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新建年号。每朝第一代皇帝使用年号称开元,再次更改或以后的皇帝新建年号称改元。在漫长的中华历史文明中,年号的使用也出现多种情况。有的皇帝一生拥有多个年号,如汉武帝,武则天先后使用年号多达十余种。有的皇帝一生仅有一个年号,如明清两朝的皇帝很多都是使用一个的。因此上,后人也常常用年号相称,像洪武,崇祯,康熙,雍正,乾隆等等。还有皇帝没有年号的,这多是因为邦国杌陧,皇朝将倾或是皇帝在位时间较短造成的。像北周的闵、明二帝,元朝的宁宗,明朝的建文帝(靖难之役后,年号被朱棣废除)等等。
年号一般使用两个字,但也有三个字,四个字的,最长多达六个字。三个字像梁武帝的“中大同”,四个字的像武则天的“万岁通天”,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六个字的像西夏惠宗的“天赐礼盛国庆”等。
尊号是每逢朝廷庆典时,朝臣向皇帝奉上的称号。这一做法滥觞于唐高祖李渊。后来,尊号逐渐造成了臣下阿谀奉承,讨上欢心的局面,实在“无裨治道”,清圣祖玄烨曾极力抵制,说“加上尊号乃相沿陋习,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以欺不学之君耳”。然而由于朝制等原因,始终不能禁止。像乾隆皇帝的尊号可谓冠绝古今:“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竟多达二十五字。

乾隆帝尊号长达二十五字
庙号是已故皇帝摆在太庙里牌位上的称号。如高祖,太祖,圣祖,世祖,成祖,太宗,高宗,仁宗,德宗,英宗等。
谥号则是根据一个人平生事迹,在其死后被人给予的称号。受号人群多是王侯将相,文人名士等。谥号分为公谥和私谥两种,在封建时代,私谥是不合法度的。公谥又分为两种情况:一,帝王的谥号由礼官依照其一生行为而定,如汉武帝刘彻谥号即为“武”,隋炀帝杨广的谥号即为“炀”。这种“死而以行为谥”, 寓以褒贬的做法,触犯了帝王尊严,秦始皇恶其“子议父,臣议君”,曾一度废止;二,官员的谥号则由皇帝所赐予,如范仲淹谥“文正”,苏轼谥“文忠”等。私谥则是死者的亲友私下给予的,如柳下惠私谥“惠”,陶渊明私谥“靖节”。
若从意义上划分的话,谥号又分为美谥,平谥,恶谥三类。美恶之定,在古代则有谥法明确规范。
美谥多是颂扬赞美之意。或是皇帝文治武功,宣化天下;或是达官显贵功勋政绩卓著;或是贤达教化移风易俗,泽被一方;或是名流文士怀瑾握瑜,操行高节等,如: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岳飞谥号“武穆”,海瑞谥号“忠介”,程明道谥号“纯公”,邵雍谥号“康节”,王国维谥号“忠悫”等。
平谥多是表示同情哀矜。或是恶疾萦身,过早夭亡的,谥为“冲、殇”等;或是乱世遭忧,时局震荡,祸乱生悲的谥为“哀、悼、愍、思”等。
恶谥多是批评过失的。或是祭鬼祀神,平庸而志成,作乱而无损的,谥为“灵、丑”;或是好行杀戮,戕害无辜的,谥为“炀,厉”等。像白敏中贪恋高位,驱逐谏臣,死后就被谥为“丑”,秦桧里通外国,陷害忠良,他死后被谥为“缪狠”。
官号是指以某人曾任官职来称呼某人。平时我们在读文学作品时非常容易看到这一类的称呼。比如王右军,蔡中郎,鲍参军,杜工部,苏学士,李中堂等。
地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称籍贯,如孟浩然是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司马光是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二是称任所,比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韦应物曾任苏州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陈氏宗亲网-陈凤台研究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