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陈凤台「缓金伐元疏」的历史真实质疑
2014-2-21 10:46:06
在「陈凤台研究」的话题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应推「缓金伐元疏」。我也算是学历史的,我找遍了我能找的海外资料,却一直未能够发现这一记述。目前,在你们主持的网页,已有不少人撰文说,它发生在1216年,然后1217年举家逃亡。自此七子各散。分头觅处繁衍。总之,这是一宗关键事件。正如旧说中的「南雄走妃」,曾是几乎每个族谱都这样说。最后,竟似是而非。至今,他们为何要走?于何年走?多少仍是未成定论。我认为「缓金伐元疏」也是一种类似推想。除非有人能够拿出当年这篇宏文,又或提出在历史上有此「记载」,公诸于众。否则,如今所读到只靠近人转述而来的「众口一词」,未免草率。又它关系重大!
稍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不称「元」。这就表明,这一说法,是后人后来「补述」的。有何根据,未提出处。最初是谁说的?有何原始资料?若然以「1216年」为焦点,当年的有关历史是, 蒙古于1210年起开始攻袭金国河北属地,1211年8月取西京(大同),9月攻中都(北京)未克,1212年取东京(辽阳),1214年金国以中都不能守,自迁都至南京(开封)避开蒙的锋芒并转告宋,同年7月宋朝中有人上疏请「罢金岁贡」,宋帝接纳此议,遂罢输送岁贡金国。1215年2月蒙军取金国北京(是内蒙大定府),5月蒙续取中都(今北京),7月蒙攻金国开封(南迁后的国都)。金求和,未被接受。12月内蒙大定发生叛乱。蒙主将木华黎率军北上征伐。1216年蒙军主力北去内蒙平乱,金蒙间无战事。但,金与夏有攻防纠纷。又,1217年4月起,金南下攻宋襄樊、枣阳等地,6月宋下诏伐金。自是宋金连年交兵。同年8月,蒙成吉思汗自引军攻夏,自此继续亲征西域,而「征金」一事则交付大将木华黎负责。至1220年8月宋夏联合攻金。1221年2月金攻宋地汉阳、武汉,6月宋派使臣与蒙通好。1222年2月金以宋拒绝岁贡而再分兵三路南侵安徽淮河一带,同年8月夏攻金国甘肃,11月蒙攻金国河东及陕西地。1223年蒙将木华黎病死。1224年宋宁宗逝;夏金议和。1225年宋理宗下诏为岳飞翻案称「忠武鄂王」。至1271年,蒙忽必烈才改称国号为「元」。由1216年至1271年,那是55年后才开始采用的国号。因此,「疏」的名称,若然确有,绝对是被谁转述写「错」了。另外,提及上疏原因之一,是反对蒙联宋攻金,而且,认为不信蒙会让宋取得河南之地作筹。只是,查証于大历史,这不能是原因。最明显的理由是,蒙宋议盟的事,是十六年后才有。而且,对于这则议盟事件,历史所载撮要如下:一、它发生在1232年12月,亦即宋理宗(绍定五年),蒙遣使王辑至宋,议夹攻金;由京湖安抚制置使史嵩之奏上。宋帝曾命嵩之回报蒙使,史嵩之遣邹伸之往报蒙古,约以事成,归河南地于宋。(这是宋主观上愿望。)因为,从大历史观看,当时蒙已发军围攻汴京(那亦是今河南开封之地),金主率妃东逃,只余兵将留守。1233年4月被蒙军攻破汴京,杀颜完氏一族。同年6月再破中京(今之洛阳),金主逃往蔡州(今之河南汝阳)。至1234年正月蔡州破,金遂亡。试想,从1231年下来,蒙与金交战的区域全在河南,又岂会说胜后把它全让给宋。那么,蒙何必发兵打。那时,成吉思汗早已逝世(1227)多时,蒙古已经改由窝阔台称汗了。至于南宋最后是亡于「元」军,那是1279年才发生的。距「上疏」时,已相隔六十三年了。再者,成吉思汗临终之际,确曾提及拟设计借宋地入境从西(四川)攻金,让金措手不及。只是,此事一直没有执行,只留给他子孙参考。即使那一段话,是1227年说的。不应混淆。
从以上大历史观察,陈凤台与外父邝某人若于1216年联名上疏,请宋帝(宁宗)「缓金伐元」其实「不智」,而且「于理不合」。那时,宋要年年向金岁贡不止,还不时受攻略,更别说以往的「掳帝耻辱」及「民族气节」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