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有关「陈瑚是陈洪进庶子及其他」的几种建议
2014-4-4 9:39:47

【本站注:此文系作者对其《陈凤台世系研究:福建漳泉世系(由陈洪进至陈瑚)》一文(http://bbs.chens.org.cn/fengtai/show.aspx?id=442&cid=13)的网友评论的回复。】
    我是习历史的。历史学的最大信条,是,所述必须要有根据。一种是当事人的主述;另种是非当事人的(从旁)覆述或者(予以)评述。此外,还要观察「述评者」的背景和动机来加以判断其可信度。这是我认为最基本的对待历史的态度。
    是因为我曾提出,在我们陈氏宗谱中,「吾祖陈瑚(因无史料可据),无法连接到吾祖陈洪进,是一追根溯源上延「盲点」。所以,有三、两宗亲在我的评述中作出有关「建议」。现在,我就他们所说,提出我的「质疑反问」,亦作为回覆吧!
    请大家先读一读这一位宗亲说:
    「无法搞清的或者接续无上的,都以庶子来接续是不需要史料记载的。」
    首先,我不同意这种处理「法则」。第二,以「无」变「有」,太容易了,也太儿戏。就缺乏可信性。第三,据我家的族谱,嫡、庶均列;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譬如,陈凤台的庶子有三,不也是都列出来了。总之,都应有根据。否则,就明显是「无中生有」。怎能如此。也因而看到有不少「造假」。那何必「搞」族谱?何必「认真」?但我至少读到有人指出:「陈宜中不是陈凤台乜乜」。道理其实相同。当我观看那两集有关录像时,也曾哑然失笑。这从年代的差距早已可判断。竟然还有两位历史学的大师一齐配合亲临当地查察制作,错误至此,叫人失望。
    回到正题,另位宗亲,遂相应提出有关年代的另种处理「法则」,并特别以「陈洪进与陈瑚」作为举例。他建议以「庶子」来处理;说陈瑚是陈洪进的「庶子」。
    先读一读,以下他这样说:
    把「陈瑚」当作是陈洪进儿子处理,比较可取,是作为庶子,不用受史料记载相局限。陈谟生于1173年,陈洪进生于914年,两人相差259年,相隔九至十代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亦可解释征荆南事件相接的问题。
    又有另位宗亲,提出如下解释:
    在《谟遗翁遗牒》中的陈瑚应该是建隆时闽国使官在假道荆南时财物被劫遭谪官迁龙溪,因在五代十国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南平王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是陈谟错把宋太宗的假道荆南征湖南张文表兵变的事件套用了。否则很多盲点问题无法解释。
    他所指的「遗牒」,原文(据陈氏宗亲网所载)应是这样:
    生瑚,仕于建隆,因假道征荆南,犹踵灭虞之策,赉钱羁使相尤,用封韩之谋,以至谪官,迁福建龙溪,生汉、隆、烈、绎、东、旭、炳,结、社、盟,皆仕宋仁宗嘉祐(约1056年)为名臣。
    现在,我就以上各种「内文」,逐一就关键的问题与众宗亲「提出推敲」。首先,有如下几点要先弄清楚:
一、所引用的「遗牒」内文,不是陈谟写的,如果是真迹,亦应是属陈仁写的。此其一。因内文有「三兄陈英」、「二兄陈宣」、「六兄陈圖」等句。陈仁排第七。也许陈仁是据陈谟遗言写的。但,现时我们读到的,是以「陈仁定位」写的。
二、引文:「瑚,仕于建隆」,是说在北宋太祖建朝最初四年「建隆」(960-963)时候做官。
    大历史载:宋太祖「假道征荆南」就是在963年;于那一年,正月发兵,三月就完成了。宋太祖遣卢怀忠、慕容延钊、李处耘等会师襄阳,是讨伐潭州张文表。宋军取道湖北荆门,当时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惶恐出迎,李处耘率兵至江陵,分据冲要,荆南就此归宋。合计有三州十七县。与此同时,湖南张文表亦为其部将所执,后为指挥使高超杀死了。就此,湖北、湖南尽为宋土。这段大历史是这样。随后,宋太祖改年号「乾德」(963-967),再改年号「开宝」(968-976)。宋太祖卒于976年十月。由宋太宗接位,改元「太平兴国」(976-983)。应注意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