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马村,触摸历史痕迹
2012-11-1 12:00:38
                陈氏祠堂是天马村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闸门楼由天马村委会和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兴建。江门日报记者 梁长其 摄                秋日阳光下,一河绿水将天马村一排古民居倒影成画。                天马村旧村是一片青砖瓦房景观。               
  核心提示
  秋日阳光下,一河绿水将一排古民居倒影成画,绕村而行,河涌、小桥、水榕、稻田、葵围、蔗林、柑园、鱼塘依次映入我们的眼帘。
  天马村,会城地区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水乡。一提起它,更多人想到的是小鸟天堂。然而,560年历史的天马村受到赞誉,并非靠吃小鸟天堂的老本。这个村落至今仍保存着“环绕马山向四面倾斜延伸”的聚落格局,村内有古祠堂、古民居、古庙、古桥、古石碑、旧匾额等,还保留着浓厚而古老的民俗、传统工艺……这些,都证明天马村是珠三角一个颇具特色的古村落。
  近期,天马村获评“广东省古村落”,这是新会历史上首个获得该项荣誉的村落。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天马村是如何幸运地保存了一大批古建筑、历史遗迹以及民俗特色?带着这些问题,在会城街道办工作人员以及新会地方掌故专家林福杰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天马村。
  新会首个“广东省古村落”——天马村至今仍保存着“环绕马山向四面倾斜延伸”的聚落格局,村内有古祠堂、古民居、古庙、古桥、古石碑、旧匾额等,还保留着古老的民俗、传统工艺……
  A 团结奋进的乡村精神
  天马村地处乡镇和城区交界处,从会城出发到天马村并不远,穿过南新区、新会经济开发区,10—20分钟车程便到了天马村。天马村人口有1.2万,90%为陈姓,是新会区数一数二的大村落。
  来到天马村闸口前,一个非常大气的门楼首先抢了我们的眼球。这是一座器宇轩昂的特色建筑,以红色为主色调,砌以青砖,显得古香古色。
  今年10月24日,天马村为闸门楼落成等6项工程使用剪彩。闸门楼耗资约380万元,由天马村委会和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天马和谐乡村联谊会筹建,成为天马村入口一大景观。门楼高16.8米,宽31.8米,其规模和工艺,在新会地区乃至江门地区都属于佼佼者。
  天马村经济主要以旅游、农业为主,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过6610元。然而,这个并不富裕的村,靠村民建成这样恢宏的闸门楼说明什么?这点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采访中,一对不愿意透露姓名,曾向天马闸门楼捐款的村中夫妇告诉记者,给天马村造一个闸门楼,一直是天马人的夙愿,“我们花了一两年筹集资金,从设计到动工修建,都是村民齐心协力想办法,再难,我们也要做好这件事情,因为天马村人历来很团结。”
  而在闸门楼落成使用剪彩当天,新会区领导对此的评价为:“它作为进入天马村的地域性标志建筑,展示了天马村团结、和谐、自强、奋进的精神面貌。”
  从中,我们看出了这个村的精神——团结。也许,这种精神不少见,特别是在富有乡土气息的农村,但在天马村,我们的感受特别强烈。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这种淳朴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地印证着我们的发现。
  B 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走进村里,10多公里长的中心河道绕村而行,连着小鸟天堂。两边,则是富有特色的古榕树。天马村土地总面积6.5平方公里,属下分6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
  以天马河为界,靠近一边陈氏祠堂为旧村,一片青砖瓦房景观,天马河另一边则为新村,各种现代化小洋楼拔地而起。陈氏祠堂是天马村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堂号为“务本堂”,古祠前还有龙门牌坊,显得格外庄重。从外观上看,这是修缮一新的祠堂。和大多数的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