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建陈家祠的绅耆陈兰彬
2022-11-6 17:07:05
在广东省清远市蒙里驿冠军山(今称天塘山),有一座硕果仅存的宋墓,就是陈凤台墓。墓前竖有四支华表,刻有自清道光至光绪四朝受朝廷钦点的显赫官员名单共十二人,名列第二位的就是陈兰彬。
陈兰彬(1818~1895),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县黄坡人。吴川县在清道光年间出了一位状元,就是林召棠。林召棠比陈兰彬年长三十二岁,他是吴川县吴阳镇霞村人,霞村与兰彬的故乡黄坡村相距不远。陈兰彬是状元林召棠的晚辈,但却结下忘年之交,经常有诗书往来。林召棠曾赠陈兰彬两副对联,以勉励他刻苦学习。其一云:“欲就功名须立品;能明理义即端仁”。大意是说,你想要在功名有所建树,必须从品德修养做起。只有明白儒家经典的义理,才能够把仁这一道德规范摆正。与林召棠同时人的金缨,著有一本《格言联壁》,就提出“人以品为重,品以行为主”。与林召棠的“立品”、“端仁”说不谋而合。
林召棠还写给陈兰彬另一对联云:“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刻苦功夫”。大意是说:要观察天地万物,把它们弄得一清二楚,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习圣贤的刻苦用功的学习精神。据说,孔子为了研究《易经》,曾读到“书编三绝”。孔子的时代还没有纸,用牛皮绳把竹简穿起来,然后捲成一卷。现在称书有多少卷,就是渊源于此。由于翻读的次数多不胜数,牛皮绳都断了多次。林召棠用圣贤的刻苦用功精神,勉励陈兰彬好好学习,下苦功夫。
为了试一试陈兰彬的作对水平,林召棠出了上联:“一树二枝千块叶”,陈兰彬马上对上“千花万朵一条头”。林召棠看后大为赞赏,认为将来必有所建树。上述对联墨迹,还保留在二人故乡,传为佳话。在林召棠的勉励下,陈兰彬学业大进,于清咸丰三年(1853)中进士,赐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编修,调任刑部主事。清咸丰十一年(1872),陈兰彬奉命率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到美国留学。此后,又有三批,一共有一百二十名。这些留学生有詹天佑和唐绍仪等,前者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铁道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后者成为民国初年著名外交家。陈兰彬对培养中国近代建设人才,是有贡献的。
清咸丰十二年(1873),陈兰彬奉旨往西班牙殖民地古巴查办华工事务。他一到古巴,先后会见古巴将军,哈瓦那总督与古巴殖民地委员,并分别拜访英、法、俄、美、德、瑞典、挪威、丹麦、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和意大利领事,申明此行是调查旅居古巴华工的真实情况,希望得到各国驻古巴领事馆和古巴殖民地当格的支持。经过三个月马不停蹄的仔细调查,掌握了大量华工在古巴的悲惨遭遇,包括 1176 名华工的自述资料,还有 1665 人签名的禀帖 85 份。这完全是真实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用血泪控诉了华工在古巴的悲惨遭遇,用铁的事实证明他们是受骗而充当苦力到古巴的,他们在古巴受到惨无人道的非人遭遇,历年来“各处打死、伤死、缢死、刎死、服毒死、投水死、投糖锅死者累累不绝”。这份报告呈报总理事务衙门。后来,美国在华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根据这份报告,写了《中西闻见录》一书,举世哗然。广州又根据这一报告,写成《生地狱图说》,公诸于世,使华工在古巴受迫害的悲惨遭遇,大白于天下。从此事可见陈兰彬对华工在古巴的惨状,是深表同情的。
清光绪元年(1875),陈兰彬奉命出使美、西班牙、秘鲁三国大臣(公使),以容闳为帮办。陈兰彬出任公使的任务,主要是保护在古巴的华工权益。经过多方交涉,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西班牙殖民当局同意就古巴华工问题进行和谈。光绪三年(1877),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了《古巴华工条款》,对保护古巴华工合法权益作了详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