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里驿:千年古驿道 传奇故事多
2012-8-25 19:46:43


  重走蒙里驿古驿道 

  昔日铁炉迳驿道段已成为滨江二线一部分 

  昔日驿站已经变成小学校园 

  古驿道上的旧客栈 

  蒙里驿道上的指路石碑 

  远眺宋代蒙里驿总驿馆横岗里 
本报记者陈玉梅 通讯员高峰 文/图

  莽莽的滨江山区,至今仍保存着一条千年古驿道,它就是始建于唐、繁荣于宋的千年驿道———蒙里驿。蒙里驿是唐代清远县(今属清新县)的唯一驿站,总站就设在现在的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委会横岗村境内。据《清远县志》载,宋代清远滨江地区有两条驿道,一条是从清远县城经迳口向北经滨江临汉峡通向连州、阳山、湖南的驿道,故清远有“连阳”门户之称;另一条是从英德县城经浛洸、九龙、至浸潭镇的下迳、大陂头,再经禾云镇的樟坑、桂湖,沿冠军山(今人称为天堂山、望军山或天塘山等多个名称)山麓通往本县的石坎、南冲、秦皇,以及广宁、三水、四会等县市,这条千年古驿道在桂湖境内长约六千米。

  为了追寻古驿道的历史痕迹,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周末,记者跟随桂湖村的陈文镜、陈焕新等长者,在绿色的原野上自东向西绕山而行,感受千年驿道的悠久历史,重拾唐宋盛世的记忆碎片。在不经意间,听到了蒙里驿许多千年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

  ●驿站的特殊使命

  物流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由古至今,谈到古代的物流不免要提及到驿站。驿站简单讲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公文限“马上飞递”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紧急公文则标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但不得滥填这种字样,违反规定,均要治罪。

  宋代驿站(邮驿),更有经营特色,作为传递书信的机构,职员都按军事编制,由兵卒代替邮递员,在馆驿的称“驿卒”,在邮驿的称“铺兵”。宋代疆域虽然没有唐代广阔,但驿站数量比唐代多。唐朝最多时有1639个驿站,宋朝时达到3600个。宋朝人很有智慧,增加了一些邮驿,作为驿站的补充。因此,宋朝的驿站很快兴盛,到了宋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高潮———平均一个县有三个驿站。宋朝驿站的另一个特点,是文书递送和过往官员投宿完全分开。馆驿是政府招待所,只接待官员住宿,不负责传递公文。传递公文及书信的另有机构,总称为“递”,分“急脚递”、“马递”、“步递”数种,全由现役军人充任。清远蒙里驿这条驿路很敏感,既传递外交信息和军事情报,又作政府招待所接待官员。

  因为宋朝北部面临强敌威胁,南部面临部族叛乱,不得不将邮驿军事化。于是乎,兵部参与邮驿管理,负责制定法规、调配人事、分配递马,以兵卒代替邮递员,传递书信的机构和职员按军事编制。并在全国扩建驿道,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还发展水驿和驼驿等多种模式的邮驿设施,清远蒙里驿犹如今天的107国道,成为连接湖北至广西的重要驿站。

  ●冠军山下蒙里驿

  宋代的冠军山,也就是今天被桂湖人和石坎人称为“天塘山”、“望军山”或“天堂山”的巍峨名山,横亘百里,六千米长的蒙里驿道是朝廷出资修建的军事要道,主要用于军用粮草物资的运输和传递军令军情,而蒙里驿站则是朝廷设立在清远县的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人员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冠军山脚下这一条自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