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姓由来:南宋皇帝御赐
2012-5-29 19:52:57

官服朝廷六十载    忠贞存史册
同堂三代九进士    书香遗河源
    南宋皇帝若采纳邝愈平的逆耳忠言,中国的历史将改写;以忠贞爱国和崇文重教为核心的愈平文化,不仅是古邑河源的,也是民族的。

◆邝姓由来:南宋皇帝御赐
◆四朝元老:官服朝廷六十载
◆“缓金伐元疏":政治远见爱国“疏”
◆书香家族:同堂三代九进士
◆巍巍梧桐山:有幸埋忠骨
◆书香传承:邝氏后人多英才
引 子
    虎年的春节,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除夕。太平街。太平街是河源作为客家古邑的一个历史缩影。从太平街中段的“邝氏道祠”门楼进入,是一条狭长而充满岁月沧桑的小巷,走进古巷,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在两旁遗存明清时期民居的青砖灰瓦的映衬下,更显古韵。在辞旧迎新的除夕,这里邝姓各家各户的大门,此时已贴上同样内容的大对联——“宣城世泽,候府家声”,印记着这一族姓曾经的历史荣耀。小巷深处,在“愈平家塾”里面祠堂的墙角,两块很不起眼、四尺见长的石匾,却刻着让人肃然起敬的内容——“忠贞候府”、“科第家声”。轻轻拂去石匾上的尘埃,思绪一下子似乎梦回八百年,追忆起一个忠贞爱国的书香家族——公元1217年,就是这里(河源县城北郭)迎来了一名辞朝南迁的高官,这就是经历南宋四朝、为官六十载的谋国老臣邝愈平,时年九十。翻开泛黄的古族谱,邝愈平那种精忠爱国之心和崇文重教的家风,跃然纸上,也让人掩卷深思…… 
邝姓由来:南宋皇帝御赐
    查阅传统的《百家姓》,是没有“邝”姓的。这一姓氏的由来,可要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代。
    南宋之初,有方氏第一百五十四世孙方桢(号以平),世居安徽庐江县。方桢青年英俊,勇于任事,机智敏悟,登第进朝,为宋高宗之内侍(皇帝身边传达命令的小官吏)。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随刚登基的高宗皇帝于扬州,遇金军兵临城下,己在城北叩门,急奔告高宗,护帝即披甲从南门出逃,五六人骑马相从,经镇江、丹阳、常州、无锡等,护驾十天到达临安(注:今杭州。方桢救驾有功,载入《宋史》)。同年三月,发生“苗刘叛变”,日杀内侍等近百人。在这场叛乱中,方桢虽然幸免劫难,但思忖国家多故,临安非久留之地,朝廷亦非留恋之处,便当机立断,举家南迁广东。先至南雄保昌县沙水乡,后迁徙南海县扶南大镇乡,专心教子读书,望子成龙。至第四子愈平登第进朝后,如愿以偿。其第四子名谆,字愈平,生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1129年两岁随父襁褓南迁,长于广东南海大镇乡。愈平幼时好学,天聪敏悟,年十五,受五经,通大义,经纶满腹,十九岁登科举人,1147年二十岁进士(注:理学大师朱熹1148年进士)。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愈平三十岁膺任临安京城大尹。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因长女淑丽被宋孝宗册为皇妃(注: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曾为岳飞平反,有志恢复中原),赐地宣城,受封侯爵,御赐姓邝(注:唐宋之制,皇亲国戚及恩泽重臣皆赐地封爵,爵位随食邑而封:赐地二千户以上封公爵,赐地一千户以上封侯爵,七百户以上封伯爵,五百户封子爵,三百户封男爵。邝愈平赐邑宣城,封侯爵,以食邑冠其名,故称宣城侯。)愈平本为邝氏始祖,但其孝让,尊奉其父方桢为始祖,自为二世。其三位兄长谚、让、诚也同时易姓邝。自南宋至今,邝氏族裔繁衍30余代,全球约300万人口。
四朝元老:官服朝廷六十载
    邝愈平官服南宋朝廷,从1157年30岁任京城大尹算起,到1216年辞朝南迁,共59年,经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累升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太子太保,官二品。
    南宋时期,经常遭金、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