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与陈家祠的创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陈族衷纯祠谱》卷四载“广东省广州府城西门街外连元街,于光绪辛卯东莞探花陈伯陶提倡建设陈氏书院,为广东陈族之总祠,我祖衷纯公入主银肆拾两,列有清朝覃恩诰封中宪大夫考衷纯公牌……”按他们事后的理解,陈氏书院相当于是由陈伯陶的“提倡”而创办的,虽不符合历史实际,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陈伯陶诗文集《瓜庐文剩》、《瓜庐诗剩》、《陈文良公集》并无只字谈到陈家祠。陈伯陶清末任江宁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归隐从事讲学、写作,到1930年方才去世。他有充分的时间去编集出版自己的诗文著述。陈伯陶一贯热心宗族事务,曾写成《汉太丘长文范先生像赞》,歌颂陈氏远祖陈寔,又曾为新安县同宗撰写《黄田重修陈氏族谱序》。陈寔也是陈家祠、广州仙湖街太丘书院共同供奉的广东陈氏祖宗。陈伯陶诗文集中不提陈家祠,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曾经写过有关陈家祠的诗文,晚年在编篡诗文集时加以删汰;二是从来没有写过。无论如何,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了他后来对陈家祠的冷遇。
 
江宁提学使、探花陈伯陶
 
三、陈昌潮。 
    越华书院监院陈昌潮在“倡建绅耆”中名列第一,一生主要在惠州、广州授课。在他身后,进士吴道镕应其子陈庆桂所请撰写墓表,内容均由陈庆桂所提供,叙述了陈昌潮创办义塾、设方便所施衣赠棺等善举,但绝口不提他领衔创建陈家祠一事。陈昌潮、陈庆桂父子均列名“倡建绅耆”名单,在宗族文化依然十分兴盛的清末时期,父子合力创办全国规模最大的“合族祠”,这种功绩本应大书特书。陈庆桂如此处理,最大的可能是:他们父子虽然列名其中,在陈家祠创建过程并无多少发言权,甚至曾经与实际主持人发生重大分歧,事后十分后悔。
 
四、楹联与匾额。
    《芳名列》中的6位翰林陈兰彬、陈景鎏、陈如岳、陈序球、陈华褧、陈伯陶均没有给陈家祠题联题匾。陈家祠内现存旧楹联,仅进士陈桂籍(新安人)、举人陈梦日(三水人)属于高级绅士;其他题联人中,陈瑞熹是曾参加红兵起义而后降清的武将,陈景奎则是因“利心太重办事欺蒙”被革职的补用知府,名声皆不甚佳。
    陈家祠中轴线上的大门、聚贤堂、祖堂为整个建筑群最显眼之处,大门匾额“陈氏书院”四字没有下款,第二进中座“聚贤堂”匾额则是1906年由“南海狮山燕洞房十九传孙厚田敬书”,这个陈厚田藉藉无名,只知道是南海县狮山人,又名(字号)陈凯如、陈庭美,曾担任陈家祠“值理”。聚贤堂居于陈家祠最中心位置,题匾的却是没有功名的小值理,令人不解。
    广州收藏家周俊荣收藏了最多陈家祠老照片,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即现今使用陈家祠建筑的官方单位)出版有关陈家祠的书籍,需向周先生借照片使用。周先生十分慷慨地与笔者分享他所收藏的陈家祠老照片,内中有大量陈家祠内景,除陈桂籍1人外,笔者未曾见到有其他陈姓进士留下墨迹。
 
陈桂籍题联
    种种迹象表明,除新会陈桂士、新安陈桂籍、三水陈梦日外,48名倡建绅耆的绝大多数在陈家祠建设事宜上缺乏参与,纯粹属于挂名。目前不少有关陈家祠的介绍文字,单从《芳名列》中挑出科举名人,突出陈兰彬、陈伯陶在倡建中的角色,似与实情不符。
 
第一倡建人陈瑞南
    2003年以后,由于《芳名列》的出现,学界都把眼光投到48个“倡建绅耆”里面的士绅。非常有趣的是,48人里面最重要的人物,被研究陈家祠的学者忽略了,那就是排第17位的陈桂士,据《新会潮连乡志》记载,陈桂士字瑞南,陈桂士就是陈瑞南。
    1986年,民国时期的陈家祠常务理事陈杰卿发表回忆:
    在清光绪年间,有归国华侨陈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