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军山:写满清远历史的山
2012-6-1 17:10:16
从望军山坭城鸟瞰山脚石坎圩镇。
远眺望军山仙庙。
望军山上的大仙庙。
望军山下的石坎中学。
清新县境内有一座大山,龙颈镇石坎地区的村民称为“望军山”,东部的禾云镇沙河村民却称为“天堂山”或“天塘山”,至今仍留下许多遗迹、民俗和传奇故事。在明朝时,清远滨江地区是瑶胞的聚居地,立有400多峒瑶寨,人口数十万。当地首领曾以望军山为中心割据独立,朝廷出动十多万大军,在这一带展开大战,镇压了起义军,留下了今天的望军山坭城遗址。
探访古城遗址
五百年前,滨江瑶胞聚居中心望军山坭城,写尽当地居民的繁华与风流。为了探寻当年望军山的秘密,笔者深入石坎山区,爬山涉水,终于登上了海拔900多米的望军山坭城顶峰。
坭城位于望军山城门西面,左有狮子岭,右有岗旁岭,三个山岭成“品”字形,互为倚靠,山腰挖有环形战壕,布置了擂木滚石,防守严密,易守难攻。即使是今天,在行进途中也可以感觉到一股肃杀的气氛扑面而来。
站在城门遗址鸟瞰山下,整个石坎圩一览无遗,方圆数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已种满了果树和丰产林。四个多世纪前的那场血战,交战双方战士的血肉之躯早已化作泥土长眠于地下,只有当村民偶尔从地下翻出一些刀枪剑戟的残骸时,才会令人想起这里曾经是一个杀得天昏地暗的古战场。
在整个望军山地区,随处可以发现瑶胞先民曾经居住过的遗迹。当然,最有力的证据还是望军山上的古城墙、古城门、石屋、石窝等遗址。据当地居民介绍,望军山上瑶胞的石头房子遗址不少,石屋和石屋之间还有坚固的围墙相连,这是瑶胞用来抵御外敌和野兽入侵用的“防御工事”,从外观上来看,这些房基全部是用石块筑成。
坭城四面高山环拱,明代时的瑶寨沿山坡叠建而上,一排紧接一排,环绕在坭城的四周,有如众星捧月。随着瑶胞在当地的不断进发展壮大,渐渐分散到较远的山岭,形成了以望军山坭城为中心的“石坎72峒”格局。
瑶汉一家亲
相传,明朝初年,望军山上有三千多瑶胞居住,他们在望军山筑城而居,靠耕田打猎,自给自足。而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迁。他们聚居望军山下的桂湖地区,开荒垦地,过着农耕生活。他们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农耕技术带进当时仍属南蛮之地的清远,他们与当地瑶胞和睦相处,逐渐形成了村落。至今,清新县沙河桂湖村仍被认为是清新客家人的发祥地。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是望军山瑶胞纪念祖先盘王的最重大的传统节日,瑶胞以“耍歌堂”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表演充满神奇色彩和民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并邀请山下的客家人族长及年青后生上山与瑶胞狂欢,久而久之,客家人也接受了瑶胞这一传统节日。
瑶胞们始终铭记祖寨坭城,经常回来祭祖祈福,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耍歌堂”和祭祖祭神活动,并邀请山下的客家人前来观摩。于是慢慢地形成了今天当地客家人的祈福节,并与瑶胞的盘王节选在了同一天。近年来,望军山下的客家人自发地组织举办了“客家风情节”,与连南的“盘王节”同步进行,使许多濒临消失的风俗艺术得以重见天日。
望军山血战
为防备官府和山贼的骚扰,瑶胞在明朝时便在望军山顶修筑了10多里的城墙,还修建了三个城门:石岗城门、风门坳城门和望军山城门。许多人不禁要问,昔日望军山人声鼎沸,今天却为何少见瑶胞的踪影?翻开历史,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场血战,使这里发生了一场剧变。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清远当地山民首领冯天恩、陈世豪、李汝端揭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