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汶村的开村史
2012-5-30 8:39:44
汶村,地处广东台山南部,背靠笠峰山脉,面临浩瀚南海,立村至今已近800年,是一条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村。
汶村陈氏,来自南雄沙水村珠玑巷,开基始祖陈恺,是陈文的五世孙。陈文自福建谪迁南雄珠玑巷,生二子:鼎、鼐。鼎生万山、凤山,万山生陈辉、陈炜。 陈辉,号凤台,宋朝进士,官至谏议大夫,娶南雄珠玑巷大尹公邝愈平之女为元配,邝氏宜人生四子:谟、宣、英、恺(行五),继娶侯氏生三子:润(行四)、图、仁,族称"七子流芳"。据族谱,恺翁之长兄陈谟,生于乾道九年癸巳(公元1173年)。
嘉定九年(1216年),南宋王朝决定联合蒙古攻打金国。太始祖陈辉,时任谏议大夫,认为金国已国势日衰,真正的威胁是来自崛起中的蒙古,于是与外父邝愈平、妻舅一元、一声、一俊,联合向宋宁宗皇帝呈上 "缓金伐元疏",劝谏宋宁宗,应缓和与金国的紧张关系,尽早谋划防元伐元的措施。这本是正确的主张,但是不但不被采纳,还反遭谪贬。与此同时,恺翁之三兄陈英,时任宣议大夫,也"因差抚安外夷,不行,将家属贬";恺翁之长兄陈谟,"乡举进士,授刑部侍郎,未就",也因家族被贬之故。面对着这样时势,恐国将有险,家将有难,太始祖陈辉与其七子,经深思熟虑,毅然决定离开祖辈生活了上百年的南雄府沙水村珠玑巷,举家南迁。
太始祖陈辉,当时己年迈,不堪舟车劳顿,因此到达清远时,便与其六子陈图一家,留居当地。恺翁,则与其他兄弟子侄,继续往南移迁。乘船由北江往西江,到达新会时, 据恺翁之长兄《谟翁遗牒》,"兄弟共语曰:是行也,兄弟恐难同处,但逢冲则止,遇村名边有三点水者栖焉。盖水为支流万派,在在可以逢源,矧今故土亦曰沙水村,一志无忘所自也。" 于是,各自分别移迁,转辗于广东各处而居住。
恺翁与家属,乘船沿着海岸,往西而行。来到海宴都的时候,天色已晚,只好泊船登岸,夜宿三圣寺旁。据三圣堂的重修碑文所记载∶恺翁"泊舟三圣寺侧,夜梦诸神告以进止,遂负神南奔,卜宅于此而庙以立嗣。" 这碑文的意思是说,当晚,恺翁梦见神人指点:你不用再找了,这里便是你们居住的好地方。恺翁于是喜出望外,第二天连忙将背着上路的祖传神像 ,供奉在三圣寺,并将三圣寺改名为三圣堂。当时三圣堂所在之地,是一个小山岗。三圣堂后面,长着一棵方圆数百尺、枝叶茂盛的大榕树。恺翁与家人,在榕树之侧,搭屋而居。恺翁将居住的地方,命名为"文村",以纪念陈氏入粤始祖陈文和南雄沙水村之源,因恺翁与其兄弟分迁时相约"村名边有三点水者栖焉",故"文村",又名为 "汶村"。为了感激这棵榕树的护荫,后人将其供奉在三圣堂,为"榕树大圣"。
据汶村《陈氏族谱》,恺翁续配伍氏生四子:梦熊、梦虬、梦蚪、梦鸾。恺翁偕眷抵达汶村之时,大约为公元1220年。那时,恺翁大约四十岁。当恺翁四子都成家立业后,考虑到时势动荡,为确保家族繁衍,四子于是分居各地,以分散风险。除了恺翁二子梦虬,号南彦,留居汶村以外,恺翁其余三子均外迁。恺翁之长子梦熊,娶甘氏生宗尧,迁横岗; 恺翁之三子梦蚪,生宗元,迁福建福州府长乐县; 恺翁之四子梦鸾,字节夫,号南来,娶方氏生二子:盛、宗,迁开平波罗,徙开平三江。
800年前的汶村,周围还是一片滩涂荒地。恺翁偕眷迁居汶村后,与其后人,在汶村的四周进行河涌治理,使低湿之地逐渐干涸,开辟为屋地和农田,与及开发咸围,用于海产养殖。历史上,汶村虽然经历不少劫难,但是都能一一克服。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代繁衍生息,汶村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也有人迁出重新立村,散落在周围纯陈姓的自然村落有10多个。如今,恺翁的子孙后裔,遍居台山市海宴、汶村、深井、北陡、广海等镇,与及开平市长沙区三江、新会牛湾水东、番禺钟村、阳江、恩平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