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修建了广州陈家祠?
2022-5-31 11:25:57

    十多年来,学界多认为是探花陈伯陶、驻美公使陈兰彬等40多个士绅发起创建了陈家祠(广东陈氏书院)。笔者结合田野调查、香港档案与多方面史料,确认陈家祠真正的创建人,是来自新会的两个香港商人,第一个提出倡议的是瑞记洋行买办陈瑞南,实际主持筹建工作的是香港怡南号建造行东主陈照南。
 
2000年的陈家祠 周俊荣藏明信片
    陈瑞南、陈照南这些商人利用士绅的名望地位作号召,集资建设一座全省“合族祠”建筑,抬升自身及本族社会地位,集中展示广府建筑装饰艺术成就。他们与挂名的“倡建绅耆”之间在“合族祠”的规划、管理上应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导致知名士绅几乎都没有给陈家祠留下墨宝,在诗文中也鲜有提及。陈家祠之所以声誉鹊起,得益于一场漫长的“出口转内销”运动。
    香港开埠给珠三角奇才异能之士提供了广阔的上升空间,这些商界成功人士转而“反哺”珠三角。陈家祠不只是一座大型的精美建筑,而是折射出部分香港华人精英对科举文化、宗族文化、本土建筑文化的“回归”。对近代建筑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物”的研究,理想的状态应是“人物并重”。陈家祠创建史并非单纯的建筑史,还应该是重要的社会学、人类学课题。
 
士绅与陈家祠关系异常
    蜚声中外的广州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岭南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陈家祠建筑面积九千多平方米,占地面积倍之,布局严整,精美绝伦,堪称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全能冠军”。
    2003年,中山大学鲍炜博士在新会景堂图书馆发现了一套《陈氏宗谱》抄本,内含《广东省各县建造陈氏书院》公启、《倡建陈氏书院绅耆芳名列》、《章程》以及《陈氏书院记》,为十多年来学界研究陈家祠创建史的主要依据。《芳名列》列出了参与倡建的48个士绅耆老,学者们从中发现了探花陈伯陶、驻美公使陈兰彬等名人,遂把陈家祠的创建归功于这些名公巨卿。
    国人很讲究排名次序,但在陈家祠研究中,《芳名列》排名第一的“陈昌朝”却乏人关注。2007年,广州市方志办陈泽泓研究员,发现此人乃是“惠州府学训导、委管越华书院监事番禺人陈昌潮”。越华书院属省级书院,其院长由总督、巡抚会同学政酌商确定人选,地位崇高。陈昌潮(1828-1896),字篴舫,广东番禺人,弱冠补县学生,曾筹款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五夫子祠”,又从事创办义塾、设方便所施衣赠棺等善举,为地方宿儒名士;长子陈庆桂,光绪六年(1880)进士,在《芳名列》中排第30位。
 
《芳名列》1
    陈泽泓的发现很重要。既然“潮”字被错写为“朝”,这份抄本《芳名列》应该还有其他人的人名写错。经查阅大量广东旧方志,发现抄本《芳名列》中的“陈华聚”应为“陈华褧”,广东新会人,同治十三年进士,翰林院编修;陈华褧下面的“陈汝疇”应为陈与疇(粤语“汝”、“与”同音),广东博罗人,附生。除这两人外,还有9人查不出履历籍贯,怀疑部分属于“手民之误”。初步统计,48个“倡建绅耆”除履历不详者外,基本上都有生员(秀才)以上功名,其中有举人及举人以上功名者共24人,内含进士7人(其中翰林5人),其他的也多是武举人、武官,几乎都可归入“士绅”之列。从表面看,陈家祠似乎是由士绅发起创建的,但实情未必如此。
 
《芳名列》2 
    具有士绅审美倾向的广府本地文人,都不喜欢陈家祠。他们对海山仙馆万分着迷,给名刹古塔留下大量题咏,对花地园林也情有独钟,唯对陈家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