居住。这说明六房的祖先,早就与阳江地区有所来往了。
另外,汶村陈氏十房祖先的名字,当时唯独六房的祖先,有以“可”字开始,而且迁徙不明的。
根据汶村的族谱:
七世 逸清 引宗六子,娶梁、谭、淡、廖氏,生一子:怀山
八世 怀山 逸清之子,娶徐氏、李氏,生二子:子真、子永
九世 子真 怀山长子,娶杜氏生三子:本恒 娶巫氏(绝),本元 娶杜氏(绝),本魁(绝)
九世 子永 怀山次子,娶冯氏生三子:世英、世祯、世悦
十世 世英 子永长子,娶冯氏生一子:益梅
十世 世祯 子永次子,娶徐氏生四子:可钦、可荐、可富、可和
十世 世悦 子永三子,娶徐氏生二子:前爵、对爵
十一世 前爵 世悦长子,娶刘氏生一子:会奇
十一世 对爵 世悦次子,娶伍氏生一子:维邦
七世 逸清翁的后裔均外迁,台山深井镇大门、洞尾、康华等村陈姓,是十世 世悦翁的后裔。世英翁与世祯翁第二代之后的世系,汶村的族谱没有记录,这应该是由于汶村在康熙四十五年重修族谱的时候,与他们的后人失去联系的缘故。
虽然根据现有的资料来分析,华洞村陈姓有可能是十一世 可富翁的后裔,但是,也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汶村陈氏三世祖玄杰翁的后裔。总之,关乎数千人的祖先之来源,一切应以谨慎为重,应继续寻找有关资料。
根据《阳江市地名志》,“红头嘴在阳西县织箦镇区东南19.6公里处,属溪头镇,1115人。清朝中叶,陈姓人家从阳东县大沟镇华洞村迁此。” 可以到那里调查一下,看看是否有族谱保存下来。
除了大沟镇华洞村,阳江地区还有不少村落的陈姓,都声称他们是恺翁的后裔。其中有不少村落的世系源流,目前我们还不太清楚,如大沟镇的福源、福庆、福安村,红丰镇塘角的丹步村,江城区的海库村,雅韶镇的合浦村等等。上述各村,根据《阳江市地名志》,都是于明末清初建村,他们的祖先,有可能是那时候从汶村到那里经商或避难,而留居当地开族的。
热心的族人,可以到上述各村调查,以了解他们的世系源流,与看看各地有没有与华洞村陈姓相关的记载。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