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找「陈猷是陈宣」的关键依据
的评论
[发表评论]
第 1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14 7:30:27
“若有功名就有官方纪录”想请教一下陈家璇宗亲对陈凤台和七子的功名没有官方记录的看法。再溯至陈文以上至陈瑚的功名,在福建志书中或历代进士表中查不到看法如何
第 1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14 7:37:09
陈天璇宗亲的依据都是陈遇夫之后的依据,
第 1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9-14 7:57:35
陈猷长子龙阁生于1200年,次凤阁(陈巧)生于1242年,相差42岁,这应该是爷孙的年龄差不应是兄弟的年差。凤台七子走难是1217年龙阁也有17岁,陈谟竟漏悼了没将其计入走难人数。
第 12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6 1:12:17
进士,考帖经、墨义和诗赋,是进入殿试的考生统称。我祖父的曾祖父陈司爟,嘉庆进士,据说是明清两代台山县唯一进士。明经是一考试科目,以「贴经、墨义」来出题。另一则重诗赋。宋熙宁八年,神宗废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王安石《三经新义》论策取士。但这改革遭苏轼等反对。后随政治斗争变化被司马光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宋代有进士逾二万。总之,若有功名就有官方纪录,可供查証。再见!
第 1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23 11:40:15
陈遇夫所写的陈猷不明经吗怎么又成了进士呢
第 10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4 13:15:21
看来,在这个网,要吗有一批人不喜欢「六村陈」加到陈凤台的世系?要吗有另批人不喜欢被并入「陈凤台」的七子?什么原因,我不清楚。总之,不愿「求同存异」的人,一再以《宋遗氏录》来反问。不管这书出自何人何处,但它不是明说:「猷,即是宣」?这又能反驳什么呢!记得台山六村《提领月报》曾有旧文,说到「陈猷迁至石头乡时入住冯天诚家」。想他们有更多资料,可去查问,宗亲添益。我处海外,下代人不知有陈猷,遑论陈宣。
第 9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4 13:19:11
我把「槎洲陈」上代人遗谱发放网上,只是完成吾兄生前一宗遗愿,让同宗族人对先人有所追循。仅此而已。因我本人自一年级后就离开中国;说真,是陈猷之后,是陈宣之后,于我没有分别。我家下代人于今无人懂中文。我算是最后的这类一员。想来确实遗憾。至于我这两年发放在这网的东西,承蒙网主错爱一再支持转载,也原以为可助于陈凤台研究。我终感觉,搞历史的不适宜谈族谱。我已回到专业,参与《旋风九日》见証,上映时请捧场。
第 8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24 14:12:47
个人认为这没有什么好争议。“陈猷就是陈宣”,历来都是得到五邑各地的凤台祖后裔认同。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 “宣猷” 的意思是明达而顺乎事理,出自《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另外,由于祖先崇拜的心理作用,族谱一般都美化始迁的几代祖先,陈猷是「进士」与「举明经科」等等,可能是言过其实。 第 7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2 1:47:59
我判断「陈猷是陈宣」,因「陈巧」是他儿子。其后人亦相同。再播延而成族。欲否定这一点,就要首先回答,陈巧是谁之子?在网上看到的,分论二人,陈猷有其他依据的较多。至少,南雄珠玑巷的97户南迁中,陈猷,或陈世道均曾列名。相对之下,陈凤台及七子有关记载,只出现在「他们自己后人」的族谱说述中。这么多进士的世家,在各朝进士榜见吗?这是陈凤台在正史中的「疑项」。他们生平年月,全是推断,未见史实。
第 6 楼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2 1:50:15
要証陈猷是不是陈宣,还有另一种判断方法,就是,找「宋朝进士表」。我在海外,可以看到明代、清代的历届进士名单。可惜,宋朝进士表至今未出笼,无从作进一步核实。因为陈猷、陈宣均被族谱说是「进士」。这就不能作假,看是陈猷抑或陈宣列名,又或,如果二人分别列名,应是不同的人;否则都是言过其实,子虚乌有。同样,可以查証陈凤台及其他七子中的「进士」,是否「确如所述」。望身在中国的宗亲,多朝这个方向努力!空辩无益。
第 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13:08:40
如不否定陈遇夫的重修族谱,将陈猷号南乔接到凤台二子陈宣的名下很难有说服力。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14:13:32
《宋遗氏录》的记载,与陈遇夫的重修族谱内容十分相似.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4:19:42
引自陈遇夫重修族谱:「始祖考 讳猷,号南乔,举明经科。先世避金乱,由汴梁迁南雄之保昌县珠玑巷。至明经(即:南宋初期曾举行明经科举之年,实际年份待考)始迁居古冈州之石头乡。今属新会县。墓在石头里蛇子塍之原。祖妣何氏,生巧,墓在石头里,迳口之原。」
明经科系被宋神宗(1067一1085)所废。说明陈猷是在1085年之前始迁居古冈州之石头乡。 此陈猷是不是比凤台之子陈谟(1173年生)大100多岁。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4:42:54
从陈遇夫重修族谱分析:
1、迁南雄时间一为避金乱; 2、始迁地一由汴梁(开封)迁南雄。 3、再迁时间一举明经(明经科被宋神宗所废应在1085年之前)迁古冈州之石头乡。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5:04:26
陈遇夫在重修族谱中的记载:始祖考 讳猷,号南乔,举明经科。就已经表明了猷不是凤台二子陈宣,明经科是被宋神宗(1067一1085)所废。因当时还没有凤台。陈辉(号凤台)之曾祖父陈文,才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庚申(1080年)。
|
热门评论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5:04:26 陈遇夫在重修族谱中的记载:始祖考 讳猷,号南乔,举明经科。就已经表明了猷不是凤台二子陈宣,明经科是被宋神宗(1067一1085)所废。因当时还没有凤台。陈辉(号凤台)之曾祖父陈文,才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庚申(1080年)。 匿名 发表于 2014-10-12 17:47:59 陈遇夫系清康熙重修族谱时,陈猷还不是陈宣。 《七子纪略》是民国时期之作,应是受光绪二十年重修陈凤台墓所立四支望柱中有陈遇夫父子的记载启发,陈猷之后变成了陈宣。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4:42:54 从陈遇夫重修族谱分析: 1、迁南雄时间一为避金乱; 2、始迁地一由汴梁(开封)迁南雄。 3、再迁时间一举明经(明经科被宋神宗所废应在1085年之前)迁古冈州之石头乡。 匿名 发表于 2014-8-18 14:19:42 引自陈遇夫重修族谱:「始祖考 讳猷,号南乔,举明经科。先世避金乱,由汴梁迁南雄之保昌县珠玑巷。至明经(即:南宋初期曾举行明经科举之年,实际年份待考)始迁居古冈州之石头乡。今属新会县。墓在石头里蛇子塍之原。祖妣何氏,生巧,墓在石头里,迳口之原。」 明经科系被宋神宗(1067一1085)所废。说明陈猷是在1085年之前始迁居古冈州之石头乡。 此陈猷是不是比凤台之子陈谟(1173年生)大100多岁。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13:08:40 如不否定陈遇夫的重修族谱,将陈猷号南乔接到凤台二子陈宣的名下很难有说服力。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14:13:32 《宋遗氏录》的记载,与陈遇夫的重修族谱内容十分相似.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6 16:26:25 依旧谱,没有依据陈猷即陈宣! 陈天璇 发表于 2017-10-28 0:07:05 其实,我对台山六村陈氏是不是陈凤台后人,仍带存疑。虽然我曾写下《我是这样找寻陈猷就是陈宣》,以几乎同样的二人下一代子孙辈回証二人应是同一个人。但其中有一些缺陷:比如,陈巧有无兄弟?陈宣谱有,陈猷谱无。此其一。另外,陈猷自言祖先是因金乱才迁南雄;陈宣之父陈凤台的家谱,上追陈文由闽龙溪迁入南雄。两者不同处是:祖先迁离颍川时代不同。况且,迁出南雄年份也不一致。(请见拙文:台山六村陈氏是不是陈凤台后人) 匿名 发表于 2014-9-14 7:57:35 陈猷长子龙阁生于1200年,次凤阁(陈巧)生于1242年,相差42岁,这应该是爷孙的年龄差不应是兄弟的年差。凤台七子走难是1217年龙阁也有17岁,陈谟竟漏悼了没将其计入走难人数。 陈天璇 发表于 2014-8-24 13:19:11 我把「槎洲陈」上代人遗谱发放网上,只是完成吾兄生前一宗遗愿,让同宗族人对先人有所追循。仅此而已。因我本人自一年级后就离开中国;说真,是陈猷之后,是陈宣之后,于我没有分别。我家下代人于今无人懂中文。我算是最后的这类一员。想来确实遗憾。至于我这两年发放在这网的东西,承蒙网主错爱一再支持转载,也原以为可助于陈凤台研究。我终感觉,搞历史的不适宜谈族谱。我已回到专业,参与《旋风九日》见証,上映时请捧场。 |