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村民俗 别样的风景
2012-5-19 19:35:15
汶村,是台山市人们常说的“三村两石”特大村之一。这个村,立村是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至今已有730多年的历史,村大且古,因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那民俗文化,流传至今,令人看来,是别样的风景。
门楼牌楼立八方
汶村之大,名不虚传,它有多条街,主街道称汶村直街,虽然叫直街,却是一条不能通小汽车的巷子,弯曲幽深,它连接无数条小巷,巷道纵横交织。我们首次进村,感觉进了迷宫,穿来绕去,走了两个多小时,才算走完主要的街、巷。村中分为十一个小村:东上、东下、花厅、北东、北西、沙坦、上坑、文华、西康、南薰、太平。
盘旋半天,发觉村上门楼、牌楼、牌坊真多,四面八方都有。旧村原称汶村城,有三米高的城墙围住,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设有四个城门,城墙已拆,门楼犹存,四门名曰:东阳、南薰、西康、北拱,后来西康又多建了一个门楼。五个门楼,除了西康首建的那个以外,其余四个都高大雄伟。随着星移斗转,旧村向四周不断扩展,形成多个小村,村民又在新村外围建了六个新牌楼,在汶村直街尾,也建了一牌楼。这些楼牌,大方优雅,款式各有区别,其中西康新门楼的建筑风格最特别,与在台山平常所见的大有不同,感觉它款式新颖,美轮美奂,出类拔萃;而上坑牌楼各层的屋脊、飞檐,镶着龙、凤、麒麟等瓷件,令人赞叹不绝。
有的牌坊,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在西门有一处牌坊,用花岗岩建造,现在都没见其生青苔,也没有见其变灰黑,白亮亮的。其高八米,宽五米,中间横刻“升平人瑞”,上方横刻“圣旨”,牌坊背面刻“七叶衍祥”。牌坊地面上左右有两个石狮子拱卫。人们称此牌坊为“百岁流芳”,据传它是明王朝为褒扬汶村拔贡陈德曦享寿108岁而立的。
汶村直街尾那个牌楼,伟岸耸立,光彩夺目,上刻有“星聚流光”四个大字,旁有“云南上泽房侄孙知县栋敬赠”,题为“咸丰元年季春”,下有对联:“星聚高阳思祖德,兴落汶水裕孙谋”。
祖祠庙堂座四面
汶村的祖祠庙堂真多。为了弄清究竟有多少,我们找来两位长者,叫他俩介绍。他俩勾着手指点数,点来点去都数不清楚,最后拿出陈氏族谱,翻开插画页,让我们看祠庙的相片,才算出个数来:11座祠堂,3座庙堂。
汶村直街尾有陈氏祖祠,祠堂是为了立村始祖陈恺而建。祖祠较为宽敞,雕梁画栋,立柱上架着的长短横梁栋雕刻着人物和飞龙、凤凰、麒麟、狮子、花鹿、仙鹤、燕子等吉祥动物,栩栩如生,构成幅幅图案;还有荷花、莲蓬、流水、行云点缀期间,美不胜收。由此让人惊叹汶村人的建筑文化深博。祖祠的后面是“丰芑堂”,也是一个祠堂。祖祠左侧相邻的是长房祠。
陈氏祖祠右侧,有引宗陈公祠,也叫“六桂堂”。据说它原十分壮丽精美,但现在只存一块石匾,别无他物,村中老人感到十分可惜。村上人说,明末战乱,引宗父亡,母苏氏身怀六甲,逃往恩平,汶村陈氏凋零,陈氏祖先到恩平找到苏氏,劝说她回村产孩儿,以续陈氏血脉,苏氏回村生下儿子,养大成人,后来陈氏散枝开叶,引宗生有六子,所以此祠堂命名为“六桂堂”。该堂1958年被毁,1987年旅外乡亲为追溯祖德,捐资重建,成为引宗纪念堂,现作幼儿园。在陈氏祖祠前面,有座三遇陈公祠,是为了纪念本村举人陈王道而建。
村东门处,建有“三圣堂”,村民称其为“大庙”,三圣堂建造碑记中记载:祖陈恺“雄州泊舟三圣寺侧夜梦,诸神告以进止逐负,神南奔,卜宅于此而庙,以立嗣后,由故鼎新,由小扩大,盖不知几更,神之力也”,后人为了纪念神仙、纪念先祖,希望神人先祖庇护后人,繁荣富贵,建立三圣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